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课程标准: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 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了解和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和秦朝灭亡的时间,通过《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历史地图的展示,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概况。(时空观念)
2 . 认识到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以此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
3. 通过史料研读和分析,感受秦朝的暴政,探究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史料实证)
4. 通过分析与陈胜相关的史料,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历史解释)
5. 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目标
导入新课
思考: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为什么大秦帝国只存在了15年?
一、秦的暴政
表现1:沉重的赋税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田租即为地税,口赋是以人口为征收对象,杂赋是各色各目的临时征派。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田租税即土地租及各种田亩税,它以国家耕地使用者为征收对象。秦朝的土地租税有二:田租、刍稿。它们都属于实物租税。
口赋即人头税:秦朝人头税有二:口钱、算赋。属于户口之税,以适龄人口为征收对象。
杂赋即秦朝有关市之征、山泽之税,包括诸如关税、市租、酒税等商业税,盐、铁等特产税和以私营手工业为征课对象的工税等。
材料1: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三分取其二)……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海内愁怨,遂用溃畔(离散叛乱)…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自用
赋税:田租+口赋+杂赋
赋税沉重
表现2:徭役兵役繁重
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
①修驰道、运粮饷:200万
②建阿房宫、骊山墓:70万
③征伐南方:50万
④修筑长城:40万
⑤其他:90万
(秦朝)丁男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上吊)于道树,死者相望。——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后果:使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表现3:刑法残酷
材料3:材料:按照秦朝法律规定:有黥[qíng]面(在脸上刺字),劓[yì](割鼻子),剕[fèi](砍掉左右脚),醢[hǎi](剁成肉酱),腰斩,车裂,活埋等刑罚。一人犯死罪,亲族都要处死,叫“族诛”;一家犯法,邻里都要受牵连,叫“连坐”。
材料4:“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云梦秦简
材料5:“赭衣(罪犯)塞路,囹圄(监狱)成市(集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东汉)班固:《汉书·刑法》
刑罚严酷
表现4:焚书坑儒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公元前213年,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丞相李斯加以驳斥,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此即为“焚书”。
公元前212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此即为“坑儒”。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十批判书》
危害:文化专制,摧残文化、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教育发展,激化了秦朝读书人与政府的矛盾。
表现5:秦二世更残暴
材料6:“秦二世……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叛)者众……赋敛愈重,戍徭无已。”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胡亥以矫诏袭位,为巩固皇权,对自己的33位兄弟姐妹展开了血腥的屠杀,诛杀兄弟、姊妹22人,杀害蒙恬等文武大臣不计其数, 秦二世即位后下令将大量宫女殉葬,把墓室的所有工匠闷死在墓里,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并恣意挥霍,四处巡游,穷奢极欲,使人民处于无法生活的境地。
指鹿为马
影响: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二、陈胜、吴广起义
1、起义原因
材料一:二世元年七月(公元前209年),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陈胜曰:“天下苦秦(秦的残暴统治)久矣……”——《史记·陈涉世家》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
假如没有遇雨误期,秦末的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
会,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2、起义概况
领导者
时间
地点
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夏
大泽乡
陈胜、吴广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律皆斩。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结果
建立“张楚”政权
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3、起义经过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
攻陈县
建张楚
秦二世反扑
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起义失败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
首创
成语
斩木为兵 揭竿而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意义
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史记·陈涉世家》
第一次提出了斗争口号:伐无道 诛暴秦
建立了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②具有首创精神,吹响了反秦的号角,鼓舞人 民起来反抗秦的残暴统治。
三、秦朝的灭亡
1、反秦浪潮的发展
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其中,由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在斗争中逐渐壮大。
项羽 ,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自称西楚霸王。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
VS
刘邦字季,江苏徐州。人初仕秦朝,授沛县泗水亭长。陈胜起义之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
想一想: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
项羽刘邦为什么而战?
反抗秦的暴政的农民战争
2、项羽歼灭秦军主力
项羽是楚国名将之后,骁勇善战,跟随叔父项梁起兵。他们领导的队伍逐渐发展到数万人,成为反秦的强大武装。
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破釜沉舟:公元前207年,在河北巨鹿一带的反秦队伍被30万秦军围攻。危急情况下,身为次将的项羽杀死了观望拖延的主将,率领两万人前往支援。在渡过章水后,项羽命令将士砸掉烧饭的锅,凿沉战船,烧毁营帐,每人只带三天粮食,以示决一死战。在激战中,起义军的战士勇猛杀敌,以一当十,打得秦军落花流水,最终将秦军主力歼灭。此后,秦朝再也无力挽回败局。
知
识
链
接
刘邦抓住时机,直抵秦都咸阳。前207年秦王子婴出城投降,强盛一时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3、秦朝灭亡
刘邦出身平民阶层,曾为乡间小吏,后率众反秦。他注意网罗人才,积蓄力量,势力很快强大起来。
刘邦占领秦都咸阳后,为了收揽人心,废除秦朝的一些严刑苛法,召集“关中诸县父老、豪杰”宣布“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表示“余悉除去秦法”,史称“约法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合作探究
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个暴君。那么,你的看法呢?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司马迁:刻薄寡恩,心如虎狼。……
评价历史人物:1.要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2.一分为二、全面评价;
3.主要看他的行为是否推动了社会发展。
功: (1)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首创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过:(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广建宫殿,大修陵墓,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3)实施暴政、刑罚残酷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秦始皇功大于过
课堂总结
秦的暴政
赋税沉重;
徭役兵役繁重;
刑法严苛;
秦二世更残暴;
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的灭亡
巨鹿之战:以少胜多
秦朝灭亡:前207年
时间: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意义:第一次大规模的
农民起义,具首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