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明弘治四年,邱浚入阁为文渊阁大学士,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他是正二品的户部尚书,入阁时加太子太保,从一品。邱浚入阁,开了六部尚书入阁的先例。这说明( )
A.内阁成为法定行政机构 B.六部尚书的权力大为削弱
C.内阁地位已经高于六部 D.六部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往往通过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置的监察机构有( )
①刺史 ②御史台 ③通判 ④按察使司。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明代规定“凡内外官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兄弟、叔侄者,皆须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由此可知明代的监察制度( )
A.开始形成独立的监察体系 B.有效预防了官员的腐败现象
C.有利于促进封建政治的清廉 D.有利于推动人才公正选拔
4.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中央集权加强 B.中央官制简化
C.君主专制强化 D.行政效率提高
5.明朝时期,“内阁首辅之权最重”“而司礼监制权又在首辅上”,皆因“人主不亲政事,故事权下移”。这表明当时宦官专权的根源是( )21·cn·jy·com
A.皇帝职位世袭没有制约 B.皇权至高无上的独断性
C.世袭制被官僚体制取代 D.君权与相权的基本矛盾
6.洪武十三年(1380 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九月,朱元璋根据古代四辅臣的传说设立了四辅官,“隆以坐论之礼,命协赞政事,均调四时”,“刑官议狱,辅及谏院复核奏行,有疑谳,四辅官封驳”。如表所示为四辅官的出身、任职时间及去向情况统计。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1·c·n·j·y
姓名 出身 任职年限 去向
王本 耆儒 22 个月 坐事诛
杜佑 同上 22 个月 被罢官
龚教 同上 16 个月 致仕(退休)
赵民望 同上 5 个月 致仕
吴源 同上 5 个月 致仕
何显周 同上 22 个月 被罢官
杜教 同上 5 个月 致仕
李干 同上 10 个月 被贬为知府
安然 御史中丞 6 个月 逝于任上
A.四辅官的设置完善了中枢决策机制
B.朱元璋想方设法限制宰相权力
C.四辅官取代内阁成为皇帝辅政机构
D.内阁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7.明代的翰林院起初位于紫禁城文渊阁,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部分翰林学士能够参与机密,成为内阁大学士,后来,翰林院迁出文渊阁,内阁大学士独留文渊阁。文渊阁内人员的变动,反映了( )
A.内阁的地位有所提升 B.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C.阁臣的来源发生变化 D.中枢机构日益膨胀
8.明清以来,民间修谱之风颇为盛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甚至出现专门替人伪造家谱的“谱匠”。不少家谱为“光宗耀族”,往往攀附帝王、名臣作为自己的先祖。这类行为( ) www.21-cn-jy.com
A.意在维护门阀等级制度 B.冲击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
C.表明门第观念根深蒂固 D.是传承家风敬宗睦族的需要
9.明成祖创立内阁,阁臣有权草拟诏敕,行代言之职,建言献纳,备顾问之需。但阁臣品阶较低,常为五品以下。由此可以推断( ) 【来源:21cnj*y.co*m】
A.阁臣位高权重,权力可等同宰相
B.内阁辅助朝政,且便于皇帝控制
C.内阁统筹政务,可统领六部官员
D.阁臣深受信赖,可裁决军国大事
10.明太祖朱元璋一改自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来将内侍人员逐步升为正式朝官的做法,而是将已定型的国家机关人员和职官重新贬降为侍从。下列属于这一做法的是( ) 【出处:21教育名师】
A.废除三省六部制 B.废除宰相制度
C.建立内阁制度 D.设立中外朝制度
11.有学者认为,明代内阁“属于次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权力层次”,并向宰相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内阁“始终没有改为宰相”;也有学者认为朱元璋的废相,实际上造成明代相权游离于监、阁之间,这“在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从传统单相制向双相制的转化”,是对传统丞相制的变相恢复。造成这两种不同认识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21*cnjy*com
A.内阁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内阁有效地限制了君主专制
C.内阁的职权始终处于变化之中 D.历史典籍对内阁记述的随意性
12.《国史十六讲》提到,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下,张居正把内宫(皇帝)与外朝(政府)的事权集于一身,成为明朝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经常对下属说:“我非相,乃摄也”。意思是他并非一般的丞相,而是“摄政”(代帝执政)。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准确的是( )
A.内阁首辅是名副其实的丞相
B.内阁此时已经取得了法定的地位
C.张居正提升了内阁首辅之权
D.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
13.专制时代统治者为实现自身权力的集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往往重用亲信,由亲信而赋予权力,由权势人物而 演变成权力机构,便成为自然而然的过程。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
A.秦三公九卿制 B.隋唐三省六部制
C.元代中书省制 D.明成祖设立内阁
14.有学者认为:“明制是‘有卿而无公’,明朝政府既是一个无头政府,又是一个多头政府”下列最能佐证此观点本质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A.太监掌握政府的决定权 B.巡抚变为省级行政长官
C.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D.内阁有参与决策的权力
15.给事中本是言谏官,掌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规谏,无弹劾监察之职。宋朝之后,给事中开始拥有监察功能。明朝六科给事中职能进一步变化,转为监察官员,成为钳制六部的独立机构。给事中职能的变化( )
A.推动了权力中枢的异化 B.保证了中央决策的正确
C.促进了监察程序的规范 D.抑制了宰相权力的膨胀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基层社会在秦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期已形成“官、绅、民”三种力量格局。传统中国社会的乡绅是国家权力体系与社会宗法制度相互联系的中枢,是乡村社会的建设者,自觉塑造乡村风俗和承担维持社会治安的责任。21*cnjy*com
一方面,“家国同构”式的、“国家渗透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的古代社会形态形成了自上而下等级分明的两种力量,即官僚制与乡土秩序。乡绅之治是国家权力在地方的延伸,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通过察举、科举等方式将文化权力转变为政治权力。乡绅之治所代表的国家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文化权力政治化的结果,是附属于专制王权阶层的。另一方面,乡绅之治也是乡村平衡国家权力无限渗透的天然屏障。社会中如果没有同国家权力抗衡的自治组织或团体,国家就会通过层层官僚机构将偏离于公共利益的强权意愿直接贯穿到社会底层。中国古代乡绅,尤其是本籍乡绅,相近的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使其带有强烈的情感和身份认同,成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公共权力的主导者。
