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2 17:0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1912年8月,《民权画报》发表了漫画《不离根本》(如图),图中的猿猴,左手一个“民主”,右手一个“君主”。作者意在(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B.号召民众二次革命
C.揭露袁世凯专制的真面目 D.抨击清政府封建君主统治
2.革命派领袖孙中山于1894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11月在美国檀香山创建兴中会,其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成立宣言明确指出设立兴中会的目的“专为振兴中华”,该口号反映(  )
A.宣告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确立
B.民族危机促成民族复兴观念的生成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广大人心
D.资产阶级明确的反帝反封的要求
3.“飘摇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三千凝血肉,硝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挺进大别山
4.下表为各地校运会和联合运动会略表,下表反映了(  )
时间 举办学校 运动会规模 参加学校
1899 天津北洋大学上海圣约翰学校 校际对抗赛校际对抗赛 水师、电报,武备学堂南洋学堂
1900 上海圣约翰学校 足球运动会  
1902—1911 天津学界(举办8届运动会) 联合运动会 官、私各校
1905 北京协和书院 校际运动会 汇文书院等
1907 南京学界 联合运动会 南京86所学校
A.各地崇洋趋新的风气 B.新旧教育体制更替
C.社会体育的快速发展 D.社交礼俗日益西化
5.1909年,清政府在各省设立咨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局。议员们通过咨议局“为地方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审核政府参政收支等方面,积极参政,提议案,论改革”。这说明(  ) 21教育网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初步形成
B.中国开始迈人民主政治的门槛
C.咨议局议员发挥代表民意的作用
D.清政府积极主动迎合民主潮流
6. 孙中山于1919年10月10日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关于辛亥革命的纪念文章时,感慨“今日何日?正官僚得志,武人专横,政客捣乱,民不聊生之日也……今日之民国,竟成亡国士大夫之天下也”。由此可知,孙中山认为(  )2-1-c-n-j-y
A.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 B.三民主义不能救中国
C.袁世凯倒行逆施不得人心 D.国家应注重经济建设
7.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曾有一段被称为“短 ( http: / / www.21cnjy.com )暂春天”的发展时期,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
A.海外华侨的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C.各种事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8.1911年12月至1915年12月,全国各地成立的经济团体多达107个,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辛亥革命的影响 B.“实业救国”思想产生
C.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民族工业发展的推动
9.近代学者认为 “泰西革命之所以成功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有中等社会主持其事;中国革命之所以不成功者,在无中等社会主持其事”,中国革命的前途“惟有使中等社会皆知革命主义,渐普及下等社会”,才有成功希望。近代中国“中等社会”的革命目标是(  ) 【来源:21cnj*y.co*m】
A.推翻满清政权,建立人间天国 B.推翻皇权专制,建立君主立宪
C.推翻专制政权,建立民主共和 D.推翻反动政权,建立工农政权
10.1905年7月,孙中山与华兴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领导人商讨时指出:“现今大势及革命方法,大概不外联络人才一义。中国现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讧,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元末朱、陈、张、明之乱,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孙中山旨在(  ) 2·1·c·n·j·y
A.批判旧式农民起义的落后性 B.强调联合革命力量的必要性
C.说明培养革命人才的重要性 D.阐述反抗列强瓜分的紧迫性
11.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上述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 【出处:21教育名师】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前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时期
12.二次革命失败后,为继续革命,孙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先生改组同盟会,成立中华革命党,要求重新登记的国民党党员必须履行按手印的仪式,并向其宣誓绝对服从。但这一要求却遭到黄兴等部分老同盟会员的抵制,致使中华革命党最终影响有限。孙、黄这一分歧主要体现了(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政党建设的理解差异 B.革命党内部分歧已久
C.民主革命彻底性不同 D.缺乏真正的民主意识
1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写道:他(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www-2-1-cnjy-com
A.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破坏
B.清朝封建势力的强大
C.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14.20世纪40年代,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认为辛亥革命低烈度,不彻底,甚至以此否定革命。曾有辛亥革命的亲历者批评道:“在今日视之,或议当时同志,毫无反帝国主义思想,实则距时代三十余年,不审当时情事,率议前人是非,未有当也。”这说明(  ) 21cnjy.com
A. 辛亥革命并没有打击帝国主义势力
B.只有亲历革命才能正确认识革命
C.辛亥革命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D.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应持时空观念
15.有学者认为“纵观晚清历史,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统治者根本没有那种审时度势的能力,容纳各方的明智与气度。所以,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的‘极端’逼迫出来的。”以下属于被上层逼迫出来的有(  ) 21*cnjy*com
①“预备立宪” ②同盟会成立 ③保路运动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03年6月8日、9日,维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派在<中外日报》上发表《革命驳议》,反对革命。章士钊针对性地发表《驳<革命驳议>》批判维新派的错误主张,与之论战,倡言革命的必要性,他对维新派主张改良的理由一一进行了驳斥。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之后对该报进行大改良,使其排满革命倾向更为明显。章士钊在《苏报》发表《论中国当道者皆革命党》《读革命军》《驳革命驳议》等文章与保皇派划清了界限,《苏报》成为革命派的舆论阵地。在《苏报》被查封之后,章士钊复与陈独秀、张继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国民日日报》,该报因具有激进的排满革命言论而被称为“苏报第二”。他还以《国民日日报》在上海昌寿里的编辑部为据点,从事筹组华兴会的实际革命活动。章士钊担任了华兴会外围组织爱国协会的副会长,还参与过暗杀清廷政要王之春的革命活动,尽管章士钊所进行的革命活动多为外围及保障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实际担任革命活动的主要领导人,但他的革命行为也是不容忽视的。
