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品味叠词的作用。
2、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3、背诵全词。
2学情分析
作为高一的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接触还不是很多,尤其是对诗词的意象理解,所以虽然有一定的鉴赏古诗词能力,也略知鉴赏诗词的一些方法,但是在实践中往往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些鉴赏技巧。但是大家对李清照的词风比较熟悉,所以应该难度不大。
3重点难点
1、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2、背诵全词。
4教学过程
4.1 一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声声慢》教学设计
一、导入(多媒体一边播放歌曲《月满西楼》一边展现李清照的画像)
大家有没有感觉这首歌歌词很熟悉呢?对了,它的歌词就是我们画像上的美女——李清照的一首词《一剪梅》。古人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于是中国文坛上几千年来都是由男性统治的,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北宋的一位才女——李清照。
我们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李清照的词,(齐背《如梦令》、《醉花阴》),从这些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的生活是甜蜜和快乐的,是不是李清照所有的词都体现这种快乐和幸福呢?我们来看一下她后期的一首代表作《声声慢》。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根据预习时对这首词的理解读出感情来)
(2)分别请一到两名男生、女生诵读,其他同学聆听,点评,教师总结诵读要领。
(3)播放配乐范读录音,营造氛围,进入意境,感受音韵美。
(4)通过多次朗读和聆听,这首词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愁)
三、知人论世
为什么李清照前后期的词的风格会有这么大区别呢?(结合注解,补充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其词被称为易安体。南渡是李清照词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自幼受过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18岁嫁与宰相赵挺之子金石考据专家赵明诚,夫妻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诗词唱和,生活美满。前期词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词风真挚细腻、清新明快。
后期:宋朝南迁,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赵明诚染病身亡。她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她四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搜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在孤独困苦中走完人生的最后路程。后期词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流离之苦、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哀婉凄凉。
四、品味赏析,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思考:词中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是“愁”的?
明确:
①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愁②意象:酒、秋风、雁、黄花、梧桐、雨
③句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这些地方怎样体现出来这种“愁”的?
(1)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明确: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读来不觉累赘,只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极富音乐美,词人的情感似乎也加倍了。
叠词作用:音乐美 、增强情感。
(2)小组讨论,精研意象(在学生赏析的基础上,引用古典诗歌中关于这些意象的诗句,把握意象的内涵)
三杯两盏淡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酒是“愁”的象征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怎敌他、晚来风急
秋风 万里悲秋常作客 秋风渲染愁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 过雁象征离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容颜憔悴,孤苦伶仃
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象征寂寞孤独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雨 落寞孤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小结:词人借这些意象抒发了满腔愁绪。
(3)赏析“怎一个愁字了得”
明确:直抒胸臆,点明了全词的主旨。
(4)总结:词人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亡国、丧夫、颠沛流离之愁。
五、拓展迁移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的?(结合词句具体阐释)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明确:(1)词中十分细腻地写出了词人独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
六、归纳总结
怎样读懂一首诗词?
1、看题目
2、看作者,知人论世
3、看正文
①抓住关键的字词、句子
②捕捉意象
4、看注解
七、板书设计
①直抒胸臆——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愁 ②借景抒情——意象:酒、秋风、雁、黄花、梧桐、雨
③直抒胸臆——句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抒发亡国、丧夫、颠沛流离之愁。
八、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词
2、依据赏析《声声慢》的步骤,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一节课下来学生能理解词中的情感,也能背诵全词。诗词教学重点是要通过意象把握感情,学生对某些意象的特定或常用含义把握不到位,而且对怎么读懂一首诗词还不大清楚,所以理解起来有点难度。这节课对出现的意象能进行诗句迁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要多读诗,多积累。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