——摘编自秦德君、毛光霞《中国古代“乡绅之治”:治理逻辑与现代意蕴》
材料二:英国乡绅的产生得益于为加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权、巩固中央集权进行的封建制改革。国王启用乡绅治理地方的目的是强化王权,乡绅与国王、大贵族之间均存在依附关系,但在执行王室政策、法令的同时,自身利益与地方利益使得乡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形成“乡绅自治”。这是英国传统地方自治的体现,也是近现代英国地方自治的基础。乡绅对地方治理的影响主要通过担任治安法官来实现,治安、刑事司法、税收等体制都因治安法官权力的逐渐增大而被纳入其中。由于乡绅是治安法官的主体,担任治安法官成为乡绅发挥地方影响最佳途径,而治安委员会更是乡绅群体议事、处理地方事务的自治机构。长期以来,乡绅占据议会下院的主体,下院是乡绅获得国家政治话语权、维护自身与地方利益的主要阵地。经过英国19世纪的党政改革,乡绅在政治上的影响逐渐衰落,但并非被彻底“消灭”,更多的乡绅在英国工商业资奉主义发展中转变身份。
——摘编自顾荣新《英国乡绅与英国宪政关系简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乡绅之治”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乡绅政治的演变趋势。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英两国乡绅之治的共同作用。
17.国家政治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大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材料四:观察下面三幅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3)说说每一幅图反映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18.【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军入关前,满族最重要的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治理体制改革就是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清代一种特殊的兵农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的政治特性是领主分封制,但与西周分封制不同的 是“封而不建”。八旗制度体系下,八旗人丁主要从事军事行为,八旗满族是个整体的军事贵族阶层,其成员都是享受特殊权益的人群。八旗人众别立户籍,不隶州县,不入民籍,“旗民分治”。八旗制度包含的基本精神如民族区隔、贵贱分等、军事化等多种成分。这种体制 随着清军入关而覆盖到整个中国的社会结构之上,造成了社会结构空前复杂化和社会分层的深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摘编白赵轶峰《八旗、保甲与清前期社会结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满洲八旗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满洲八旗制度改革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有明一代,内阁始终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皇帝的顾问机构,故A项表述有误;
材料主要说的是内阁的相关事宜,未介绍六部尚书权力的变化情况,故排除B项;
邱濬(浚)以尚书的身份入阁,品阶相应提高,表明C项正确;
题干未提及内阁与六部的关系。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史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此前他是正二品的户部尚书,入阁时加太子太保,从一品。邱浚入阁,开了六部尚书入阁的先例"进行分析。2-1-c-n-j-y
2.【答案】A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注意题干信息“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置的监察机构”,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设立刺史,故①正确。
御史台是中央的监察官员,不符合题意,故②错误。
北宋为加强对知州的监察设立通判,故③正确。
明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设立按察使司,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中为中央集权而设置的进行分析即可。要注意区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概念。【版权所有:21教育】
3.【答案】C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的监察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有利于政治风清气正,C选项符合题意。监察制度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形成独立体系,而不是在明朝才开始形成,A选项排除。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整个明代存在很多贪腐问题,明代的监察制度并没有成功防止官员的腐败,B选项排除。
监察制度不具备人才选拔的效用,二者没有直接关系,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明朝规定官员必须回避、官员定期更调、加重监察官员的职权,监察体系独立,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更好地监察官员,难度不大。
4.【答案】C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从三省六部制,到明朝废 ( http: / / www.21cnjy.com )除丞相,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C正确;
材料强调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
BD项不是本质问题,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两幅图示反映的政治制度,结合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趋势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示、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B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阁首辅之权最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司礼监制权又在首辅上”“皆因‘人主不亲政事,故事权下移'”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宦官专权是指宦官依托皇权独揽大权,因此根源是皇权至高无上的独断性,B项正确;
明朝时期宦官专权的根源是皇权的加强,与皇帝职位世袭是否有制约无关,排除A项;
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因此“世袭制被官僚体制取代”的表述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
丞相在明初就被废除,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朝的内阁,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明朝宦官专权的根源。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D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隆以坐论之礼,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协赞政事,均调四时”可知,四辅官带有咨询议政的性质,但是从表中可以看出,四辅官担任时间较短,难以实现议政职能,因此需要设置一个相对稳定的机构,这样,内阁的出现就具有必然性,D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四辅官没有决策职能,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废除了宰相,B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辅官在内阁之前出现,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解答本题需结合材料中“隆以坐论之礼,命协赞政事,均调四时”及内阁制的背景进行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文渊阁接近皇帝,翰林院 ( http: / / www.21cnjy.com )迁出文渊阁而内阁独留文渊阁,体现了对内阁的重视,说明内阁的地位有所提升,故A符合题意;
