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元朝统一后,在原宋、金的领土上划分行省时,大胆打破自然地理的界限,不顾既有区域经济联系,令各省北向门户洞开。这一做法( )
A.强化了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 B.增强了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
C.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的格局 D.阻碍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
2.1929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决议,将传统的祀孔典礼改为“孔子诞辰纪念会”,“大成殿”三字改成“孔子庙”,每年阳历8月27日举行纪念典礼,至此国家祀孔典礼在南京国民政府治下得以重兴。国民政府祀孔的主要意图是( )
A.凝聚民族抗战的力量 B.彰显国民党统治的正当性
C.重振传统儒学的权威 D.实现党内的团结与和睦
3.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4.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
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C.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 D.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5.据考古发现,法老胡夫强迫埃及人修建金字塔,他们先是把金字塔底层垒好,再堆起一个和底层同样高的土坡进行下一层的建造,然后以此办法循环进行,待金字塔建成后,再把外面的土山去掉,让金字塔完全显露出来。这表明胡夫金字塔( )
A.凸显了奴隶与奴隶主斗争 B.建筑艺术超越其他国家
C.见证了民众的苦难和智慧 D.蕴含了灵魂不灭的信仰
6.西塞罗宣称:“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协调一致的健全的理性,它扩及所有人之中,始终如一,永恒不变。颁布有违这一法律的条例,是宗教所禁止的,即便部分地废止它也不可以,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时我们也无法通过元老院或人民摆脱它的约束。”他意在强调“真正的法律”( )
A.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B.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C.适用于罗马境内的各族人民
D.开辟一个非宗教的理性时代
7.公元8世纪,日本在大化改新后,仿效中国的科举制建立了贡举制,及第者可以授予官阶。902年,太政官奏曰:“建法以降,殆向百岁,二色(秀才、明经)出身,未及数十。”10世纪以后,贡举制“唯以历名(以往的名声)荐士,尝不问才之高下,人之劳逸。”“不依门风偶攀仙桂者,不过四五人而已。”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
A.贡举选拔流程趋于完善 B.封建化改革最终失败
C.贵族势力影响人才选拔 D.全盘照搬中国科举制
8.早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玛雅人就建立了二十进位算术系统,比印度人建立的十进位计算法早了1000多年;在公元6至7世纪期间,玛雅人计算出地球公转一年为365.24天。这说明古代美洲文明( )
A.领先世界其他文明 B.与欧亚大陆文明存在交流
C.具备近代科学方法 D.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9.15世纪以前的整个东亚地区已经拥有空前繁荣的文化,发达而强盛,而西欧人却一直被称为“蛮族”,扮演着次要的角色。在15世纪之后,一个历史的发展契机却使西欧人一跃而起,并拨转了世界文明的航向。这一历史契机主要是指( )
A.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C.理性主义的高扬和科学革命 D.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
10.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
年份(年) 1684 1689 1701
售价(荷兰盾) 80 7.75 2.32
A.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11.17世纪末,英国的奢侈消费之风越来越多地将中等阶层裹挟其中,甚至社会下层也逐
渐参与进来,诸如中国的瓷器和丝织品等逐渐进入到这些人的消费清单中。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 )
A.工业化冲击了传统社会等级 B.英国人非常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经济发展推动国内市场扩大 D.英国对外贸易逆差问题愈发严重
12.如图是雅克·德·拉于1734年绘制的科学陈列室,其中摆放了各种贝壳、标本、建筑模型和科学仪器。类似这样的收藏在18世纪的欧洲颇为流行。这表明欧洲( )
A.认识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成为社会共识
C.逐渐从封建愚昧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D.以实验为根据的近代科学开始形成
13.下表是部分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和方式。据此可知,资本主义制度( )
国别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和方式
英国 1640年爆发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成为君主立宪国家。
美国 1775年,独立战争开始,1783年获得英国承认,1787年颁布宪法。
俄国 1861年,沙皇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德国 1864-1871年王朝战争,1871年,帝国成立,颁布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A.萌芽于产业革命 B.遍及世界各大洲
C.确立形式多样化 D.扫除了封建残余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指出:“手的操作所要求的技巧和气力愈少,换句话说,现代工业愈发达,男工就愈受到女工的排挤。对工人阶级来说,性别与年龄的差别再没有什么社会意义了。”恩格斯曾经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由此可见( )
A.工业化为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创造条件 B.工业化消除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别
C.女性解放源于走出家门参与公共事业 D.工业革命推动女权主义运动兴起
15.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德勒克吕兹曾写道:“自由、平等、博爱!——这就是我们的纲领。在这些字眼里包含着绝对的永恒的真理,只要名符其实的人类社会存在下去,这个社会就不会有别的理想!”该主张折射出公社( )
A.是首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B.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C.对理想社会进行了科学构想 D.需要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16.列宁把巴黎公社的主要历史经验归纳为“摧毁官僚军事国家机器”,并代之以“更完全的民主”“国家官更成为不过是执行我们委托的工作人员”,是“负有责任的、可以撤换的而且是领取普通薪金的监工和会计”。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推翻了法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C.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体现了新型政权建设的尝试
二、非选择题
17.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北京,改称京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北京作为一个政治、军事的中心,就近指挥长城一线的军事防御,抵抗蒙古族的军事进攻,保证国家的统一、从这一点来说,明成祖迁都北京是正确的。……假如成祖当时不迁都北京,自以身当敌冲,也许在前两次蒙古人入犯时,黄河以北已不可守,宋人南渡之祸,又要重演一次了。
——据吴晗《明史简述》《吴晗论明史》整理
材料二 永乐帝像乃父一样期待元朝蒙古人最终成为明朝中国的一部分。他将首都设在北京,因为那个地点最适宜管理这样的领土。在任何情况下,永乐帝及其继承者宣德帝(1426—1436年在位)都没有试图将草原排除在外。
——【美】阿瑟·沃尔德隆《长城∶从历史到神话》
材料三 辽、金、元时期,北京已逐渐显露出作为控制游牧与农耕两大区域的独特优势。……事实上,元朝“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就集中表现在北京的政治中心与江南经济中心的有机结合上。正如钱穆所言∶“元代建都燕京,米粟依然全赖江南,当时遂创始有海运。”南北相互依存,相互支持,集中反映着唐末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新趋势。只有统摄南北各自的优势,才能稳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才能有效管控农耕与游牧两大区域。……成祖迁都北京,是明朝前期政治的重大转折,也是15世纪初叶中国历史的重大变化,解决了中
