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课件(15张ppt含视频朗诵)+教学设计(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课件(15张ppt含视频朗诵)+教学设计(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4 07:36:18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翻流水满溪春。 可怜渔父重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
--李白桃 花 源 记陶渊明个 人 档 案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背景资料  
便舍船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阡陌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间隔 及郡下     
诣太守 刘子骥    
 shě
  yǎn
  tiáo
jiàn
 yìhuò
qiānmò
yāo huán
jùn
jì字 音听读说写走进桃花源朗读并疏通文意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请同学们结合工具书和相关资料,翻译课文。如有疑难问题可与同学互相解疑,也可询问老师。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三个字来概括桃花源的景色,哪三个字比较合适呢?想一想请同学们结合文意,任选角度,或渔人,或桃源人,或刘子骥,或……合理的复述课文。说一说请拿起你的笔,运用合理的想象,生动、流畅的语言,续写渔人的结局。渔人的结局……写一写小结:
这节课伴随着墨香,我们仿佛走进了蝶飞蜂舞、宁静祥和、神奇迷离的桃花源,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坚守心灵家园的陶渊明。我们心醉于桃源的美景,我们折服于陶公的高洁。朝气蓬勃的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那便快马扬鞭,朝着我们的理想桃源进发吧!作业:
1、背诵课文,识记重点字词。
2、小练笔:用生动的语言,合理的想象,完成《桃花源新篇》的创作。学校
大庆市万宝学校
课名
《桃花源记》
教师
杨秀妍
学科(版本)
苏教语文
章节
学时

年级
初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梳理文意。
2.通过复述课文,感受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
3.能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感受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
教学难点: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
措施:在朗读和疏通文意后,让学生自选角色复述课文,扣住桃花源美、乐、奇的特点,感受桃花源的美好生活;通过让学生续写渔人的结局,结合东晋的时代背景,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
学习者分析
本课所教授的对象是九年级学生,经过二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结合课本上的注解,疏通文意已不是难事。学习这篇文章,词语解释、内容的理解和翻译,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课文注解,小组内相互补充疏通,教师针对疑难点进行点拨强调。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听、读、说、写四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导入
唐代李白有诗云: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翻流水满溪春。
可怜渔父重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今天,让我们追随渔人的脚步,一访神秘的桃花源吧。
诗歌导入
通过诗歌,迅速引入课文
展示诗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梳理文意。
2.通过复述课文,感受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
3.能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作者介绍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辞赋家。他开创田园诗派,主要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介绍作者
了解
作者
作品文体介绍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原是《桃花源诗并序》前面的小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想像新颖独特,后来独立成篇,以“记”为题成为传世名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了解《桃花源记》和“记”这种文体
背景介绍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了解背景
初步感知课文
1.字音
2.听朗读,看动画。在听和看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 请同学们结合工具书和相关资料,翻译课文。如有疑难问题可与同学互相解疑,也可询问老师。
纠正字音,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桃花源的美。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结合内容把握内涵
1、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三个字来概括桃花源的景色,哪三个字比较合适呢?
2、请同学们结合文意,任选角度,或渔人,或桃源人,或刘子骥,或……合理的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
让学生自选角度,合理复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把握内涵。

拓展提升
请拿起你的笔,运用合理的想象,生动、流畅的语言,续写渔人的结局。
写作
通过续写结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探讨桃花源的真实与否,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
小结
这节课伴随着墨香,我们仿佛走进了蝶飞蜂舞、宁静祥和、神奇迷离的桃花源,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坚守心灵家园的陶渊明。我们心醉于桃源的美景,我们折服于陶公的高洁。朝气蓬勃的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那便快马扬鞭,朝着我们的理想桃源进发吧!
本节课总结
通过总结让学生对课堂有一个回顾,了解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
1、背诵课文,识记重点字词。
2、小练笔:用生动的语言,合理的想象,完成《桃花源新篇》的创作。
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巩固课堂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