文渊阁内人员的变动说明内阁地位有所上升,BCD均无法说明,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明朝君主专制演进情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聚划算贤者之孙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21教育网
8.【答案】C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攀附帝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臣”表明“门第观念根深蒂固”,C正确;
“伪造家谱”说明本身地位不高,维护等级制度不符合逻辑,且材料的时间是明清时期,“门阀等级制度”主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A;
这类行为虽不光彩,但其客观上反映的“光宗耀族”主观愿望与主流价值观念并不完全悖逆,更不能起到“冲击主流”的作用,排除B;
既是“攀附”“伪造”,就谈不上传承家风,排除D。
故答案为:C。www-2-1-cnjy-com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基层治理,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中国古代实行“皇权不下县”的原则,基层通过乡约等方式进行治理。
9.【答案】B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材料“ 阁臣有权草拟诏 ( http: / / www.21cnjy.com )敕,行代言之职,建言献纳,备顾问之需。但阁臣品阶较低,常为五品以下 ”体现的是内阁主要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但是品级较低,B选项符合题意;
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机构,不能统帅六部百司,无决策权,AC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阁臣有权草拟诏敕,行代言之职,建言献纳,备顾问之需。但阁臣品阶较低,常为五品以下 ”,结合明朝的内阁进行分析即可。
10.【答案】B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祖朱元璋”“而是将已定型的国家机关人员和职官重新贬降为侍从”及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与材料相符合,B正确;
A错误,三省六部制是唐朝的中枢权力机构,与明朝不相符;
C错误,创制内阁的是明成祖;
D错误,中外朝制度是汉朝的政治制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极大加强了君主专制。
11.【答案】C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朱元璋的废相,实际上造成明代相权游离于监、阁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和内阁地位的变化有关,而内阁地位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皇帝的信任,故C正确。
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机构,性质未发生变化,A选项排除。
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B选项排除。
史书记载一般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D选项说法错误,排除。
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明代内阁政治,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中两个学者的言论,结合明废丞相,设内阁。司礼太监等措施、目的等进行分析即可。
12.【答案】D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代君主专制的强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即位之后,废除了丞相之职,在位后期始设殿阁大学士,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明成祖朱棣即位后,选拔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当值,在皇帝授意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正式确立内阁制度,但内阁并没有法定的地位。因此,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从制度上说,内阁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所以内阁实质上仍是皇权的组成部分,君主集权得到加强。到了明代中后期,虽然由于皇帝昏庸等原因而出现了材料中提到的张居正等权重一时的事例,但他们的权力来自于君主的信任,这些内阁首辅因此便能够操纵朝政正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所以材料现象本质上表明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明代政治体制的相关知识,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关键在于对材料 “在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下,张居正把内宫(皇帝)与外朝(政府)的事权集于一身,成为明朝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3.【答案】D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代废丞相,设置内阁,内阁不是法定机构,而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充分体现了皇帝重用亲信,由亲信而赋予权力,由权势人物而演变成权力机构的过程,D项正确;
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元代的中书省都是正式的法定中枢机构,与材料内容不符,ABC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解题的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及其目的和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4.【答案】C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可知,明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最能从本质上佐证明代“有卿无公”,是一个无头政府,也是个多头政府这一观点,C项正确;
明代掌握政府决定权的是皇帝而非太监,A项错误;
巡抚变为地方行政长官不能从本质上说明明代中央政府有卿无公,B项错误;
为服务皇帝专制设立的内阁一直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其参与决策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内阁存在不能佐证明朝中央政府是一个无头政府也是一个多头政府这一观点,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 有学者 的言论 为背景材料,考查了 明代政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的考查。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5.【答案】A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给事中原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负责言谏官,掌侍从规谏,负责规劝皇帝,但是宋代之后逐渐成为监察官员,明代专门钳制六部,这种职能上的转变体现了皇权的强化,推动了中枢权力的异化,A正确;
