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小猴子下山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 一年级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课文讲了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去追兔子,最后一无所获。在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字,结合说结构、做动作,汉字演变等方法识记“掰、扛、扔”等字。通过编口诀会写“往”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以讲一讲,演一演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都来自于农村,有些大城市的孩子见得也多。农村孩子在这方面比较薄弱。这些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求知欲较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以讲一讲,演一演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以讲一讲,演一演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这节语文课老师要跟大家一起读一篇童话,童话的主人是一位动物朋友(贴画:小猴子),是呀,跟着老师写一写吧。(板书:小猴子)还记得猴字的偏旁叫什么吗?(反犬旁)你还认识那些带有反犬旁的字宝宝?(猪、狗、猫)那你们知道读这位动物朋友名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轻声)请你来读一读,读的真好听!这只小猴子住在山上,他吃腻了山上的野果,看遍了山上的景色。有一天,他看见山脚下美丽的人家,满地的庄稼,心里想:我要是下山去玩,那多好呀!于是,他……(板书:下山),请大家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课题,小猴子/下山。小猴子下山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请你轻轻打开课本,翻到17课。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让他们快速进入课堂。
(二)集中识字。过渡:同学们已经读完这篇童话故事了,里面的生字宝宝,有没信心记住?现在用你闪亮的小眼睛认真看着黑板,我们一边读一边跟这些生字宝宝交朋友。1.左右同学检查,提醒大家:小伙伴有不会的教教他,读错的帮助纠正。2.把生字宝宝的小帽子摘掉,考考大家(开小火车)3.聪明的你,能不能帮助小猴子把带有生字宝宝的桃子收进篮子里? 1.找一名学生小老师带大家读,如果她读对,其他同学跟读。 设计意图: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让他们快速进入课堂。
(三)整体感知,理脉络。过渡: 真是会识字小同学!生字宝宝认识以后,请同学们把他们带进文章再读课文,并且给自然段标上序号。1.现在难度升级,请同学们找一找,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 用“——”划出来。2.生回答,相机板书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如果请你加上一些关联词,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小猴子的下山路线吗?(出示:小猴子先来到了...再...接着...然后...) 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让学生对课文脉络有个整体把握,清晰了然。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四)精读课文,品词析句,表演故事。过渡语:同学们都很能干!已经学会准确的寻找需要的信息,并且连词成句了。现在让我们跟着小猴子一起下山,先去玉米地看看吧。1.出示第一段,自由读,指名读,正音。(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谁来试一试?(2)学习“又()又()”的形式。小猴子来到玉米地里看到了什么?请你用横线画出来。一生回答,指导朗读。你能读出玉米的大和多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像这样的词语,谁还会说吗?又细又长,又大又圆,又香又甜。看来小小的你们积累了不少这样的词语,真让我佩服!(3)体会心情,指导朗读。看到这样诱人的玉米,小猴子心情怎么样?用三角形在表示心情的词语下面标出来。小猴子心情怎么样?那你能读出高兴吗?谁来试试?2生。接下来,男女比赛读。男女生不分上下,都很厉害,我们一起来当一回高兴地小猴子,一起读一读吧!(4)找动词,交流识字方法。接下来,小猴子怎么做的?请你圈出小猴子的动作。这两个动作还是两个生字宝宝,出示生字卡掰开。谁有好办法记住他们?(你真会动脑筋!)点播:瞧!古时候的掰字就表示用两只手把东西分开,你能做一做这个动作吗?除了掰玉米。还可以掰什么?掰橘子、苹果、饼干。你能不能用掰字说一句话?预设提示:小猴子掰了一个玉米。“扛”(字卡扛着):生说,提示工人用手扛货物。你能不能用扛字说一句话?预设提示:小猴子扛着玉米往前走。(5)小猴子掰了玉米,扛着走多高兴呀,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上台演一演这一段。(师读课文)2.由扶到放,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小结方法:小猴子扛着玉米往前走啊走,来到桃树下,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读读第二自然段,学着刚才的样子,用横线画出小猴子看见的好东西,用三角形标出小猴子的心情,圈出小猴子的动作。