国多民族交融新格局时代的定都难题,使"大一统"中国从此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摘编自田澍《明朝迁都北京与多民族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二者肯定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相同理由。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分析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利弊。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
材料三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
材料四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遭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许多希腊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对以后的西欧文艺复兴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熊家利《世界通史纲要:古代部分》
(1)概括材料一中作者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罗马帝国为加强统治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帝国在文明传播与交流中的作用。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在18世纪中后期从英、法等国传入德国以后,由于德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出现了新的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的政治努力成分相对不足,它既不像英国一样是17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不像法国那样以1789年大革命的思想准备而出现,而是 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希图以此促进德意志民族的统一。由于相关努力纯粹是文化领域的,它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一种文化气息浓厚的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启蒙运动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材料二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宣布成立,俾斯麦任首相。他着手整顿全国经济,统一了全国度量衡和币制,确定马克为货币单位。同时对交通运输的纷杂状况进行了大力整顿,废除国内贸易的障碍,完成了国内市场的统一。在对外贸易方面也采取了统一的政策,政府为了鼓励本国工业的发展,改革原有的关税制度,对工农业都实行保护主义政策。之后,工业出现跳跃式发展。德国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在19世纪最后25年,德国在钢铁、化学、电气、内燃机等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承担了开拓者的角色。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概括当时德国出现“跳跃式发展”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序言里说道:“《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因此,对《宣言》内容的补充或是进一步的说明,则只能通过撰写《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了。同时他们也说道:“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整的,因为这一批判到1847年就停止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理论家,他们会依据时代、实践的发展变化,对《共产党宣言》进行补充、丰富。最直接的体现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于1872年、1882年、1883年、1888年、1890年、1892年、1893年为《共产党宣言》写了七篇序言。
——摘编自郝立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一卷)》
围绕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谈谈自己的认识,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认识表述明确,运用材料中的信息和相关史实,史论结合)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元代行省制度划分按地形,实行犬牙交错的方式,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增强了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B项正确;“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表现为行省对于管辖的州县有行政管理权,但是材料主要表现行省制度的行政区划,排除A项;元朝时期,全国经济文化格局“南重北轻”,行省划分,没有改变了“南重北轻”的南北经济文化的格局,排除C项;行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熟谙传统“礼治”之道的国民党看来,应当充分利用和掌控传统的政治仪式和文化符号以标榜其统治的正当性,即通过国家祀孔以获取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支持,B项正确;此时民族抗战尚未开始,排除A项;“重振传统儒学的权威”并非国民党祀孔的主要意图,排除C项;“实现党内的团结与和睦”不是国民党祀孔的意图,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2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C项正确;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排除A项;1988年4月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排除B项;D项最终形成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人类社会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规律,是地理气候、技术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影响的结果,B项正确;“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表述错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排除A项;农业文明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C项;早期人类各文明基本是独立发展,并没有密切的联系,D项正确。故选B项。
5.C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埃及。根据材料描述,法老胡夫强迫埃及人修建金字塔的过程非常艰苦,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表明修建金字塔的过程中,埃及民众承受了巨大的苦难;同时,他们也通过创造性的方法,如堆土坡来建造高层金字塔,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工程技能,C项正确;题干中描述了修建金字塔的方法和过程,并没有直接提及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斗争,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和其他国家对比,不能证明埃及建筑艺术超越其他国家,排除B项;灵魂不灭的信仰在材料中并没有直接提及,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塞罗认为法是植根于自然的,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即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A项正确;西塞罗提出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自然法理念,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排除B项;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各族人民”,排除C项;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高扬“理性”与“天赋人权”两面旗帜,力图开辟一个非宗教的理性时代,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大化改新后日本。从材料信息可知,日本贡举制虽然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但录取人数相当有限,后期基本被贵族势力垄断,与隋唐科举制削弱门阀势力的效果大相径庭,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贡举制选拔流程,排除A项;日本封建化改革从史实上看并非最终失败了,B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贡举制并非对中国科举制的全盘照搬,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公元前4世纪到前3世纪的玛雅。据题干可知,玛雅人创作了先进的数学和天文知识,为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玛雅人在二十进位算术方面领先古印度人,而不能得出古代美洲文明都领先世界其他文明,排除A项;古代美洲文明没有与欧亚大陆文明
