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8-22 16:1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涉及到了对于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其中面积单位的学习尤其重要,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表象,会应用常见的面积单位。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3、通过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重难点 1、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表象,会应用常见的面积单位。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教学方式与策略 引导教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老师拿出两片大小不同的叶子。请同学们观察哪片叶子大?(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面积)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进行教学,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了铺垫. 2分钟
1、物体表面的面积 (1)摸一摸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表面,课桌的表面,感受什么是面积。 (2)比一比 观察数学书的面、课桌的面,黑板的面和大屏幕的面,比一比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3)形成概念 通过刚才的摸和比,我们发现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其实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像我们刚才摸的数学书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大小就是…… 2、感知封闭图形的面积 物体的表面不仅有大小之分,他们的形状也各不相同,看一看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把它们展示在大屏幕上,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我们也叫它封闭图形,这些封闭图形中谁最大,谁最小呢? 师: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板书) 3、揭示面积的概念 通过我们的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面积。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15分钟
4、动手操作,统一面积单位 (1)观察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让学生用观察法比较相差较大的面积:现在老师这里有两个长方形比一比? 学生很快就能观察出结果。 (2) 重叠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出示两个大小非常接近的长方形纸片,使学生感受观察法不容易比较出面积接近的图形的大小,进而引导学生寻求新的比较方法(重叠法)。 (3)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出示两个长方形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都无法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引导学生探究新的比较方法。(数方格法) 经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在两块长方形纸片上都摆上相同的正方形纸片更好比较它们的大小,块数多的面积就大,块数少的面积就小。而用两种不同形状的图形来摆不合适。所以要选择一样大小的正方形,用一样的标准来测量。那就是要选择统一的面积单位。 在前面的基础上,教师先用观察法、重叠法比较面积大小的两个图形,再有意安排了两张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纸片,抓住了“究竟谁的面积大呢?”这一矛盾,向学生提出:让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比一比。通过课件展示,深刻的感受到要用统一的单位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才比较合适。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了在经历、体验中自主构建知识的培养目标。 10分钟
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师:数学家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才发现以一定标准的正方形的大小,作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你听说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认识1平方厘米 (1)课件出示1平方厘米的定义。 (2)学生从学具带里找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3)学生动手量一量四条边的长度。描述1平方厘米的大小。结合手指甲盖的面积感受1平方厘米的大小 (4)用平方厘米作单位量一量橡皮的面积。 (5)用平方厘米作单位量数学书的面积。 量起来比较麻烦,引出比平方厘米大的面积单位。 认识平方分米。 (1)找:在学具袋中找一找1平方分米的学具。 (2)量:找得对不对呢?量一量它的边长。 (3)找:身边那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4)测:课桌表面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分米,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的表面适合用1平方分米来测量? 认识平方米。 我们认识了两个面积单位,谁能描述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想象一下1平方米大约有多大。 老师出示1平方米的纸,感知1平方米的大小。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么大能站几个人。请几位同学站到纸上。 “听过了会忘记,看过了能记住,做过了就理解。” 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通过拿、画、找、试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13分钟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      )或(     )的大小, 叫做它们的面积。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学特色与反思 特色:深度理解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几何直观,几何直观的核心内容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这一领域是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素养的主要途径。 反思: 成功之处:1、本节课很好的体现了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几何直观。 2、教学环节条理分明,重点突出。 3、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不足:教学机智需要加强,评价语言单调,缺乏数学思想等实质性评价。 措施:今后的课堂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自主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增添更多探索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