(1)同桌合作交流,反馈学习:同学们学的都很认真,现在把你找到的答案和同桌分享交流一下吧!谁愿意来分享一下?出示出示表格。看来你们都很会学以致用!我要考考你们了!(2)学习“满”(字卡满树):满树的桃子是什么意思?满的偏旁是“三点水”古时候,满就表示水很多很多装不下了,现在这里的满树表示的就是桃子很多很多长不下啦!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谁来试试?(3)朗读:“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指名读;齐读)你真像小小朗诵家,你把满树读重而长就读出了桃子的多,用同样的方法你还读出了桃子的大和红!真不错!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吧!(4)学习“扔、摘”:小小朗读家们,我又要考考你们了!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生字宝宝?提手旁,做动作,分别说一句话。(5)现在把学到的生字带到这一段,两位学生互相配合,一生读,一生演。 同桌合作交流,反馈学习自主学习三、四自然段。(1)小猴子捧着桃子继续走,来到瓜地里。请一生读第三自然段,读完后全班自主学习。(2)生交流,填写表格。(3)指导读书。(4)男女生配合,男生读,女生演。(5)小猴子继续往前走,又发生了什么故事?一生读,一生回答填写表格。男女生配合,女生读,男生演。
(五)读故事结尾,感悟道理。1、故事讲到这里,同学们肯定想知道小猴子最后结果怎么样了,在哪一段?2.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请同学们结合图片和关键词提示,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趁热打铁,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生交流。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总结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齐读最后一段,一生概括结果。 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六)总结回顾,指导书写。1.复习本课生字,齐读。2.指导往字,口诀两人主动来往。
(七)布置作业。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教学评价设计
在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八、板书设计
小猴子下山玉米地桃树下目标明确瓜地里有始有终树林里
九.教学反思《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级下册自读课文中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对于这样一篇课文,面对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我觉得目标应该稍低一些。我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识字,这样一篇课文,孩子们能在短短的时间里读下来吗?如果我这节课只完成识字、读通课文这个目标行吗?左思右想,又加上初步感受小猴子见新扔旧是不好的,做什么事都要专一的道理。对于生字的认读,主要有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两种方式,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合适?思忖良久,我决定还是用集中识字的方式,在学生自读课文以后,以检查的形式来认读。其中的“掰、扛、扔、摘、抱”都是动词,可以用做动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读。从课堂上来看,学生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都走到过道上表演了。不过,这又牵扯到一个课堂纪律的问题,孩子们一动起来,纪律就显得有点乱了。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课文以后,我直接出示了小猴子空手回家的图片,以问题引入对课文的学习:“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呢?”在小猴子扔玉米摘桃子这一段,我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小猴子,然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猴子,你为什么要把玉米扔掉呢?”有的孩子就说:“小猴子本来就喜欢吃桃子,不爱吃玉米,”我顺势又问:“既然小猴子爱吃桃子,那么小猴子最后把桃子带回家了吗?”其实,小猴子扔掉手中的东西,不是因为爱吃不爱吃,而是因为见一样喜欢一样。可惜的是,自己历练不够,没能引领孩子深入到文本中去。小猴子懊恼地空着手回家,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呢?从课堂孩子们的表现来看,我设计的这个问题有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改成我的陈述,“小猴子空着手回到家,把事情的经过向妈妈说了,猴妈妈对小猴说:‘孩子,你见一样扔一样,怎么能把东西带回来呢?做什么事都要专一,只有这样你才不会空手回家。’小猴子听了妈妈的话,说明天自己再一次下山。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是怎样的呢?”孩子们口头续编故事,也许会更好一些。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积累,经历就是财富,经历就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