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通过赏析融入词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宋词的兴趣。
二、掌握词的赏析的基本思路,会赏析常见的宋词名篇。
2重点难点
赏析词中的名句,理解其中的意境,理解词的思想感情
3教学过程
3.1 第一课时一、导入 复习初中学过的《如梦令》、《武陵春》。 二、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集有《漱玉词》。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写闺情相思和少女、少妇悠闲的生活: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悲叹身世、思夫、思乡、思国:浓愁、哀愁--凄苦深沉 三、鉴赏《声声慢》 1.解题:(朗读) 这首词又题为“秋情”,是李清照后期的名篇之一,也是历来人们所公认的她的代表作。从词意上看,作品当写于丈夫赵明诚死后,这时侯,词人孤苦无依,晚景极为凄凉。作品通篇都写哀愁,但这与早期的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不同,这里所写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遭遇与亡国之痛交织在一起的哀愁。情调哀伤凄苦,千古之下,读之仍催人泪下。 2.A:结合注释,理解全词大意。 B:理解重点词句: (1)开头十四个字有何特点?写了什么内容?有何表达效果?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动作 环境 内心 内心 明确:“寻寻觅觅”写出了词人在南渡之后苦闷孤寂、无可寄托、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冷冷清清”写的是眼前冷落凄清、—派肃杀的秋景和凄凉的内心。“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凄然寡欢、惨然不乐的情感。短短十四字,用叠字,从动作到环境,再到内心,把词人凄凉的处境和内心的孤独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给全词定下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叠字在诗歌里有多种表达功能:①摹声,使声感更强;②状物,使物更加生动形象;③叙事,使事增加情致;④抒情,加重感情浓度。音韵和谐优美。 (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词人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 明确:词人和大雁都是从北方来到南方,看到大雁,不禁使词人想起了北方的家乡。 此外,词人曾在《一剪梅》写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看到大雁,又使他想起了以前常与自己鸿雁传书的丈夫。 这几句表达了词人对亡夫的悼念和对故乡的怀念。 意象:鸿雁 常用来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意象:梧桐细雨 常用来表达凄凉、孤独、伤悼、思念之情。 明确:词人本已孤独寂寞,又看到窗外梧桐和绵绵不断的细雨,又使他想起了亡夫,伤悼之情更深了。 (4)词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几杯淡酒 晚来急风 旧时北雁 满地黄花 枯坐寒窗 梧桐细雨 作用:情景映衬,极力渲染“愁”字,营造出凄凉惨淡的意境。 (5)如何理解: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用反问句式的好处是什么? 抒发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反问句式,意味绵长,感慨深沉,一唱三叹,发人共鸣。突出“愁”之深之重。 3、背诵这首词。
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