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5 搭 石教学设计和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5 搭 石教学设计和反思(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3 09:4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搭 石
教学目标
1.认识“汛、挽”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访”等13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6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单元导读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是现代社会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本单元通过《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四篇课文为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导和实践运用机会。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重在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现在,就开启我们的学习之旅吧。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搭石图片,说说你见过搭石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板书《搭石》。
二、借助导读,明确方法
1.出示课前导读
用较快地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
①这段话给了我们怎样的提示?
②生:这个导读内容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我们快速读文,记下所用的时间;二是给我们提出了建议,告诉我们怎样去快速读文。
2.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快速读文,并记录一下所用的时间。
3.学生默读课文,同学们用了多长时间?举例说说你们是怎样阅读的。
4.学生汇报交流:
(1)交流默读时间。(4分钟、5分钟、6分钟等,时间长短不一)。
(2)生交流阅读体会。
生A.我就是按照导读去读的,一直读下去,没停。比如“汛期”这个词我不懂,但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我就没有管它,继续往下读了。
生B.我也是这样,一直读下去。我读到第3自然段开头的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时,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我没有回读。我一直往下读,读着读着,对这句话好像有一些理解了。
4.老师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可以知道,大家已经领会了快速阅读的方法。就是集中注意力去读,暂时放下不理解的地方。因为这些都不影响我们读懂文章的大致内容。
5.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什么是搭石呢?你怎么理解“搭石”?
(1)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2)出示图片,理解间隔。
看着图片说出“二尺左右的间隔”中的“间隔”就是“距离”的意思。
(3)理解家乡人对搭石的细心态度。
搭石的时间是秋天,搭石要求的石材要求平整方正,摆放的间距要求二尺左右的间隔,摆放的样子要横着摆放一排。从文字中不难看出家乡人对搭石非常用心。
三、初读课文,识写生字词
1.学习生字词。
师:大家对课文有初步理解,现在我们一起认读这课的生字词。请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1)跟老师读词语(课件出示:我会读)
汛期 间隔 谴责 懒惰 平衡 协调 人影绰绰
访友 脱鞋 挽裤 平稳
(2)请积累下面的词语,把它们记录下来。
出示:积累词语:协调有序 清波荡漾
(3)考考大家,看看这些字单独出现,你们认不认识?我们一起来捡石头吧。
出示:汛 间 谴 惰 衡 协 绰
(4)文中这些要求会写的字,你能将这些字按结构分类吗?
出示:我会写
汛 洪 访 鞋 挽 隔 懒
惰 稳 免 衡 协 绰
A左右结构的字:汛 洪 访 鞋 挽 隔 惰 稳 协
B上下结构的字:免
C左中右结构的字:衡
(5)指导书写:写字时要注意字要写端正,笔画要准确。请大家写一下这两个字:汛、隔,注意看清笔画。(“汛”字右边是“横斜钩”;“隔”字右下角里面只有一横。)请大家按下暂停键,开始在本子上写一写。
(6)检测学生对多音字“间”的掌握情况,指导学生读准“间断、间隔、时间”等词。
2.课堂练习。
(1)理解词语。这些词语的意思你都理解了吗?我们做练习巩固一下吧。(出示词语和意思连线。)
汛期 把裤子卷起来。
挽裤 江河水位因降水集中、冰雪融化等季节性上涨的时期。
理所当然 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人影绰绰 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2)词语运用。妙语连珠,一起完成练习词语练习。
父子俩驾船时配合得十分( 协调 ),即使是在( 汛期 ),水流湍急,船在他们俩的控 制下也行驶得非常平稳。 遇到有人上下船行动十分困难时,儿子总会脱鞋( 挽裤 ),竭力帮助,并认为那是( 理所当然 )的事,所以大家都喜欢坐他们家的船。
3.指导学生读长句子,正音,把句子读得正确、通顺。
出示:(学生读)
句子一: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句子二: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句子三:每当上工、下工……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四、理清文路,初步感受搭石之美
初读课文,划分层次,写小标题。
师: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每一部分可以用小标题的方式展现。
话搭石(第1自然段)、摆搭石(第2自然段)、走搭石(第3、4自然段)、赞搭石(第5自然段)。
五、品读课文,感知搭石之重要
1.找句子,体会搭石的重要。
过渡师:同学们,你们真会读书,对课文有初步了解。人们为什么要搭石呢?
2.学生交流。
生A:我读完了本文,了解到了山里人来来往往要靠搭石头过小溪。
生B: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洪水会冲走原来的搭石,或者把搭石冲得不平稳了,所以人们要在汛期过后的秋天重新摆搭石。)
3.教师指导写法:铺垫: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了家乡溪水的特点,为下面写搭石做了铺垫。
生C:“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很不方便,所以要摆搭石。)
4.师生对话朗读,体会搭石的重要。
出示: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要——(生:脱鞋挽裤)
收工要——(生:脱鞋挽裤)
赶集要——(生:脱鞋挽裤)
访友也要——(生:脱鞋挽裤)
来来去去都要——(生:脱鞋挽裤)
没有搭石真麻烦啊!
