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15.1 电阻和变阻器(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 名:物理 九年级全一册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变阻器是电路中的一个重要器材,关于它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是本课时的重点内容,难点是它的工作原理。如果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将一根长电阻丝逐步改进加工成一个滑动变阻器,并弄清楚每个步骤是为了什么,那么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就能深深烙印在学生的心中,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实际上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重点、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特别是在将一根电阻丝加工成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采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远远比学会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意义更加重要。
教材分析
变阻器是电阻知识的实际应用,在电学实验和无线电技术中应用很广泛。在这里学习变阻器,既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后续的学习,特别是做电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电流与电压,具有一定的电学知识,尤其是在上一课时经历了“导体电阻影响因素”的科学探究,已经建立起了电阻的概念。所以本课时在设计上强调让学生用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将问题分级、细化,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逐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 经历设计、认识、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分析和实验过程,能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领悟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能在使用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概括出它的正确使用方法,能主动引用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初步能力。 2. 通过列举生活中变阻器的应用,体会物理学在促进生产生活发展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用物理知识服务人类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 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前一个课时我们学习了电阻器,如果再把不同阻值的电阻器串联接入这个电路中,就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改变灯泡的亮度。 这样我们就模拟出台灯调光的工作情景。但是我们发现,这样每次更换电阻器,操作起来很不方便。 提出问题: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持续地改变这个灯泡的亮度吗? 在学生设计的基础上引出滑动变阻器。 小组一:尝试用长导线改变灯泡亮度 小组二:对小组一的设计进行改进 小组三:对小组二的设计进行改进 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步步引导,让学生自主设计“滑动变阻器”,层层递进,将学生的设计想法一步步转化为现实,在课堂中慢慢生成知识,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探究推进新课 一、科学探究——设计并认识变阻器 1、设计滑动变阻器 结构示意图 元件符号 2、认识滑动变阻器 结合实物,认识滑动变阻器。 结合课件介绍结构示意图、元件符号以及铭牌上数据的物理意义。 3、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1)“心动”——思考滑动变阻器的简单接法(只接两个接线柱)有几种? (2)“行动”——探究6种接法中有哪些可以改变电路电阻的大小? (3)分析总结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认识电阻箱 电路符号 提出自己的设想,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完善设计,完成设计的结果向滑动变阻器的转化,领会滑动变阻器的结构设计,感悟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将结果用字母表示出来,记录在学习任务单上。 动手探究,把探究结果记录在学习任务单上。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为下面的探究过程做好铺垫。 通过亲身实验得出结论,并概括,既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三、从物理走向社会——变阻器的应用 我们已经实现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了,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其他的用电器上也应用了变阻器吗?你能列举出来吗? 列举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从物理走向社会,树立用科学知识造福人类社会的意识。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5.1 电阻和变阻器(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在“认识滑动变阻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本人采用的处理方式是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的解决方案转变为现实,并带领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能否真正的解决问题,其实学生设计的结果已经展示出了滑动变阻器的内核原理,再由设计结果慢慢完善,最终演变成滑动变阻器,这样的教学设计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我们要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本课时教师的任务是激趣、引导和评价,让学生不断相互交流、挑战自我、体验成功。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物理来于自生活,服务于社会,所以最后列举了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用来开拓学生视野,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