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进步意义是( )
A.反对私有制 B.反对君主专制
C.倡导民主自由 D.反对中央集权
2. 清军入关后的历代统治者都强调盛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为“龙兴之地”,并“监往代两都之制”尊盛京为留都,其辖区内的制度建设遵循了“参汉(汉族)酌金(后金)”的原则。这些做( )21教育网
A.分散了清王朝的中央政治权力 B.形成了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
C.取了明朝亡于两京制的教训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明朝建立后,明太祖“诸王封并塞居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皆预军务。而晋、燕二王,尤被重寄,数命将兵出塞,及筑城电邮大将如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皆受节制。”明太祖此举旨在( )
A.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B.削弱统军大将兵权
C.强化对边疆的统治 D.防止地方反叛中央
4.1682年清朝攻取台 ( http: / / www.21cnjy.com )湾后,康熙帝对台湾并不十分重视,认为“台湾属海外地方,无甚关系”,并将台湾视为“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这反映了( ) 21cnjy.com
A.清朝军事落后,无力驻防 B.统治者缺乏国家主权观念
C.台湾不具有经济发展价值 D.国力削弱,力不能及
5.万历《歙志》曰:“传云,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而今则一切反是……最反者则曰江淮之南……人人皆欲有生,人人不可无商贾矣。”所以时人林希元说:“今天下之民,从事于商贾技艺、游手游食者十而五六。”由此推断,当时这一地区( )2·1·c·n·j·y
A.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传统社会经济结构解体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
6.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使思想界出现了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www-2-1-cnjy-com
A.陆九渊强调主观能动性,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B.黄宗羲批判理学,提出“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
C.顾炎武抨击封建专制,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
D.王夫之的见解被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7.1793年,马戛尔尼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团来华,乾隆帝在驳回英人所请各项后申饬群臣:“(英王)或因不遂所欲,心怀觖望,…或于澳门地方串通勾结,欲滋事端,不可不预为之防。”这表明清朝统治者( )
A.严禁与海外各国进行通商 B.无力挽救清朝统治危机
C.对西方侵略野心有所察觉 D.已认识到中英国力差距
8.“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思想意在( ) 2-1-c-n-j-y
A.否定孔子思想权威 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反对“格物致知” D.强调人的主体意识
9.康熙帝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A B.B C.C D.D
10.下表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的相关文献记载,说明了古代中国( )
文献记载 出处
孟春"毋覆巢,毋杀” 《礼记·月令》
“禁止伐木”“毋杀口虫”、“毋鹿"“毋卵”“毋焚山林”…… 西汉《四时月令韶条》(20世纪90年代敦煌考古发现)
“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非时……依乡法” 《唐律》
《周礼·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不独以农事为先务……故因地之利,任圃以树事,任牧以畜事,任衡以山事,任虞以泽事。” 《大清会典则例》乾隆诏令
A.注意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B.注意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C.注意通过立法发展农业 D.具有了初步的人文意识
11.清代,山西票庄在全国各大地方设分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营,其股份分为“银股(出资)”和“身股(出力)”两种。其中“身股”方式为,由老板“择齿近弱冠之年少略知写算者,使习为伙,历数载,察其可造,酌予身股。不给工资,唯岁给置备衣服之资。三年结账,按股份余利。营业愈盛,余利愈厚,身股亦因之以增”。这一做法( )21*cnjy*com
A.推动了山西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B.适应了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C.奠定了近代股份有限公司雏形 D.反映出童工悲惨的生活处境
12.明朝统治者在编修《元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重视展现元朝“天下一家之义”。清朝统治者在修订《明史》时,多次提到清朝是继承明朝正统而建的,且充分肯定儒学在明初建制中的积极作用。 明清如此修史旨在( ) 【出处:21教育名师】
A.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B.加强中央的集权统治
C.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D.维护国家的统一 稳定
13.有学者说“明代漕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就是一部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漕运便成为朝廷都城赖以供给所在,而漕运的主要河道就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事实上是一条贡河,将贡品运输到北京。由此可知,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政治中心转移 B.外来物种扩种
C.经济政策改变 D.江南物产丰饶
14.明中叶以来,以商业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为主要内容的书籍大量编纂、翻刻。明末闽商李晋德在《客商一览醒迷》中说: “财为养命之源,人岂可无有,而不会营运,则蚕食而尽必须生放经商,庶可获利,为资身策也。”这说明当时
A.商人文化水平迅速提高 B.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15.以李贽、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为代表的一批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家,在批判和否定宋明理学家纯粹道义论幸福观的同时,还重构了幸福的内涵。他们把人的幸福还原为平等的个体诉求,倡导重欲、尚利、贵私的价值取向,不再把幸福的维度局限于封建道德的枷锁之内。这表明明清早期启蒙思想(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凸显了经世致用的治学之风