——摘编自刘小卫《章士钊革命思想研究(1902—1907年)》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章士钊的主要社会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初章士钊社会活动的意义。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流亡西安的慈 ( http: / / www.21cnjy.com )禧太后发布了一道改革上谕,“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这使各省督抚、绅商认为到了一个深化并陈述自己识见的良机。随着各省督抚联衔会奏的计划流产,湖广总督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坤一经过3个多月的不断商议,征询多方意见,最终确定由张之洞主稿,刘坤一领衔上奏朝廷的变法“三折”。刘、张二人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联,全面规划了新政的内容,涉及经济、教育、军事、官制各方面的改革。变法措施共分三大类二十七条,即“兴学育才”四条,“整顿中法”十二条,“采用西法”十一条。朝廷对刘、张的《三折》格外看重,指令“其中可行者,即著按照所陈,随时设法,择要举办。各省疆吏亦应一律通筹,切实举行”。至此,《三折》成为清末新政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大纲,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21·cn·jy·com
——摘编自严忠德杨家慧《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的产生背景及过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的作用。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把其政权所能达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方称为天下,而不是称为国家。古代中国人所认知的“天下”之下的共同体是王朝,国家观念的核心总是这个或那个具体王朝,忠君即爱国。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君主由治家而及于治国,用治理家族的方式来管理国家,逐渐成为朝廷和国的代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摘编自刘风雪《“民族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的生成》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开始反省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天下观,思考什么是国家。在一些报刊上系统介绍西方的国家观念,《清议报》有系列文章介绍西方国家学说。戊戌时期维新志士大力宣传西方的民主思想。在清末的立宪运动中,出现了“国民立宪”的概念,并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国会请愿”活动,“公民”开始展示自己的力量。传统天下观被彻底摒弃,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民族国家观,由此催生了民族国家意识,国家主权观念凸显,民族主义勃兴。
——摘编自张春林《解构与建构:近代天下观向国家观转变历程解析》
材料三 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国家观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国观念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猿猴指的是袁世凯,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一手民主和一手君主是在说明袁世凯在打着共和的幌子妄图复辟帝制,C正确;
A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与材料无关,排除;
二次革命发生于1913年,B排除;
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2.【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 1894年甲 ( http: / / www.21cnjy.com )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的发展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刺激,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生成与演变,B项正确;
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标志资产阶级政党创建,时间不符,排除A项;
民主共和意识深入人心是在辛亥革命后,时间不符,排除C项;
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要求,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但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这是其失败的一面。
3.【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 “都建金陵废帝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映了该历史事件主要事迹是都城建在南京和结束了封建帝制,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所以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都建金 ( http: / / www.21cnjy.com )陵废帝王”切入,结合辛亥革命进行思考,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该题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失败说明的问题也要注意掌握。
4.【答案】B
【知识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体育是伴随着新旧教育体制的更替而产生的,体育活动最早出现在新式学堂,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崇洋趋新的风气仅局限于大中城市一部分人的行为方式,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学校体育,没有体现社会体育的快速发展,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育活动不是社交礼俗,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教育,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下表为各地校运会和联合运动会略表”及近代中国教育的特征进行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为地方兴利除弊 ( http: / / www.21cnjy.com )、弹劾官吏、审核政府参政收支等方面,积极参政,提议案,论改革”可以看出,咨议局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民意,说明咨议局议员发挥了代表民意的作用,C项正确;
清政府时期没有形成责任内阁制,A项错误;
清末立宪是一场骗局,对民主进程没有推动作用,B项错误;
清末立宪的目的是被迫“自救”,而不是积极迎合民主潮流,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为地方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审核政府参政收支等方面,积极参政,提议案,论改革”,联系清末“预备立宪”的目的、内容和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武人专横,政客捣乱,民不聊生之日也……今日之民国,竟成亡国士大夫之天下也”分析可知,材料说明孙中山认识到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的状况,民主革命的任务并未完成,A正确;
B错误,说法不符合史实;
C措施,袁世凯在1916年已经去世;
D错误,材料无关经济建设;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武人专横,政客捣乱,民不聊生之日也……今日之民国,竟成亡国士大夫之天下也”。