5.练习朗读,体会搭石的重要。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从而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心灵。为什么作者刘章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七、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习题。
第2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引入(出示图片)
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远处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近处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还有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尤其让人难忘的是家乡的一排排搭石。这节课老师带着大家继续学习《搭石》这一课。请同学们先看一看这篇课文的视频朗读,回顾一下课文内容。
2.播放视频,回顾课文。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出示句子,体会含义。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2.学生交流回答。
(1)出示句子,学习写法。
生:这是一个中心句。
(2)教师讲解:不错,下面的文字,确实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风景”这个词语在这里一是指自然风景;二是指搭石体现出的人情美的风景。作者要介绍的,有外在的优美景象,还有当地人民勤劳、尊老爱幼的淳朴民风。
3.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说说课文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4.学生汇报交流。(出示句子)
(1)生A: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这段话生动地刻画了老人的认真细致,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2)老师补充:是的,“无论怎样”“只要”“一定”“再”“才”这些词生动地刻画了调整搭石的家乡人认真细致的动作,从而更突出了乡亲们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3)生B:每年,人们都要自觉、用心地摆搭石。我们从摆搭石的细节中感受到了人们美好的心灵。
(4)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走搭石”的画面?从这几个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5)学生交流感受。
生A:出示句子:紧走搭石慢过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画面令我印象深刻。总起句:由俗语总领本自然段,点明走搭石的特点——紧走。
生B:交流“紧走搭石慢过桥”。
积累卡:因为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所以要快点走才能保持身体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无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所以要紧走搭石。而桥建造得坚固,走起来稳当,自然可以慢慢悠悠走过去。
生C:分享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出示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教师正音:行,在这里应该读xínɡ;一行人,指同行xínɡ的人。
②教师讲授:总分:先概括写人们走搭石协调有序,后具体写走搭石的动作和声音,比喻:将走搭石的声音比喻成“轻快的音乐”,并巧用叠词“嗒嗒”“漾漾”“绰绰”,展现了家乡人走搭石时有声有色的画面美。这段描写照应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俩人走搭石
生D:两人走搭石的情景令我印象最深。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停止脚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动作描写:“止步”“招手”等动词写出了淳朴的山里人相互谦让的美好品质,让我感觉到家乡人民相处的非常和谐。
生E: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画面让我非常感动。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尤其“理所当然”,说明在家乡人心中背老人过搭石是很自然、很合乎常理的事情。充分展现了山里人尊老爱老的美好品德。
5.小结:乡亲们走搭石时互相礼让和背老人走搭石,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情,淳朴的民风。(出示)
三、品读课文,感受搭石之人性美
1.作者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学生交流体会,升华情感。
出示句子:
生A: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B: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作者借物喻人,借搭石颂扬了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四、拓展延伸
1.在作者刘章的家乡,美就是秋天里溪水中那一块块排列整齐的搭石,美就是乡亲们从搭石上协调有序地依次而过,美就是年轻人俯下身子背老人过搭石的那一瞬间。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美。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些美呢?
2.学生畅谈生活中的美。
生23:美就是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
生24:美就是车辆礼让行人;
生25:美就是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五、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描绘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中的平凡场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六、结构梳理
《搭石》这篇课文,围绕搭石,写出了这样四个内容,我们用小标题的形式表示,分别是:话搭石(第1自然段)、摆搭石(第2自然段)、走搭石(第3、4自然段)、赞搭石(第5自然段)。在话搭石中,告诉我们什么是搭石——溪里有间隔的一排石头;摆搭石——乡亲们早早摆好,及时调整,在这一部分的描写中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走搭石——突出描写了一行人走搭石时的协调有序,两人走搭石时的互让,以及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的风尚,采用了由表及里的方法;最后赞搭石,水到渠成地写出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联结小路与情感,借物喻人,表达了无私奉献,心想他人的思想。
七、课堂练习。
(一)课内阅读。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这里写了几种“走搭石”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走到溪边,会让对方先走,假如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会背老人过去。
2.文段中“理所当然的事”具体指 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 。
(二)课外阅读
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参考答案: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的画面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人们把背老人走搭石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体现了他们敬老爱老的美好心灵,这也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八、课后作业
1.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喜欢的原因,并抄写下来。
2.寻找身边的“美”,写一个片段。
3.完成相应习题。
结束语:同学们,《搭石》这篇课文学完了,我们不仅要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还要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做一个会发现的孩子。老师也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美好的人、为他人着想的优秀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