C.丰富并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 D.以理性主义精神为核心内涵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宋朝被赶出中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部并在长江以南的杭州重新建都时,中国对外贸易的程度大大提高了。……宋朝比大多数中国其他朝代更倚重商业税收,因而鼓励了港口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当时的主要港口是泉州。宋朝为出口贸易发展起大规模的陶器生产,江西的景德镇因精于烧制陶器的窑炉技术而兴旺起来。”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英)安格斯 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明太祖立国之初,在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沿海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倭寇出没海岛中,数侵略苏州、崇明,杀掠居民,劫夺货财,沿海之地皆患之”;二是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诱导倭寇出没海上”,“焚民居、掠财货”,“北至辽东,南抵浙、东粤”,“无岁不被其害”。明太祖为了巩固国防,“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对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及其对国内经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并简要评价。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国古代进行过不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海外移民(这里所谓的“海外移民”是指向我国当代版图以外地区的人口迁移)。我国的海外移民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周武王克殷后封箕子于朝鲜,箕子必当随带一批移民前往。这可能是我国较早的海外移民。21·cn·jy·com
秦祚虽短,但其海外移民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少。据说徐福为了逃避秦始皇的暴虐统治,诈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而率领三千童男童女与百工五谷移居日本,为日本的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又据《三国志》记载:“辰韩在马韩之东,其者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这说明秦代已有中国人移居朝鲜半岛。21*cnjy*com
我国古代的突厥人被唐王朝击溃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一部于公元8一11世纪经中亚进入小亚细亚,同当时的希腊人、波斯人和亚美尼亚人长期融合,形成土耳其人,并于公元14世纪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我国古代的蒙古人伴随着军事征服移居亚洲和欧洲各地,虽然移民后与当地人同化了,但他们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以来,“闽、粤之轻生往海外者,冒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涛、蹈覆溺而不顾,良由生齿日繁地狭人稠,故无地无家之人,一往海外,鲜回家者。”这种铤而走险,违禁出走海外谋生的尤以福建、广东人向东南亚移民为最多。这些海外移民主观上是为了改善个体的生存环境,但客观上却为中外文化交流和促进迁入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丁鼎、王明华《中国古代移民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海外移民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古代海外移民的影响。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试评述此举的意义?
(2)材料二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明成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古代制度演变基本趋势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意为天下为公,反对君主专制集权,反对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故选B。
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反对私有制和中央集权、没有体现倡导民主自由,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王夫之的思想观点,根据“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分析可见反对君主专制。
2.【答案】D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奠定与地方治理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参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酌金”原则针对的是东北地区,其权力中枢仍在北京,排除A;B、结合所学知识,清政府在东北地区遵循“参汉酌金”原则,其治理方式与内地并不一致,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在题干内容中仅是述及清政府在治理东北地区时采用“参汉酌金”原则,并没有述及其原因,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历代统治者在盛京进行制度建设时遵循了“参汉酌金”原则:既参考汉人(明朝或以前)的法律,还考虑后金的情况,再制定合用的法律,这种做法有利于政府对东北地区的治理,从而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清朝巩固大一统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内陆边疆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诸王封并塞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者,皆预军务”可知,明朝分封于边塞地区的诸侯王拥有兵权,此举意在强化对边疆的统治,进而维护明朝统治,C项正确;
材料内容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项;
明太祖此举旨在强化对边疆的统治,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
分封于边塞地区的诸侯王拥有兵权,主要是为了保卫边疆,D项不属于主要目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朝的边疆治理,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明朝分封于边塞地区的诸侯王拥有兵权,此举意在强化对边疆的统治,进而维护明朝统治。
4.【答案】B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奠定与地方治理
【解析】【分析】清政府忽略台湾地区的管理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能说明清朝军事落后,故A项错误;
清朝不重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和管理说明统治者缺乏国家主权观念,故B项正确;
清朝统治者忽视对台湾地区的管理与台湾是否具有经济发展价值无关,故 C项错误;
康熙帝统治时期中国国力强盛,并不是国力削弱,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康熙皇帝的历史功绩。主要考察康熙皇帝对台湾问题的认识程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主权又称主权,指的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的目的是保护国家的完整性,保护全体国民的利益。
5.【答案】A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体现的是明朝时期,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变化,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明朝时期的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并未解体,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商帮的兴起如晋商、徽商等,排除D;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朝商业经济的发展,解答本题需结合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征进行分析,要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 依据已学可知,陆九 ( http: / / www.21cnjy.com )渊是陆王心学代表人物,是“心学”开山之祖,其主要思想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不存在提倡个性与反对专制倾向,A不合题意;
