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李清照词作的特点,能有感情地诵读、背诵。
2.过程与方法:赏析词中运用的叠词、意象,品味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李清照的生平经历,理解她的国破家亡之愁,漂泊零落之苦,感受她词作化愁为美的独特境界。
2学情分析
1.通过初中阶段古诗词学习,学生已经接触过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醉花阴》,对作者生平创作经历有了了解。《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所以通过引入初中已学习过的知识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鉴赏,有利于学生理解词作中的“愁”。
2.高一阶段,学生已经完成柳永《雨霖铃》的学习,对婉约派词人的特色也有了了解。
3重点难点
理解本词的如何写“愁”.
1、 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3、体味词作体现“愁”之内涵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诗情画意
有这么一位乱世中的美神,她描绘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的闲情逸致,也抒发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的深重悲愁。她,就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她有一支点石成金的妙笔,将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快乐,点滴愁绪,都化成了横亘千年的美的词句。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婉约词名作《声声慢》,再次走进李清照和她的情感世界.看看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她又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的?
活动2【讲授】解题
慢 就是慢词,一般节奏舒缓,音调悠长。
活动3【讲授】走进文本、品读鉴赏
(一)诵读感知,读出情感
1、自由读。学习诗词歌赋,离不开诵读这把金钥匙。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初步感受词人的思想感情。
2、名家范读,学生从语速,语调,轻重缓急,韵律,感情等方面做出标记。
3、全班齐读。
诵读注意:
a、语速要慢,语调要低沉,还要注意停顿和轻重音。
b、突出一个愁字,停顿 怎一个愁字 了得
(二)品析文字,探究情感
1、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请找出《声声慢》中的“词眼”。(教师引导:“眼”,传神之所。“词眼”,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字词。)
板书:愁。
2、你觉得词人为什么而愁?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言之有理,教师板书,不做点评。
3、愁”是抽象的,《声声慢》被称为千古第一悲情之词,写愁写悲写得最深,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来表现“愁”的?
1)品读叠词,赏析入愁。
A 首句直接抒情,能否把它改成“寻觅、冷清、凄惨”?
叠字使情感更浓厚。
B 可以改为“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冷冷清清”吗?
不可以,感情逐层深入:
“寻寻觅觅”——人的动作,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凄惶,无可排遣,无所栖寄。
“冷冷清清”——环境的冷清寂寞,心境的空虚。
“凄凄惨惨”——无可奈何的凄惨心绪,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2)捕捉意象,品读愁情
A 酒
“淡酒”的“淡”:词人处在晚年沉迷于失落中,情感飘渺。
作用:1、与前文“寻寻觅觅”相呼应
2、酒力压不住愁绪,风把李清照的视线从室内转到室外,引出下面的大雁。
B “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雁”有离愁的象征
C 黄花:无人共摘:联系往昔生活,明诚插花清照发,小俩口恩爱非常。当日与之共同赏菊的良人已去 憔悴损的只是菊花么?更是词人自己。女人好比一朵花,年轻时鲜丽娇嫩,嫁作他人妇,爱情滋润更是娇嫩异常,而后来世事变化,国破家亡,良人已去,晚年孤寂,千万愁绪无人倾诉时,再娇嫩的花也憔悴不堪了。
结论:黄花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D 梧桐:叶大。“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
“自古逢秋悲寂寥”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E “细雨”的“细”:说明梧桐叶上的雨水积累得慢,连绵不断,一点一滴都打得很慢,时刻提醒词人时间的漫长!
你的感受?傍晚、细雨打在梧桐树上。不是滴在树上,是滴在词人的心理啊。
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黄昏”:充满了完全的冰冷和绝望
小结:真是“句句皆现愁”啊。愁是抽象的情感。而词人李清照把抽象的愁化作了秋风冷雨,化作了两盏淡酒,化作了南飞的大雁,化作了满地的落菊,化作了梧桐和细雨……把抽象的情感化作了具体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的氛围,无疑,这是一种凄厉的美。
全班齐声朗诵
活动4【活动】知人论世,深味结愁
1、当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背景知识”,想一想,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为何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的?
教师引入背景资料:
李清照大事记
1103年: 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年: 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遗孀。
1131年: 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32年: 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1155年: 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综观全词,你觉得这愁还包括什么内容?
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沦落之愁以及一个女人在那个时代的所有无助与无奈……
印证观点:“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人生的悲情,往往恰能缔造艺术的绝美。
2、探究:李清照被誉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词作《声声慢》还有哪些艺术特点使它成为千古第一悲词?
语言:十四叠字的妙用,寻常话语入词,通俗晓畅 。
3、体会意境,深情齐诵《声声慢》
小结:人生的悲情,往往恰能缔造艺术的绝美。苦难的生活促使李清照以写作这种方式释放情绪,表达生命。希望同学们课后尝试一下诗词或作,或许也会留下流传千古的作品。
活动5【作业】读写结合
1、背诵《声声慢》
2.运用《声声慢》中的其中一个意象,补充完整以下诗篇。
如烟往事,
寻觅无果,
空追念。
……
曳一地忧伤,
撒几许凄切,
千年之后,
谁知女儿心事?
3、阅读婉约派词人李煜、秦观、温庭筠等人的词,分析他们如何写“愁”。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阮郎归》 秦观
宫腰袅袅翠鬟松,夜堂深处逢。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
身有限,恨无穷,星河沈晓空。陇头流水各西东,佳期如梦中。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拓展:课后阅读梁衡的散文《乱世中的美神》。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