7.【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问的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内部原因,故D项符合题意;
A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
B项是主要外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所学知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分析即可。
8.【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结合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原因分析。依据题干时间可知,处于一战时期,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给民族资阶级以巨大的鼓舞,认为发展民族工业的时机已经到来,导致经济团体的纷纷成立,故A项正确。
“实业救国”的思想在甲午战争后就已经产生,故B项排除。
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是在甲午战争后,故C项排除。
从图表可以看出,经济团体并非只有工业团体,还有商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故D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 “1911年12月至1915年12月 ” “经济团体多达107”结合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9.【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革命”“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社会皆知革命主义”可知这里的“中等社会”应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派主张推翻专制政权,建立民主共和制度,C正确;
A是太平天国运动;B是维新派主张;D是无产阶级主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建立民主共和。【版权所有:21教育】
10.【答案】B
【知识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解析】【分析】材料“中国现在不必忧各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讧,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体现的是孙中山主张革命的联合,B正确;
AC与材料无关,排除;
D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革命联合的重要性,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孙中山的讲话为切入点,考查孙中山的主要活动事迹,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
11.【答案】C
【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解析】【分析】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材料中涉及日本在中国设厂得利,时间是在19世纪末期,时间不符合,A项错误;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同样不符合材料时间,B项错误;
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通过和中国签订《马关条约》进入中国,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符合材料时间,C项正确;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时期是辛亥革命以后,不符合材料时间,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通过史料的分析考查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及特点,学生要抓住关键词'“日本”“就地制造”等,准确判断发生时期。
12.【答案】A
【知识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孙中山先生改组同盟会,成立中华革命党,……但这一要求却遭到黄兴等部分老同盟会员的抵制,致使中华革命党最终影响有限。”可知,体现了孙中山与黄兴在政党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分歧,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无法直接得出革命党内部分歧已久的信息,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体现不出民主革命彻底性不同的信息,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与缺乏真正的民主意识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主旨的能力,理解孙中山思想的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3.【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材料没有提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排除A项;
清朝已经被推翻,因此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不是清朝的强大,排除B项;
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C项;
徐中约认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将关注点放在建立共和国而非改善民生,推翻清政府之后,革命派即认为革命已经成功,由此可知,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使得其难以真正代表民意,因此辛亥革命失败,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辛亥革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
14.【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材料信息“在今日视之,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当时同志,毫无反帝国主义思想,实则距时代三十余年,不审当时情事,率议前人是非,未有当也”说明评价辛亥革命不能脱离当时的实际情况,即应该置之于当时的情形中进行评价,也就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应持时空观念,故D正确;
材料不是强调辛亥革命是否打击帝国主义势力,故A错误;
亲历革命者,也未必能正确认识革命,故B说法错误;
材料没有对辛亥革命定性,且C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辛亥革命的评价,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评价历史事件要将其放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下。
15.【答案】B
【知识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被上层逼 ( http: / / www.21cnjy.com )迫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指的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下,人民被迫进行的防抗斗争,因此与之相符合的是②③,B正确;
①“预备立宪”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与材料不相符;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被上层的‘极端’逼迫出来的”。
16.【答案】(1)社会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维新派论战,反对维新,倡导革命;改革《苏报》、创办《国民日日报》等,宣传反清革命思想;参与华兴会的实际革命活动。21·世纪*教育网