黄宗羲以民为本,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具有早期民主启蒙的色彩,倡导经世致用思想,符合“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B符合题意,C不合题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顾炎武主张,王夫之思想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主要是厘清陆九渊、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四人的思想主张及特点等。
7.【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未 ( http: / / www.21cnjy.com )涉及严禁贸易的信息,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出统治者有防患意识,而不是无力挽救清朝统治危机,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英王)或因不遂所欲,心怀觖望,……或于澳门地方串通勾结,欲滋事端,不可不预为之防。”可知,清代统治者已经看到英国有可能会到澳门挑起事端,因此强调要及早防患,说明清代对西方侵略野心有所察觉,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并没有体现中英差距,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8.【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学贵得之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之于心”“ 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可知,该思想主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内心的反省,强调主体意识,D项正确;
该言论没有直接指向孔子,没有否定孔子的思想权威,而且明朝中后期的李贽才否定孔子的思想权威,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陆王心学,并不反对君主专制,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反对格物致知,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陆王心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 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结合陆王心学的内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答案】B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康熙帝时期,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中央机构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及所学知识,清初仿明制设内阁,但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康熙亲政后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B正确;
康熙为加强皇权新设机构为南书房,非六部,排除A;
军机处为雍正所设,排除CD。
故答案为:B。【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示意图和康熙帝时期中央机构的特点进行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农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从中国古代农业相关文献记载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映出了古人具有了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用法律来保护环境,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率。由此可知,古代中国人注意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因此B正确,AC排除;
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来源:21cnj*y.co*m】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农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毋覆巢,毋杀”“毋焚山林”等信息体现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1.【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及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可知,清代山西票号的身股实行特殊的股份经营方式,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因此它适应了当时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
材料是指山西票号,而不是山西商帮,排除A;
近代股份有限公司属于资本主义性质,而票号不是,排除C;
材料中的身股给予员工一定的待遇,不能得出童工悲惨生活处境,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清朝的商品经济,解答本题关键是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2.【答案】D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明清两朝在修前朝史的过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未彻底否定前朝,多强调共性,尤其是作为少数民族的清朝,不仅强调清朝继承明朝正统而建,还肯定了儒家学说的作用,其意在以相似性拉拢政敌,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D项正确;
维护统治的合法性应当强调前朝的不义,凸显自己的正义性,排除A项;
中央集权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
题干强调的是对文化的认同,并未加强思想控制,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清的政治,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重视展现元朝“天下一家之义” 清多次提到清朝是继承明朝正统而建的,且充分肯定儒学在明初建制中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13.【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漕运便成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廷都城赖以供给所在,而漕运的主要河道就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事实上是一条贡河,将贡品运输到北京”及所学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完历于南宋时期,明朝通过漕运的方式将江南地区的财赋运输到北京,这主要是受到江南物产丰富及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
明成祖建政治中心迁移到了北京,此后并未发生转移,排除A;
“外来物种扩种”与漕运的形成无必然联系,排除B;
明朝时期仍然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朝的经济,解答本题需结合明朝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www.21-cn-jy.com
14.【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材料内容不能说明商人文化水平变化情况,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明中叶以来,以商业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书籍大量编纂、翻刻,体现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未体现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内容体现了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化,“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不符合主旨,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明代社会价值观念变化的原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5.【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学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与经世致用的学风无关,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体现的是明清之际的新儒学,在批判和否定宋明理学家纯粹道义论幸福观的同时,还重构了幸福的内涵,并且倡导重欲、尚利、贵私的价值取向,说明明清启蒙思想丰富并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6.【答案】(1)原因:政治中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迁;政府的提倡和鼓励。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制瓷业等手工业的发展。
