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2 23:1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睡虎地秦简中的《行书律》规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凡是命书(诏令)及紧急文件,都要立即递送;非紧急要件也要在当日送出,不得积压,否则按法律论处。”这些规定(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开创了行政管理新模式 B.加速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D.利于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2.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多次东巡,其中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是巡游的重点地域,每次都抵达东海之滨。他首次东巡最为隆重,登临泰山等文化名山、举行封禅大典、立碑刻石以颂秦德。秦始皇第四次东巡时,曾举行祭祀舜帝和大禹的典礼,祭拜华夏先王。由此可知,秦始皇东巡(  ) 2·1·c·n·j·y
A.旨在学习齐鲁先进文化 B.消弭了关东士民的敌对情绪
C.扩大了秦朝的统治疆域 D.利于建构秦王朝的国家认同
3.如表反映了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
表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表
古国 始封 国都今地 存灭 始置州郡县时期
莒 少昊后嬴姓国,周武王封之于莒。 莒县 历夏商、周武王又封之于莒,战国时灭于楚。 秦因置(莒)县
薛 黄帝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侯。 滕州市东薛城 历夏商西周,至战国灭于齐。 秦因置郡,西汉废郡为县。
鲁 周武王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曲阜市 历西周春秋,战国为楚所灭。 西汉置县属鲁国,西晋始置郡。
单 有虞氏舜帝师所封。 单县 春秋时为鲁单父邑 西汉因置单父县
对表所反映的情况的合理解释是(  )
A.姬姓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
B.秦汉郡县往往沿袭先秦古国国名
C.兼并战争严重破坏先秦文明
D.以郡统县的传统发端于秦汉时期
4.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设郡36个(后增至41个),郡下设县1000个左右。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能世袭。由此可知,郡县制与周代“封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  ) 21教育网
A.形成了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监察体系
B.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C.确立了以责族世袭为特征的地方机构
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5.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频繁出巡。从公元前220年至公元前218年的三年时间内,秦始皇在旧六国的领地上巡游了一遍,并在多地刻石颂功,沙及范围甚广。秦始皇巡游(  )
A.使秦朝确立起皇帝制度 B.意在宣德扬威和安抚天下
C.是秦朝实行仁政的表现 D.表明秦朝治理基层能力强
6.“文法吏”是战国以来随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官僚制度的建立而形成的一种官僚类型。秦朝时,中央和地方各级“文法吏”在任职前,都需经过严格的文书、法律训练,其主要目的是(  ) 21cnjy.com
A.加强法家理念的宣传 B.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
C.形成依法行政的氛围 D.保障中央政令的贯彻
7.秦始皇下令没收、销毁各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兵器,拆除内地长城与军事要塞,要求决通各国过去在河流险要地方修筑的堤防、疏浚鸿沟并勒令全国十二万富豪家族迁徙到咸阳。下列对秦始皇采取的这些措施解读最准确的是(  )2-1-c-n-j-y
A.意在消除原六国地区的分裂因素
B.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反映了地方政权存在失序的风险
D.实现了对全国地区的有效治理
8.秦朝统一后,针对战国时期文字的紊乱,秦始皇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以本国文字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秦始皇的这一做法 (  )21*cnjy*com
A.违背了文字发展的客观规律 B.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C.直接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 D.顺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9.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虽然都有自己的方言,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过。这得益于(  ) 【出处:21教育名师】
A.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统一货币
C.秦朝统一文字 D.秦朝统一度量衡
10.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 【版权所有:21教育】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家国同构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11.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历时39年,在其旁修陵劳役墓地中发现的一件瓦片墓志记录了死者的身份信息(如图)。以下推断较合理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由墓志瓦文可推断小篆是当时唯一通行的文字
B.由“东武”可推断该墓志不早于公元前221年
C.由“居赀”可推断秦国重视纠正经济法规弊端
D.由“不更”可推断秦国军功爵制取得成效显著
12.下图为现收藏于秦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皇帝陵博物院的“铜权”,权身有用小篆刻的秦王政二十六年和秦二世元年两个诏文,其中一个昭文如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壹之。”下列对秦铜权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①是研究秦朝历史的一手实物史料 ②为研究秦朝统一度量衡提供佐证
③是秦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体现 ④权身上的小篆是书法艺术的体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虽然各民族有自己的方言,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未间断过。这得益于(  ) 21*cnjy*com
