2015安徽省优质课人教版选修四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课课件(30张ppt)+说课稿(蚌埠市五河一中孙晓梅)(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安徽省优质课人教版选修四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课课件(30张ppt)+说课稿(蚌埠市五河一中孙晓梅)(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4 16:21:48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 第二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一中 孙晓梅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科主要讲述了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的一生,本科在整个中外历史人物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重要作用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从孔子身上吸取经验和教训,立定宏伟的人生目标,并激发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4、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和评价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高三的学生知识面较广,,他们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已经初步形成,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解析史料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为学习本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说教法:情境教学、启发教学法、图文结合教学法等
选择理由:化死的知识为活知识,亲近历史
化教师行动为学生活动,理解历史
3、说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研读史料、小组讨论等
通过情景设置,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探究习惯。
教学流程
追求礼乐的一生——硕果累累的思想——流芳千古于世界
新课导入
以歌曲《东方至圣 孔子》导入,围绕歌词设置问题探究,步步深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二)推进新课
探究一:
“一位老人”如何“走在历史的长河里”?他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试探究这位老人的生平事迹。
考一考:“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自主学习,温故而知新)
追求礼乐的一生
①立志学习,传承礼乐文化
②创办私学,收徒讲学闻名
③从政生涯,恢复礼治失败
④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
⑤整理典籍,献身文教事业
(设计意图:采用自主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探究二:
“一座古庙”为什么会 “历代祭祀”“纷踏云集”?古庙中的这位老人 “镌刻”了怎样“不老的传奇”?
硕果累累的思想
(多媒体展示三则材料,指导学生根据材料归纳孔子的教育理论和政治主张)
教育:提出教育理论(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学习方法)
(交流园地:我说我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我评价,学以致用)
②政治:开创儒家思想
核心内容:礼、仁、中庸(含义、地位、方法、评价)
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
学古通今:孔子的中庸思想对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突破,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对话中,学生自有表达他们的主观感受,展现他们思考的智慧,锻炼其全方位、多角度、高深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流芳千古于世界
探究三:
如何理解孔子是“永远的圣人孔子” “一个仁爱铸就民族大厦根基,源远流长奔腾在你我的血流里”“和谐世界我们团结在一起”?
(多媒体展示三则材料,指导学生根据材料归纳总结孔子思想的影响)
(1)、对中国:①政治②教育③文化
(2)、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3)、对欧洲: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为欧洲启蒙思想家提供借鉴
(三)课堂小结:见板书
(四)作业布置
四、板书设计
儒家文化
创始人孔子
五、设计理念
1、整合教学资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根据课标理念,立足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与参与性,立足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件30张PPT。第二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人教版历史选修四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一中 孙晓梅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2.课标要求1.地位与作用3.教学目标4.重点与难点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课主要讲述了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的一生,本课在整个中外历史人物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课标要求1.地位与作用3.教学目标4.重点与难点2、课标要求一、教材分析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重要作用.的地位和影响。2.课标要求1.地位与作用3.教学目标4.重点与难点一、教材分析3、教学目标 1、 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2、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价。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从孔子身上吸取经验和教训,立定宏伟的人生目标,并激发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2.课标要求1.地位与作用3.教学目标4.重点与难点一、教材分析4、重点与难点重点:
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响难点:
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和评价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
高三的学生知识面较广,,他们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已经初步形成,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解析史料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为学习本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说教法:
情境教学、启发教学法、图文结合教学法等
选择理由:化死的知识为活知识,亲近历史
化教师行动为学生活动,理解历史
3、说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研读史料、小组讨论等。通过情景设置,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探究习惯。
教 学 流 程一、追求礼乐的一生二、硕果累累的思想三、流芳千古于世界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一位老人走在历史的长河里
沧海桑田镌刻这不老的传奇
创立儒学 著作伦理
继承传统 一以贯之
一座古庙承载一部文明的历史
云霓明灭依然瞩目你无限的生机
紫阙红尘 历代祭祀
五洲四海 纷踏云集
啊 孔子 一代圣人孔子
你就是泰山千秋万代高高耸立
啊 孔子 永远的圣人孔子
你就是黄河奔流不息抚育大地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东方至圣 孔子》新课探究探究一:
“一位老人”如何“走在历史的长河里”?他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试探究这位老人的生平事迹。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自主学习,温故而知新)
考一考:一、追求礼乐的一生①立志学习,传承礼乐文化
②创办私学,收徒讲学闻名
③从政生涯,恢复礼治失败
④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
⑤整理典籍,献身文教事业 设计意图:采用自主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探究二:
“一座古庙”为什么会 “历代祭祀”“纷踏云集”?古庙中的这位老人 “镌刻”了怎样“不老的传奇”?二、硕果累累的思想政治:开创儒家思想教育:提出教育理论文化:整理文化典籍礼中庸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六经”(孔子)《论语》(弟子整理)学习方法仁教育理论材料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材料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 大学》材料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 语》交流园地:我说我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我评价,学以致用教育理论①教育对象
②教育目标

③教学方法:
④学习方法: “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局面 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成人:1)人际关系:举止合乎礼数,言行合乎忠信
2)君臣关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子: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 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知行统一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论语.为政》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合作探究 政治:开创儒家思想
材料二: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材料三: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⑵“仁”的思想①含义:
②地位:
③方法:
④评价:礼乐制度,西周对统治阶级日常的 政治、社会活动等制定的一些规则和活动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立国立身的基础“克己复礼”①含义:
②地位:
就是“爱人”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有思想保守一面,但有利于规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核心内容⑴“礼”的思想———礼、仁、中庸③表现: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④评价:
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 仁爱有等级 。
⑶中庸之道 ①含义恰到好处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材② 方法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突破,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对话中,学生自有表达他们的主观感受,展现他们思考的智慧,锻炼其全方位、多角度、高深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探究三:
如何理解孔子是“永远的圣人孔子” “一个仁爱铸就民族大厦根基,源远流长奔腾在你我的血流里”“和谐世界我们团结在一起”?
三、流芳千古于世界材料一:伏尔泰在他的〖哲学辞典〗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材料二:1999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会上大家一致认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 中国与瑞典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材料三:三、流芳千古于世界1.对中国:图①政治:其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一统;儒家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规范之中;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②教育:他提出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不仅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也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后人保留了私学的办学形式
③文化:其编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
政治的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2、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3、对欧洲: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为欧洲启蒙思想家提供借鉴。 板书设计硕果累累的思想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对后世的影响教育:提出教育理论政治:开创儒家思想文化:整理文化典籍对中国
对亚洲
对世界流芳千古于世界设计理念1、整合教学资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根据课标理念,立足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与参与性,立足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