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声 声 慢
遂溪四中 卢小甚
教学目标:
1、品味叠词的作用。
2、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3、背诵全词。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 (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二、温故知新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明确:这首词是李清照少女时代快乐生活的写照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明确: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甜蜜而幸福的相思。
三、整体感知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明确:愁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后来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和大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丽。后期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风格沉郁凄怆
四、知人论世
五、品味赏析
问:结合注解朗读,词中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是“愁”的?
答:
①开头的叠词
愁 ②景物的描写
③“怎一个愁字了得”
1、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明确: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读来不觉累赘,只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极富音乐美,词人的情感似乎也加倍了。
叠词作用:音乐美 、增强情感。
2、精研意象
酒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③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秋风 ①万里悲秋常作客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
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黄花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梧桐 ①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②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酒是“愁”的象征
秋风渲染愁情
过雁象征离愁
象征女子容颜憔悴,孤苦伶仃
象征寂寞孤独
落寞孤独
3、赏析句子“怎一个愁字了得”
明确:直抒胸臆,点明全词的主旨。
总结:词人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亡国、丧夫、颠沛流离之愁。
六、拓展迁移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的?(结合词句具体阐释)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明确:(1)词中十分细腻地写出了词人独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
七、归纳总结
怎样读懂一首诗词?
1、看题目
2、看作者,知人论世
3、看正文
①抓住关键的字词、句子
②捕捉意象
4、看注解
1、背诵全词
2、依据赏析《声声慢》的步骤,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八、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