A.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统一货币
C.秦朝统一文字 D.秦朝统一度量衡
14.古代的史家认为秦始皇修建长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群众受到的徭役过重,引发各地的叛乱,最终导致秦朝灭亡,因此他是一个暴君。现代学者普遍认为秦始皇修建长城,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保卫了中原地区,使中原地区可以安居乐业,同时嬴政为帝颇有善政,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由此可知,历史人物评价(  )。
A.应以本民族利益为依归 B.时间愈久评价愈加客观
C.受到评价者时代观念的影响 D.应以不同人评价的共性为准
15.有学者统计先秦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人的“国籍”时发现,完成统一并创造了新制度的大秦帝国在先秦时期竟然没有贡献过一个文化名人。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深厚的文化积淀无助于统一大业
B.秦国缺乏文化创造与创新动力
C.落后的文化状况有助于帝国崛起
D.秦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束缚较小
二、材料分析题
16.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除了秦国内部的条件以外,从当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势来看,全国范围内也存在着统一的条件。西周时期,以宗周为中心,用车就能够通达四方各国,到战国时期,内河交通,可以通达全国九州。由于华夏族生产力的进步和文化程度的提高,逐渐将居住在中原地区和四周边沿地区的各族融合了起来。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体上来说也只存在着一个华夏文化了。
——于湘琳《简明中国史》
材料二:1681年冬,清军进入云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省城昆明,吴三桂之孙吴世璠自杀,同年郑经病死,郑氏集团再次发生内乱。冯锡范、刘国轩发动政变,杀死了郑克藏,拥立年仅12岁的郑克塽,“军内多思叛”。到1682年十月,施琅所统率的水师已有“精兵二万余 ,战船三百艘”, 已足以保障攻台所需船舰。
——摘编自朱元鹏《清圣祖康熙全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秦统一中国的外部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熙作出进取台湾战略决策的有利时机,并结合所学简述康熙管辖台湾的措施。
17.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周室屏藩的诸侯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经过周天子的册封而后成立的。分封制度下的诸侯国是一种通过人为的途径组织起来的兼具邦国规模与周朝地方组织双重性质的共同体,不同于过去那种由古代氏族部落各自分孽繁衍而形成的族邦组织。那些在夏商时期构成当时“天下万邦”政治格局的所谓“邦”、所谓“国”,都不是夏商王朝人为分封的结果,而是早已存立于世的地方组织。
——沈长云《论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全晋文》所载傅玄《掌谏职上疏》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为郡县制的实行是“荡灭先王之制”。《文选》载陆机《五等诸侯论》中认为秦代实行郡县制是“忘万国之大德”,其国运不能长久实由此所致。“颠沛之衅,实由孤立”,没有形成“万国相维”之势,所以很快就败亡了。曹炯在《六代论》 中也认为郡县制不利于专制统治者长久维持自己的家天下。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班固《汉书》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和夏商时期的“邦”、“国”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的学者对秦朝实行郡县制的评价是否全面?请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的地方制度,并说明该制度带来的问题及成功解决的措施。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流的原因中外专家多有论及。近代学者梁启超认为“中国地形,平原磅礴,扼塞交通,其势自趋于统一。故自秦以后,二千余年,中间惟三国南北朝三百年间稍为分裂,自余则皆四海一家。即偶有割据,亦不旋踵而合并也”。美国学者费正清对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的一体化现象发出感慨,并指出,“中国的地理因素实际上并不利于中央集权,更多的是制度的力量。”现代学者田余庆认为,“秦汉统一帝国,这样一个帝国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军事—政治帝国(古希腊帝国、古罗马帝国、拿破仑帝国),因为他们所建立的大帝国没有像中国出现秦汉大帝国之前那么一种几百年来历史的铺垫,没有这样一种坚牢的基础。”
根据材料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并对其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据题意“凡是命书(诏令)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紧急文件,都要立即递送;非紧急要件也要在当日送出,不得积压,否则按法律论处”可知,秦朝的律法中规定了各种文件传送的时间,要求不得积压文件,这就题干了文件的传送速度,提高了效率,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治理效能,D项正确;
这些规定仅仅涉及文件的传送时间,并不是开创了行政管理的新模式,排除A项;
这些律法的颁布是在秦统一后,排除B项;
这些律法和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政治制度,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答案】D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D.材料反映了秦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皇多次东巡,而且会在东巡地区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等活动,这有利于增进当地民众对秦朝政权的认同。故D正确。
A.齐鲁文化主要指的是儒家文化,秦始皇东巡并不是为了学习儒家文化。故A错误。
B.秦始皇东巡消弭了关东士民的敌对情绪,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
C.秦始皇东巡有利于巩固政权,但并没有扩大疆域面积。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关键信息的提取,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祭拜华夏先王”,目的在于强化秦国与六国同宗同源的理念,建构秦王朝的国家认同。
3.【答案】B
【知识点】皇帝制、三公九卿与郡县制
【解析】【分析】从表中内容看,先秦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山东地区封国林立,随着秦汉大一统王朝的来临,这些古国渐趋埋灭,而后继朝代的大多郡县名却以这些古国名为名,故B项符合题意;
材料中莒薛封国均非姬姓封国,A项本身正确,但材料无法得出;
