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诗词三首》知识点梳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诗词三首》知识点梳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2 15:4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上古诗词三首知识点汇总一、《行路难》
《行路难》
(一)作者介绍 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又称“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二)创作背景 公元 742 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原诗 字词解释 翻译 要点
金樽清酒斗十千②,玉盘珍羞直万钱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①选自《李太白全集》卷三(中华书局 1977年版)。行路难,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②〔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金樽,对酒杯的美称。樽,盛酒的器具。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③〔玉盘珍羞直万钱〕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玉盘,对盘 子的美称。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赏析题】 以乐景村哀情,强化了哀的程度。“停” “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激荡变化。与“金”“清” “玉”“珍”形成鮮明的对比,强烈地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值”,价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 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内容理解题】正面写“行路难”。用“欲渡黄河” “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追求用“冰塞川” “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蕴含着无限的悲慨,具有比兴的意味。
闲来垂钓碧溪上④, 忽复乘舟梦日边⑤。 ④〔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⑤〔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情感】【赏析题】 借用”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 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⑥? 〔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 要走的路在哪里?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 竟在哪边? 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四句节奏短促、跳跃。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在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却还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长风破浪会有时⑦,直挂云帆⑧济⑨沧海。 ⑦〔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qu è)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赏析题】 借用“长风破浪” 的典故,说明自己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有一天仍将会像南朝宋
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会,终将。 ⑧〔云帆〕高高的帆。 ⑨〔济〕渡。 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浪,挂上云 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中心思想】描写前路艰难,表现诗人的坚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从苦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 年-842 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二)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原诗 字词解释 翻译 要点
巴山楚水①凄凉地,二十三年②弃置身③。 ①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②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 22 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③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 é)。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诗人未正面叙述自己“二十三年”遭受的辛酸与苦痛,而是选择“凄凉地”、“弃”这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渲染贬谪之地的荒凉孤苦,表现了诗人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气。 作者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的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之情。
怀旧④空吟⑤闻笛赋⑥, 到乡翻似⑦烂柯人⑧。 ④怀旧:怀念故友。 ⑤吟:吟唱。 ⑥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 炼字——“翻”:“翻”指 “反而”或“却”。写诗人被贬多年,回到家乡,却恍如隔世。暗示贬谪时间之久,又表现了世
赋》。 ⑦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⑧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旧时光景。 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人事全非、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情感:颔联用了两个典故,分别是“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诗人借此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表达了诗人对物是人非、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沉舟⑨侧畔⑩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⑨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⑩侧畔:旁边。 【画面描绘题】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情感:这句诗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诗人把自己比作 “沉舟”与“病树”,抒发自己不因被贬而消沉,反而更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情怀。而后人又赋予这句诗新的哲理内涵:社会是不断进步发展的,新的事物终会代替旧的事物,令人深思。用“沉舟”和“病树”比喻遭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达出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 精神。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十八使君》。 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明作者态度,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的乐观精神。


全篇角度提问 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答:凄凉的巴山楚水“闻笛赋”和“烂柯人”,“沉舟”和“病树”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而“千帆过”“万木春”等意象又表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诗人选取意象,无论是悲还是喜,无论是扬还是抑“皆着我之色彩”,历历分明。 全诗中,诗人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答:由被贬的愤懑、惆怅、忧伤到遇到朋友后的豁达、乐观。 诗中多处写到数字,请结合诗句内容,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答:“二十三”指作者从被朝廷贬职到重新回京任职的年数,与“巴山楚水凄凉地”相应,表现了诗人命运的坎坷和对世事沧桑的伤感,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一”指“歌一曲”,指白居易在席上相赠的诗一首,表达了诗人在朋友的关怀下,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的意愿。 4. 诗中“闻笛赋”“烂柯人”“歌一曲”皆有所指。任选其一,简要说明指的是什么。 答:示例一:“闻笛赋”指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示例二:“烂柯人”指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中所载晋人王质的故事。 示例三:“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对比阅读 问:刘禹锡在《秋词》中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结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秋词》这两首诗,分别解释说明其中什么意象最富有表现力。 答:“千帆过”(或“万木春”)表现出刚健昂扬的精神:“晴空一鹤排云上” 白鹤凌空,直冲云霄寄托着作者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一)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文忠”。
(二)诗歌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 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 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 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原诗 字词解释 翻译 要点
丙辰①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 篇,兼怀子由②。 ①〔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②〔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 (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 (词),同时怀念 (弟弟)子由。 小序,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及缘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以无陡起的形式突兀发问,笔法奇特。词人把青天当成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不知天上宫阙③,今夕是何年。 ③〔宫阙〕宫殿。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这一句化用《诗经》 “今夕何夕,见此良 人”, 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我欲乘风归去④,又恐琼楼玉宇⑤,高处不胜寒。 ④〔归去〕回到天上去。 ⑤〔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 中的月中仙宫。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这几句表现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也隐约透露出词人在现实中苦闷难解,欲求解脱的情绪。
起舞弄清影⑥,何似⑦ 在人间。 ⑥〔起舞弄清影〕意思是诗人在月光下起 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⑦〔何似〕哪里比得上。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词人通过一番比较,觉得还是人间好,表现了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⑧。 ⑧〔转朱阁,低绮 (qǐ)户,照无 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 人自己)。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转”“低”都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 深; “无眠”泛指因遭受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的 人,暗示词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深。 【画面描绘】 一轮圆月高高地悬挂在寂静的夜空,洒下一片清辉拂拭着赭色的楼宇。星移斗转,月光低低地泼洒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辗转反侧的我,久久无眠,充满了思念。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⑨? ⑨〔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反问的修辞手法。似乎是
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埋怨月亮故意捉弄人,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抒发了词人怀念亲人的感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词人宕开一笔,写人世的聚合离散犹如这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既然如此,就不必再慨叹悲伤了。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结到心胸开阔,做达观之想的心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⑩。 ⑩〔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 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词人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真诚的祝福:只要人平安幸福,纵然千里阻 隔,也能同赏轮明月,犹如咫尺相依。难遣之情至此释怀,这是自我安慰,是对亲人的劝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宽 慰,表现了词人豁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中心思想】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 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随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