进行过交流,排除B项;近代科学方法出现在近代欧洲,而不是古代美洲,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5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15世纪以前的整个东亚地区已经拥有空前繁荣的文化,……在15世纪之后,一个历史的发展契机却使西欧人一跃而起,并拨转了世界文明的航向。”及所学可知,15世纪以后,西欧兴起了地理大发现和开辟新航路的热潮,这有助于加速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为西欧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A项正确;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近代科学革命兴起于16~17世纪,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殖民扩张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且世界市场形成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7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从1684年到1701年不断下跌,而且跌幅非常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革命的内涵是商品种类的增多,贸易范围的扩大,贸易中心的转移。武夷茶售价不断下跌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贸易范围不断扩大,亚欧联系越来越紧密,让茶叶由奢侈品变为普通日用品,C项正确;价格革命是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与材料内容茶叶价格下跌不符,排除A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是耕织分离和纺织分离,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末(中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越来越多的民众消费奢侈品,说明民众消费能力增强,与之相关的国内消费品市场也有所扩大,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工业化始于18世纪后半期,排除A项;“英国人非常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仅反映了英国人消费诸如瓷器和丝织品等消费品,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英国的进口与出口数据,无法得出“英国对外贸易逆差问题愈发严重”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的欧洲。依据材料概括:图片及文字材料显示的摆设表明当时欧洲社会的理性色彩十分浓厚,这说明欧洲逐渐从封建愚昧的禁锢中解放出来,C项正确;认识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影响,排除A项;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成为社会共识,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只显示有科学仪器,没有显示科学实验,以实验为根据的近代自然科学始于伽利略,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欧美国家。根据材料“部分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和方式”可知,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美国是通过独立战争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俄国是通过农奴制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而完成国家统一,进而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由此可见,这些国家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形式是多样化的,C项正确;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晚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部分欧美国家,并不是遍及世界各大洲,排除B项;俄国、德国保留了封建残余,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后的世界。根据材料“现代工业愈发达,男工就愈受到女工的排挤”说明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降低了劳动强度,使女性与男性一样有就业机会,即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促进女性的自由与解放以及社会地位的提高,A项正确;工业化消除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别,“消除”表述绝对化,排除B项;“女性解放源于走出家门参与公共事业”的表述错误,生产力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推动女性的解放,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女权运动与工业革命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71年的法国。根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这些人类社会永恒真理,但由于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使得巴黎公社最终失败,说明公社更需要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D项正确;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排除A项;巴黎公社运动并未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排除B项;德勒克吕兹的主张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和愿望,不是科学的构想,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巴黎公社运动时期。据材料“摧毁官僚军事国家机器”,“负有责任的、可以撤换的而且是领取普通薪金的监工和会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政权,体现的是新型政权建设的尝试,D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并未指导巴黎公社运动,排除A项;巴黎公社最后失败,并没有推翻法国的资产阶级,排除B项;十月革命的时间是1917年,而巴黎公社的时间是1871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7.(1)相同理由:有利于加强北部边防,抵御蒙古进攻;有利于国家统一、开疆拓土。
(2)利:北京处于农牧文明的交界地带,战略地位重要;辽金元长期经营奠定了北京的国都基础;元朝政治格局提供了借鉴;相关的南北漕运、海运发达;顺应了唐宋以来南北民族交融的新趋势。
弊:中央政府直面蒙古威胁;远离经济重心,资源禀赋较差;削弱了明朝海防力量与海洋意识等。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就近指挥长城一线的军事防御,抵抗蒙古族的军事进攻”和“他将首都设在北京,因为那个地点最适宜管理这样的领土。在任何情况下,永乐帝及其继承者宣德帝(1426—1436年在位)都没有试图将草原排除在外”可以归纳为有利于加强北部边防,抵御蒙古进攻;根据材料“保证国家的统一、从这一点来说,明成祖迁都北京是正确的”和“在任何情况下,永乐帝及其继承者宣德帝(1426—1436年在位)都没有试图将草原排除在外”可归纳为,有利于国家统一、开疆拓土。
(2)本题是评价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利:根据材料“辽、金、元时期,北京已逐渐显露出作为控制游牧与农耕两大区域的独特优势”可归纳为北京处于农牧文明的交界地带,战略地位重要;辽金元长期经营奠定了北京的国都基础;根据材料“事实上,元朝"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就集中表现在北京的政治中心与江南经济中心的有机结合上”可归纳为元朝政治格局提供了借鉴;根据材料“元代建都燕京,米粟依然全赖江南,当时遂创始有海运。”可归纳为相关的南北漕运、海运发达;根据材料“解决了中国多民族交融新格局时代的定都难题”、“集中反映着唐末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新趋势”可归纳为顺应了唐宋以来南北民族交融的新趋势。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中央政府直面蒙古威胁、远离经济重心,资源禀赋较差、削弱明朝海防力量与海洋意识等角度进行分析。