兼并战争严重破坏了西周的分封制度,破坏先秦文明的说法过于绝对,且缺乏材料依据,故C项错误;
以郡统县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D项错误。www-2-1-cnjy-com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秦汉时期郡县制的设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材料中的表格体现出秦汉时期郡县的命名往往延续先秦时期诸侯国的国名。21·cn·jy·com
4.【答案】D
【知识点】皇帝制、三公九卿与郡县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郡县长官一概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能世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长官是行政官员,而非监察官员,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统一是实际上的统一,而非形式上的统一,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能世袭”及郡县制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A、结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学知识,皇帝制度是秦始皇通过称帝等措施确立起来的,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巡游六国,并在多地刻石颂功,而且涉及范围甚广,其目的是宣扬威德和安抚天下,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频繁出巡并刻石记功不是实行仁政的表现,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没有体现秦朝基层治理概况,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秦始皇巡游的目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21·世纪*教育网
6.【答案】D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由材料对“文法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介绍及“需经过严格的文书、法律训练”等信息可知,对“文法吏”的任用,体现了秦朝统治者“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特征,其目的是保障中央政令的贯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A、B、C三项都对材料理解错误,也与设问要求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文法吏”的介绍及“需经过严格的文书、法律训练”进行分析即可。
7.【答案】A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没收、 销毁兵器,拆除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长城与军事要塞,决通各国堤防,并勒令全国十二万富豪家族迁徙到咸阳,这有利于消除原六国的分裂因素,巩固统一,A正确;
材料措施施行时,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排除B;
材料做法有利于巩固统治,稳定地方秩序,排除C;
D项“实现了”的说法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的统治,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秦始皇统治的特点进行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秦始皇统一文字,消除了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地区文字差异带来的隔阂和交流的障碍,有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故选B;
秦始皇的做法符合文字发展的客观规律,排除A;
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是暴政,排除C;
统一文字和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秦始皇统一文字,消除了不同地区文字差异带来的隔阂和交流的障碍,有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9.【答案】C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各民族虽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有自己的方言,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过”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各民族之间虽然语言不通,但相互之间能够进行文化的交流,主要得益于文字的统一,故选C;
疆域辽阔、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都不是促进文化交流的主要原因,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统一,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0.【答案】B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奉常掌宗庙 ( http: / / www.21cnjy.com )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可知,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等官职为皇室专设,为皇帝私家服务,体现出家国同治、皇权至上的本质,B项正确;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与题干中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为皇帝私家服务的信息不符,A项错误;
题干材料与选才无关,材料主要体现了古代中国政体的家国同治、皇权至上的本质,C项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等官职为皇室专设,为皇帝私家服务,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与官员众多、政务繁杂无关,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政治体制的特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三公九卿制度下设置官员为皇室服务,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点。
11.【答案】B
【知识点】秦朝暴政的表现与影响
【解析】【分析】该墓志瓦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使用的字体小篆是秦朝建立后统一的文字,后来隶书也成为通行的文字,而材料所给时间并不确定是秦朝的哪一阶段,所以不能据此推断小篆是当时唯一通行的文字,A错误;
据本题材料“不更’是低级爵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墓志瓦文中的“东武”指的是今天的山东武城县,据此可知,这是在秦灭六国统一全国之后,因为山东武城县应该属于东方六国故地,所以当地设县应该是秦朝建立之后,据此推断出该墓志应该不早于秦朝建立的公元前221年,B正确;