给事中不负责决策,其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但是不能保证决策正确,排除B;
材料未涉及监察程序,排除C;
明代废除了宰相,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考生可根据材料“给事中开始拥有监察功能。明朝六科给事中职能进一步变化,转为监察官员,成为钳制六部的独立机构”分析。侧重考查了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6.【答案】(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逐句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背景,结合中国古代专制制度、宗法观念、小农经济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解答即可。
(2)第一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二概括即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小问的作用,依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作用是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维护地方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节约行政成本;凝聚乡村力量;形成独特的乡村文化。
【知识点】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政治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查中英两国乡绅之治的特点、原因以及共同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分析比较、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本题考查对中英两国乡绅之治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故答案为:(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逐句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背景,结合中国古代专制制度、宗法观念、小农经济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解答即可。
(2)第一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作用,依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作用是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维护地方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节约行政成本;凝聚乡村力量;形成独特的乡村文化。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依据史料从中提取、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17.【答案】(1)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2)明朝:不是法定一级的中央行政机构(或皇帝的顾问机构);对皇帝负责。
英国:是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
(3)图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图三:人民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1cnjy.com
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材料中的“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天下之变局”是指统治阶层在西周是世袭贵族、到西汉大多出身布衣。联系所学可知,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表现在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2)根据材料中的“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和“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内阁对皇帝负责,不是法定一级的中央行政机构;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
(3)从图一《秦朝的三公九卿》、图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图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信息可知,图示分别反映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和人民民主制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外政治制度的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为皇权专制服务的,西方的政治制度只要是民主政治制度。
18.【答案】(1)特点:农兵合一、军政合一;“分而不建”;八旗满族享受特权;实行民族歧视政 策;建立森严的等级秩序。
(2)积极: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满族的统一;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为满族人 关和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局限:加剧了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造成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助推了八旗人的腐朽, 给清朝灭亡埋下隐患。
【知识点】明清易代
【解析】【分析】(1)根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一“八旗制度是清代一种特殊的兵农合一的社会组织“封而不建”“八旗满族是个整体的军事贵族阶层,其成员都是享受特殊权益的人群”“旗制度包含的基本精神如民族区隔、贵贱分等、军事化等多种成分”等信息从组织形式,八旗群体的特点,构建的等级秩序等角度进行归纳和概括。
(2)影响:根据材料可从对当时及对清军入关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也应认识到这种制度加剧了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同时助推了八旗人的腐朽,为清朝的灭亡埋下隐患。
故答案为:(1)特点:农兵合一、军政合一;“分而不建”;八旗满族享受特权;实行民族歧视政 策;建立森严的等级秩序。
(2)积极: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满族的统一;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为满族人 关和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局限:加剧了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造成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助推了八旗人的腐朽, 给清朝灭亡埋下隐患。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清朝的八旗制度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学生要认识到八旗制度改革与清军入关及清的灭亡的关系,从而辩证认识八旗制度改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