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理清解牛文段层次,分析掌握解牛之道。(重点)
2.学习庄子养生思想,理解“道”的内涵,思考其现实意义。(难点)
教学重难点
1.品读课文,理清解牛文段层次,分析掌握解牛之道。(重点)
2.学习庄子养生思想,理解“道”的内涵,思考其现实意义。(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蝴蝶是我,我就是蝴蝶。
一群人在人家梦里打来打去,有意思吗?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我的坐骑可是纯天然无污染。
人非草木,安知草木无情?”
以上是一款游戏中庄周的台词,其中很多出自《庄子 齐物论》,展现出人的自我认知和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正可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上节课已经梳理了文言基础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庖丁解牛》,学习庄子的处世学问。
二、浏览课文,划分层次
问题:接下来,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概括这一篇寓言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明确:
主要讲述了厨师丁解牛技艺高超,启发了文惠君养生的故事。文章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写庖丁解牛的优美场面,突出庖丁的技艺高超。
第二部分:写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以解牛寓养生之道
三、细读文本,走进解牛
(一)欣赏解牛之美
问题:作者是怎样描写庖丁解牛和场面的?有什么特色?
明确:以动作描写为主,一连用了四个动词,分别描写手“触”、肩“倚”、足“履”、膝“畸”,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接着作者侧重描摹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让人觉得美妙、神奇、充满美感、观赏性很强,动作行云流水。
(二)细读解牛之道
问题:联系日常生活中被杀的猪牛羊拼命挣扎惨叫,屠夫一刀子下去鲜血淋漓,也弄得满身脏污,如果这些牲畜于自家养大,更生不忍之心,故古人云:君子远庖厨也。但是庖丁解牛确实一场酣畅淋漓、美妙优雅的视听盛宴。那庖丁的技艺是如何变得如此高超呢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进”是超过,“道”是自然规律可见他追求的已不是技艺而是在探求道。
②还要不断的练习,熟能生巧。庖丁刚解牛时,所见无非全牛也,心无旁骛,精力高度集中;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把牛的全身结构都摸清了,把它看做是可以拆解的东西;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自视,完全靠精神活动批邵、导窥,从容来往于彼节者,游刃有余。经历了“目见全牛—目无全牛—以神遇之”三个阶段,类似于“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③“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顺应自然,不强求
④技经肯綮之未尝——遵循规律,避开尖锐矛盾。
⑤以无厚入有间——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⑥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行为迟,动刀甚微。——庖丁的技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仍然不莽撞,谨慎行事。
(三)探究养生之道
问题:在庖丁讲完自己的解牛之道后,文惠君却说了一句“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解牛与养生,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概念,庄子为何将二者联系起来呢?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是《养生主》的开头,主要讲了要遵守自然的中正之路并且将其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才能保全自身和天性,终享天年。这也体现了《养生主》的核心观念,即要遵守自然规律才能达到养生,《庖丁解牛》这一部分的内容自然也是为了这个主题服务的。
提问:有了养生的基础概念后,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有什么共通点呢?明确:庖丁解牛之时,顺乎牛的身体结构之自然规律,刀才保养得十九年如新。人在社会之中,顺应自然规律,才能活得长久,不易夭折。
庖丁解牛之时,面对盘根错节之处,谨慎小心,怵然为戒,避免因过失损伤刀。人在社会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保持审慎,不得意忘形,才能游刃有余。
四、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思考:宋代欧阳修《卖油翁》的最后一句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说明庄子笔下的庖丁与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那么通过这两篇文言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请结合课文内容、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来谈一谈。
明确:
可以从学习之道、生活之道、为人之道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①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
② 注重实践,勤于联系,甘耐寂寞。
③ 谨慎小心,善于总结经验。
④ 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社会才能秩序井然。
五、课堂小结
养生之道指在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其规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在险恶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把握社会的肌理、小心谨慎,才能够成功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身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
虽然庄子以及其所处的时代距今已经较远,但庄子的思想魅力依然影响着我们,尤其在当下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的高科技时代,我们仍然需要庄子来引导我们的人生,顺应自然之理、养生之道,悠游从容,从而让生命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之上、宇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