由“居赀”是指以劳役抵偿罚款的役人,可推断出当时存在劳役代替罚款的规定,但并不能据此得出秦国重视纠正经济法规弊端,C错误;
“不更”只是低级爵位,不能从中判断这种爵位是怎么获得的,不能据此推断出秦国军功爵制取得显著成效,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公元前246年的中国。本题以瓦片墓志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秦朝暴政的表现与影响,关注本题特定的时间背景,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准确探究,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
12.【答案】B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据材料可知,“秦铜权”是实物史料,故是研究秦朝历史的一手史料;“秦铜权”是秦统一中国以后,国家度量衡的标准器物,为研究秦朝统一度量衡提供佐证;秦朝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①②③正确,B项正确;魏晋以后,书法由自发进入到自觉阶段,此时“秦铜权”上的小篆更具有实用性,不是书法艺术的体现,④错误。故B正确,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3.【答案】C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各民族虽然都有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的方言,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民族之间虽然语言不通,但相互之间能够进行文化的交流,主要得益于文字的统一,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疆域辽阔、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都不是促进文化交流的主要原因,AB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统一,解答本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需根据材料“各民族虽然都有自己的方言,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过”及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进行分析。
14.【答案】C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15.【答案】D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大秦帝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先秦时期竟然没有贡献过一个文化名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相对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诸侯国来讲,文化上相对落后,因此改革的阻力较小,D正确;
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秦国历史积淀较弱,因此改革阻力较小;
B错误,秦国进行改革,大胆创新;
C错误,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秦国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秦国相对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诸侯国来讲,文化上相对落后,因此改革的阻力较小。
16.【答案】(1)全国性交通的发展;民族融合,有共同的文化;战争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久经战乱的人民渴望统一。
(2)有利时机:郑氏集团政局混乱,军心动摇;三藩之乱平定;攻台条件准备妥当。
措施:设台湾府,下辖三县;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由材料内河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可以通达全国九州得出全国性交通的发展; 由材料华夏族生产力的进步和文化程度的提高,逐渐将居住在中原地区和四周边沿地区的各族融合了起来得出陷阱文化的吸引和民族融合;结合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可以从据不统一于大统一的关系,人心所向等角度分析。
(2)由材料吴三桂之孙吴世璠自杀,同年郑经病死,郑氏集团再次发生内乱,得出郑氏集团政局混乱,军心动摇; 由材料 精兵二万余 ,战船三百艘,得出攻台条件准备妥当;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评定叛乱。第二小问结合清加强中研集权的措施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1) 全国性交通的发展;民族融合,有共同的文化;战争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久经战乱的人民渴望统一。
(2) 有利时机:郑氏集团政局混乱,军心动摇;三藩之乱平定;攻台条件准备妥当。
措施:设台湾府,下辖三县;设总兵、 ( http: / / www.21cnjy.com )副将驻守台湾、澎湖。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由材料内河交通,可以通达全国九州。由于华夏族生产力的进步和文化程度的提高,逐渐将居住在中原地区和四周边沿地区的各族融合了起来结合所学知识从交通,文化,民族关系,人心所向分析,难度中等。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吴三桂之孙吴世璠自杀,同年郑经病死,郑氏集团再次发生内乱,得出郑氏集团政局混乱,军心动摇; 由材料精兵二万余 ,战船三百艘 得出攻台条件准备妥当;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评定叛乱。第二小问结合清加强中研集权的措施分析即可,难度中等。
17.【答案】(1)不同:分封制之下,诸侯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相当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比如在封国内设置官吏、征收赋税、建立军队,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比如朝觐述职、交纳贡赋、随从作战、听从命令等。分封制的实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实行之初,不但形成了对周王室的众星拱月格局,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稳定统治秩序,还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促进了西周社会的进步,也推动了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商朝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处理区域,即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即由邦伯管辖的地区。在内外服制度下,商朝的国家结构是比较松散的,我们一般称之为方国联盟,商王和各邦伯诸侯之间虽是政治隶属关系,但联系并不紧密,各方国依旧保持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受到商文化的影响并不算深刻。