(2)背景:明廷敌对势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的封闭性。评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巩固国防,但阻断了中外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影响到沿海居民的生计。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当宋朝被赶出中国的北部并在长江以南的杭州重新建都时”、“因而鼓励了港口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可归纳为政治中心的南迁;政府的提倡和鼓励。第二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宋朝为出口贸易发展起大规模的陶器生产,江西的景德镇因精于烧制陶器的窑炉技术而兴旺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制瓷业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
(2)答明初实行海禁的背景时要结合材料二中的关键部分:一是“倭寇出没海岛中,数侵略苏州、崇明,杀掠居民,劫夺货财,沿海之地皆患之”;二是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诱导倭寇出没海上”,“焚民居、掠财货”,“北至辽东,南抵浙、东粤”,“无岁不被其害”进行归纳概括。评价海禁时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概括。21·世纪*教育网
故答案为:(1)原因:政治中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南迁;政府的提倡和鼓励。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制瓷业等手工业的发展。(2)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的封闭性。评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巩固国防,但阻断了中外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影响到沿海居民的生计。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第一小问由材料当宋朝被赶出中国的北部并在长江以南的杭州重新建都时”、“因而鼓励了港口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得出政治中心的南迁;政府的提倡和鼓励;第二小问由材料宋朝为出口贸易发展起大规模的陶器生产,江西的景德镇因精于烧制陶器的窑炉技术而兴旺起来得出促进了制瓷业等手工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经济发展,收入增加等。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第一小问由材料 一是“倭寇出没海岛中,数侵略苏州、崇明,杀掠居民,劫夺货财,沿海之地皆患之”;二是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诱导倭寇出没海上”,“焚民居、掠财货”,“北至辽东,南抵浙、东粤”,“无岁不被其害” 得出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经济的特点;第二小问主要从历史发展的趋势上分析其积极性和局限性。
17.【答案】(1)特征:源远流长,绵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断;移民的动因复杂多样,苛政、灾荒、军事征服等;移民组织形式有政府主导和民间自发;移民方向主要是临近国家和地区。
(2)影响: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海外开发;形成族群融合;缓解国内人地矛盾。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特征: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周武王克殷后封箕子于朝鲜,箕子必当随带一批移民前往。这可能是我国较早的海外移民”得出: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根据“徐福为了逃避秦始皇的暴虐统治”“我国古代的突厥人被唐王朝击溃后”“闽、粤之轻生往海外者,冒风涛、蹈覆溺而不顾,良由生齿日繁地狭人稠,故无地无家之人,一往海外,鲜回家者”等信息分析可知,移民的动因复杂多样,苛政、灾荒、军事征服等;根据“朝鲜”“经中亚进入小亚细亚”“东南亚”等信息分析可知,移民方向主要是临近国家和地区。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移民组织形式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有民间自发和政府主导两种方式。
(2)影响:根据“同当时的希腊人、波斯人和亚美尼亚人长期融合,形成土耳其人”等信息分析可知:形成族群融合;根据材料“但客观上却为中外文化交流和促进迁入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海外开发;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缓解人地矛盾角度进行回答。
故答案为:(1)特征: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移民的动因复杂多样,苛政、灾荒、军事征服等;移民组织形式有政府主导和民间自发;移民方向主要是临近国家和地区。
(2)影响: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海外开发;形成族群融合;缓解国内人地矛盾。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的海外移民,涉及特征及影响,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低。
18.【答案】(1)包括意见:包括了皇帝和中书省、门下省长官的意见。
此举意义: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且分工明确,互相牵制;
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
(2)原因:朱元璋废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明成祖设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的助理机构。
(3)趋势: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
【知识点】唐朝的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分析可知一道旨意经中书省草拟,然后交由皇帝参考,皇帝通过之后交由门下省审核,所以包含了皇帝、中书省和门下省长官的意见;
通过上述过程分析可知: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相权分为:草拟、审核、执行三部分,一分为三,通过明确的分工实现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所以六部直属于皇帝,奏章直接送达皇宫;
解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设置了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家事务的助理机构;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相权逐渐被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点评】本题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为例,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强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较简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