18.(1)观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
措施:实行行省制;颁行万民法(或罗马法)定基督教为国教;修建道路。
(2)特点: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
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或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跃的商业;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
(3)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保存并传播古代(或古典)文化,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或对以后的文艺复兴产生了很大影响)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发明创造传入西方,对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对西方影响尤为突出,促进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建立。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罗马帝国时期。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一“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可得出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第二小问措施,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法律方面,颁行万民法或罗马法;宗教方面,定基督教为国教;交通方面,修建道路。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拜占庭帝国时期。特点:根据“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得出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根据“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得出融汇东西方文化。原因:根据“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得出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根据“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得出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时期。依据材料四“阿拉伯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许多希腊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对以后的西欧文艺复兴产生了很大影响。”并结合所学从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发明创造传入西方,对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对西方影响尤为突出,促进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建立进行分析说明。
19.(1)特点:以提升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为主要目标(如答启蒙思想以促进民族统一为相
标同等给分)主要集中在思想文化领域。
影响:宣扬了理性主义:推动民族主义思想发展,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为近代德国统一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2)原因: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整顿全国经济和交通运输,统一国内市场:采取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改革关税制度,实施贸易保护)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德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而是……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希图以此促进德意志民族的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提升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为主要目标(如答启蒙思想以促进民族统一为目标同等给分);根据材料一“由于相关努力纯粹是文化领域的,它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一种文化气息浓厚的民族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集中在思想文化领域。
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可知,宣扬了理性主义;根据材料一“由于相关努力纯粹是文化领域的,它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一种文化气息浓厚的民族主义。”所学知识可知,推动民族主义思想发展,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根据材料一“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希图以此促进德意志民族的统一”所学知识可知,为近代德国统一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德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根据材料二“他着手整顿全国经济,统一了全国度量衡和币制,确定马克为货币单位。同时对交通运输的纷杂状况进行了大力整顿,废除国内贸易的障碍,完成了国内市场的统一”可知,整顿全国经济和交通运输,统一国内市场;根据材料二“在对外贸易方面也采取了统一的政策,政府为了鼓励本国工业的发展,改革原有的关税制度,对工农业都实行保护主义政策”可知,采取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改革关税制度,实施贸易保护);根据材料二“在19世纪最后25年,德国在钢铁、化学、电气、内燃机等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承担了开拓者的角色”可知,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20.示例认识:时代变迁影响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演变。
说明: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英国经济危机的发生,资本主义社会弊端和基本矛盾日益显露,工人运动不断高涨,这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推动了社会主义从空
想变为科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相继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加剧,俄国成为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也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至此,列宁主义诞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深受苏俄革命思想影响,但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俄两国国情不同,毛泽东在秋收起义过程中将部队带往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在总结国民大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
总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演变是不同时代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详解】示例认识: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理论家,他们会依据时代、实践的发展变化,对《共产党宣言》进行补充、丰富。最直接的体现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于1872年、1882年、1883年、1888年、1890年、1892年、1893年为《共产党宣言》写了七篇序言。”可得出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角度概括出主题,得出主题是时代变迁影响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演变。说明:结合马克思主义诞生及在初中不断丰富发展的基本历程进行说明。再进行总结即可,得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演变是不同时代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