(2)意义:章士钊反清革命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的宣传促进了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提高了知识分子的革命觉悟;为辛亥革命做了前期舆论宣传工作,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兴起。
【知识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解析】【分析】(1)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侧重于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进行归纳的能力,根据“章士钊针对性地发表《驳<革命驳议>》批判维新派的错误主张,与之论战,倡言革命的必要性”分析可知:与维新派论战,反对维新,倡导革命;根据“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之后对该报进行大改良”、“章士钊复与陈独秀、张继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国民日日报》”“他还以《国民日日报》在上海昌寿里的编辑部为据点,从事筹组华兴会的实际革命活动”等信息可知:改革《苏报》、创办《国民日日报》等,宣传反清革命思想;根据“章士钊担任了华兴会外围组织爱国协会的副会长,还参与过暗杀清廷政要王之春的革命活动”分析可知:参与华兴会的实际革命活动。
(2)意义: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提高民族凝聚力、促进民众觉醒和微辛亥革命做思想准备等角度进行概括。
故答案为:(1)社会活动:与维新派论战,反对维新,倡导革命;改革《苏报》、创办《国民日日报》等,宣传反清革命思想;参与华兴会的实际革命活动。
(2)意义:章士钊反清革命理论的宣传促进了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提高了知识分子的革命觉悟;为辛亥革命做了前期舆论宣传工作,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兴起。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章世钊的社会活动及意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家国情怀和历史解释。www.21-cn-jy.com
17.【答案】(1)历史背景:民族危机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朝统治集团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和震动,不得不寄希望于“变法”,使国家能富强起来,化解统治危机;西学东渐;各省督抚联衔会奏的计划流产;张之洞与刘坤一反复商议并多方征询意见。
(2)是较为系统、全面的新政改革方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为清末新政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大纲;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对清末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未能使清政府摆脱社会危机与政治困境。
【知识点】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解析】【分析】(1)背景:根据材料“19 ( http: / / www.21cnjy.com )01年1月29,流亡西安的慈太后发布了一道改革上”可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根据材料“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朝统治集团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和震动,不得不寄希望于“变法”,使国家能富强起来,化解统治危机;根据材料“各省督抚、绅商认为到了一个深化并陈述自己识见的良机”可知,西学东渐;根据材料“随着各省督抚联会奏的计划流产”可知,各省督抚联衔会奏的计划流产,根据材料“湖广总督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坤一经过3个多月的不断商议,征询多方意见,最终确定由张之洞主稿,刘坤一领衔上奏朝廷的变法三折”可知,张之洞与刘坤一反复商议并多方征询意见。
(2)作用:根据材料“全面规划了新政的内容,涉及经济、教育、军事、官制各方面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楚会奏变法折》是较为系统、全面的新政改革方案,成为清末新政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大纲;根据材料朝廷对刘、张的《三折》格外看重“可知,《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对清末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清末新政没有成功,《江楚会秦变法三折》未能使清政府摆脱社会危机与政治困境。
故答案为:
(1)历史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朝统治集团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和震动,不得不寄希望于“变法”,使国家能富强起来,化解统治危机;西学东渐;各省督抚联衔会奏的计划流产;张之洞与刘坤一反复商议并多方征询意见。
(2) 是较为系统、全面的新政改革方案,成为清末新政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大纲;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对清末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未能使清政府摆脱社会危机与政治困境。
【点评】本题考查了清末新政,解答本题需理解掌握清末新政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等知识,考查了考生依据材料分析概括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8.【答案】(1)特点:有天下意识,无国家观念;国家等同于王朝;国家观念深受儒家理念影响;家国一体。
(2)原因: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思想的传播;国内舆论的推动;清末立宪运动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新内涵:世界意识。意义: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知识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不同时期国家观念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中国古代国家观念的特点,根据材料中的“把其政权所能达到的地方称为天下,而不是称为国家”可以得出有天下意识,无国家观念;根据“国家观念的核心总是这个或那个具体王朝”可以得出国家等同于王朝;根据“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可以得出国家观念深受儒家理念影响和家国一体。
(2)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中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当时政治经济特征可以得出民族危机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根据材料中的“在一些报刊上系统介绍西方的国家观念”可以看出西方思想的传播;根据“戊戌时期维新志士大力宣传西方的民主思想”可以得出国内舆论的推动;根据“在清末的立宪运动中,出现了‘国民立宪’的概念”,可以看出清末立宪运动的影响。
(3)家国观念的新内涵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得出。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可以联系所学知识从爱国主义精神、世界意识培养等角度来回答。
故答案为:
(1) 特点:有天下意识,无国家观念;国家等同于王朝;国家观念深受儒家理念影响;家国一体。
(2) 原因: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思想的传播;国内舆论的推动;清末立宪运动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 新内涵:世界意识。意义: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点评】 本题以 不同时期国家观念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不同时期民族国家观念 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