(2)态度及理由:不全面。秦朝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郡县制并不是秦朝实行暴政的主要原因,郡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3)制度:郡国并行制。问题: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解决措施: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知识点】皇帝制、三公九卿与郡县制
18.【答案】示例一:观点:地理因素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统一的原因。
评价:我认为梁启超对中国古代社会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统一的原因的观点是片面的。地理环境的相对封闭固然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统一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古代长期统一还有很多因素。
经济因素:小农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国家统一才能维系。封建经济发展,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也推动国家统一。
制度因素:郡县制、行省制等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封建国家采取的其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民族关系: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使民族矛盾逐渐缓和,中华民族内部凝聚力的日益加强是封建国家统一的基本原因。
文化心理因素:中国因为受儒家大一统文化的影响,文人君主都统一中国为目标。
小结: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和巩固由多种因素促成,地理因素只是原因之一。我们要多角度的分析问题。www.21-cn-jy.com
示例二:观点:制度因素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统一的原因。
评论:我认为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制度因素固然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统一的原因。
经济因素:小农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国家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才能维系。
思想文化因素:中国长期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响,儒家思想强调大一统,强调统治者要行仁政,要遵守“三纲五常”的社会秩序,这在一定程度维护了社会秩序;选官制度在:实行科举考试,既保证了官员的质量,也有利于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避免阶层固化。
小结: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和巩固由多种因素促成,制度因素只是原因之一。我们要多角度的分析问题。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为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材料内容确定论点,在结合所学引用史实进行论述。如根据梁启超的观点可知他认为中国的大一统是地理环境影响的结果,而费正清则认为是制度因素,田庆余则认为与秦汉之前几百年的历史铺垫有关。从中任选一观点,结合相应史实加以论证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一:观点:地理因素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统一的原因。
评价:我认为梁启超对中国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社会长期统一的原因的观点是片面的。地理环境的相对封闭固然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统一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古代长期统一还有很多因素。
经济因素:小农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国家统一才能维系。封建经济发展,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也推动国家统一。
制度因素:郡县制、行省制等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封建国家采取的其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民族关系: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使民族矛盾逐渐缓和,中华民族内部凝聚力的日益加强是封建国家统一的基本原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文化心理因素:中国因为受儒家大一统文化的影响,文人君主都统一中国为目标。
小结: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和巩固由多种因素促成,地理因素只是原因之一。我们要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来源:21cnj*y.co*m】
示例二:观点:制度因素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统一的原因。
评论:我认为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制度因素固然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统一的原因。
经济因素:小农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国家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才能维系。
思想文化因素:中国长期受儒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大一统,强调统治者要行仁政,要遵守“三纲五常”的社会秩序,这在一定程度维护了社会秩序;选官制度在:实行科举考试,既保证了官员的质量,也有利于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避免阶层固化。
小结: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巩固由多种因素促成,制度因素只是原因之一。我们要多角度的分析问题。
【点评】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难度中等,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史论结合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注意观点明确,论证清晰有力,结合精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