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狼牙山五壮士》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狼牙山五壮士》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2 15:0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及技术运用的说明
基本信息
教学主题 狼牙山五壮士 对应能力点 技术支持的集体备课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姓名 电话
省(市) 学校
教学内容分析
《狼牙山五壮士》是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本组课文以“战争”为主题,从不同层面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为维护和平而斗争的经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和敌人浴血奋战,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3)领悟课文写人写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学习重点句段来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从而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而读书的理想。
教学前的各种准备
学习者分析
学生通过预习提前查阅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背景,教学时充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在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其他准备
ppt课件、卡纸、音频、视频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导入
一、激情导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今天,让我们把思绪拉到1941年秋天的狼牙山,一起走进那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齐读课题。
教学展开
教学活动一 学习任务 回顾课文叙述顺序
问题引领 回忆上节课内容,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1.回忆上节课内容,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壮士,就是要有壮烈的举动、豪迈的语言、不屈的斗志。那么你认为文章中哪些地方突出了五壮士的英勇、壮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与五壮士零距离接触,感受他们的壮举。 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画出印象深刻的或者让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五壮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然后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教学活动二 学习任务 交流汇报
问题引领 重点讲解五个部分
师:通过仔细阅读,相信同学们对令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下面我们按照大家选择的部分分成组进行交流。(分组略)一会儿我们请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有感情朗读令你们感动的段落,然后小组发言代表汇报感动的原因。 (生小组合作交流。)   师:先请“痛击敌人”这组同学汇报。   (一生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生:这一部分使我们感动的原因是:五位战士作战特别勇敢顽强,仅仅五个人,就将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完成掩护任务,歼灭许多敌人,使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师:以少控多,是很了不起!他读得很有感情,你讲得头头是道!这一部分作者是怎样描写五位战士的?   生: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每位战士的动作。   师:仅仅是动作吗?   生:还有神情。   师:哪些语句描写了神情?   生: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师:作者抓住五位战士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非常形象、逼真。请全体同学再来读一读这段。  (生练读。)   师:请这组同学接着汇报。   生: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五位战士将敌人引上绝路,也就是死亡之路。我们组推荐同学朗读。  (生读第3段)   师:请你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生读。)   师:大家有没有听出他的感动?想一想班长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怎么说的这句话?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一段。   生:当时面对两条路,一条是通往主力部队,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能有生还希望,但也会引来敌人,暴露连队目标;一条是绝路,没有生还希望,但可以确保群众和连队安全。班长选择了绝路是特别坚决的。   师:从哪看出班长的态度特别坚决?   生:斩钉截铁。   师:请你来“斩钉截铁”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在这生死关头,班长一个“走”字,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和连队主力。一个“走”字,意味着他们选择了一条绝路,一条牺牲之路。五壮士舍生赴死的行动是何等壮烈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斩钉截铁”地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读得干净利索。)   师:五位壮士将敌人引上了绝路,他们舍生取义的壮举让我们深受感动,这节课我们接着进行交流,该哪一组了?   生:顶峰歼敌。   师:你们组谁来读,谁来讲?   生:我来读。  (读第4段,略。)   生:我来讲。五位战士到了顶峰,也就到了尽头,五位壮士再没有别的路可走。他们在牺牲之前,仍在浴血奋战。   师:请你看着屏幕读读这段话。   屏幕出示: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师:班长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说的这句话?   生:子弹用尽,只剩一颗手榴弹时,大声喊的。因为班长想让最后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威力。他心中充满对敌人的仇恨,我觉得应该这样读。(读)   师:你读得太好了!听了你的朗读,我也恨不得抱起石头砸向敌人。大家一起来练习读一读。  (生读。)   师:这一部分,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生:重点写了五位壮士的动作、语言。   师:作者不仅通过语言描写,还有动作描写,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五壮士之壮。我们以后习作时要学习运用。   师:最后这组同学,你们打算怎样汇报最令人难忘的“英勇跳崖”这部分?   生:我们组全体同学合作来读这部分,然后分别汇报自己的感受。   师:好,先来读读。  (生合作读最后一部分。)   师:读得很有气势!说一说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及原因吧。   生:面对死亡,班长想到的仍是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没有自己,心中充满胜利喜悦。  生:班长很让我感动。他处处做战士的榜样。   生:五位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不愿落在敌人手里,英勇赴死的壮举,是真正的英雄。  生:五位壮士跳崖时喊出的口号最令我感动,说明他们心中至死也未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始终满含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英雄们壮烈豪迈的口号。  (生读口号。)   师:接读“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师:谁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部分?  (生感情读。)   师:英勇跳崖这部分,作者又是怎样写的?   生:写了他们的动作和语言。   生:还写了他们的神情。   生:还写了他们的心理活动。   师:是呀,这一部分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塑造出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出示插图。)   师:这就是胜利完成任务的五位壮士。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的方向。(学生接着背诵起来。)   师:多么壮烈的话语,多么豪迈的壮举!让我们通过屏幕目睹五位英雄惊天动地的场面。  (放电影片段。)   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这五位战士为“壮士”了吗?这个问题上节课是谁提出来的?  (一生站起。)   师:现在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   生:找到了。因为他们不是普通的战士,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部队主力和群众的安全。它们不仅是战士,还是英雄,是壮士。 
教学活动三 学习任务 小练笔
问题引领 说出内心真实情感
小练笔: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巍然屹立的英雄纪念塔,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动笔写下来。
教学总结
他们的语言是那样的壮烈豪迈,他们的抉择是那样的悲壮感人!他们那伟大的精神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和教学深度融合应用的亮点说明
插入剪辑音频,课件动画表演等
教学后的评估与总结
测评与练习
文章两次写到完成掩护任务 ,哪一次是重点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战争”为主题,从不同层面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为维护和平而斗争的经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和敌人浴血奋战,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学习本篇课文,要让学生真正体会本课的重点——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而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处对英雄的崇敬和爱戴之情。通过反复朗读、学习重点句段来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从而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而读书的理想。充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在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所以整堂课,我坚持以读为本,读中悟情,从而达到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整节课下来,学生学习效果较好,我想,这得益于事先让学生预习准备的比较充分,也得益于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这节课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质就是激发和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思考。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他们也能将课文分析得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