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教科书 书 名:物理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 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会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问题. 2.通过推导串、并联电路电阻关系的过程学习用理论推导得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3.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欧姆定律并在计算和分析中进行运用,掌握解决电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电阻串、并联规律时等效思维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出示生活中的常见电路图片(路灯、小彩灯、红绿灯、电路板)引出串、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欧姆定律在电学研究中的地位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 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在修理某电子仪器时,发现有一个20Ω的电阻和一个5Ω的电阻烧坏了,需要更换;但是工具箱里只有10Ω的电阻,请问能否用它们组合起来得到20Ω和5Ω的电阻?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将两个10Ω的电阻串联代替20Ω的电阻; 猜想2:将两个10Ω的电阻并联代替5Ω的电阻。 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测量两个10 电阻串联的总电阻和并联的总电阻 实验方法: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原理:R=U/I 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理论推导 1、用欧姆定律推导:串联电路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变形得:U=IR,U1=I1R1,U2=I2R2 串联电路中有: U=U1+ U2由于I=I1=I2 代入电压规律得:IR=IR1+IR2. 所以R=R1+R2. 2、用欧姆定律推导:并联电路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 由并联电路可知: I =I1+I2 U =U1=U2 由欧姆定律可得: 可得到: 二、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的应用 例题1 如图所示,电阻R1为10Ω,电源两端电压为6V。开关S闭合后,求(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2为5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3为2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 三、欧姆定律在并联电路的应用 例题2 如图所示,电阻R1为10Ω,电源两端电压为12V。开关S闭合后,求:(1)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R2为4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和电路的总电流I;(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3为2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和电路的总电流I’。 四、应用欧姆定律分析动态电路 巩固练习: 练习1:车辆超载不允许进入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收费站设有称重器,某同学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称重器原理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称重表其实是一个电压表 B.电路中的R1是没有作用的 C.当车辆越重时,R连入电路的阻值越大 D.当车辆越重时,称重表的示数越大 练习2:一个小灯泡的电阻是12Ω ,正常发光时的电压是3.6V,现在要把这盏灯接在6V的电源上,应该_____联一个 Ω 的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课堂总结: 应用欧姆定律分析问题时:1、分析电路连接方式; 2、找到定量; 3、找到自变量; 4、分析因变量 布置作业: 基础类作业: 完成学习资源中的练习。 拓展类作业: 为了防止酒驾事故的出现,酒精检测仪被广泛应用, 查阅资料了解交警使用的酒精检测仪,画出其内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并分析它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