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课件(8)

文档属性

名称 声声慢 课件(8)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51.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4 09:08:28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欢迎各位同仁莅临指导
龙川县隆师中学 叶海珍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1),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表现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同丈夫的相思离别之情。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夫死、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整体感知
思考与探究
一、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愁”情的?也就是说,为表达“愁”情,词人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思考与探究:
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是如何表达思想情感的?
直接入愁
寻寻觅觅(动作)
冷冷清清(环境)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
七组叠词音韵上徘徊婉转,如泣如诉。先感于外后感于内,感情上层层递进,写出了词人陷入愁境而不得解脱的孤苦。为全词定下了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空虚怅惘 迷茫失落
心境清冷、孤寂
忧愁苦恼、沉痛凄苦
思考与探究
三、从某种意义上说,诗词是意象的艺术。为写“愁”,词人主要借助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是如何体现出“愁”来的?
鉴赏探讨
淡酒
秋风(急风)
秋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意象
鉴赏探讨
意象 内涵、作用 例句
淡酒
秋风(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赏意象,品愁情
渲染愁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秋风秋雨愁煞人。
相思、思乡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憔悴的容颜、悼亡之悲
牵愁惹恨、 悲凉凄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
愁丝,哀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愁情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以愁作结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表现了什么内容?
这是对前文的概括,上面所描绘的这些情形,怎能用一个“愁”字写得尽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丧夫之痛、孀(shuāng)居之悲、颠沛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怎包括得尽、概括得了。这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作者内心难以言尽的哀愁。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但却言有尽而意无穷。
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
颠沛之苦
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
总结:“愁”之内涵
本词的“愁”,具有怎样广阔的社会意义?
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情感。作者的遭遇与痛苦是时代造成的.
知识拓展
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拓展延伸: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思考: 《一剪梅》中表现的“愁”与《声声慢》中表现的“愁” 是否一样?
不同:1、《一剪梅》中是一种“闲愁”, “闲愁”自是相思之情,独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 声声慢》 是“浓愁”。晚年的“愁”则是在经历了孤独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布置作业:
1、广泛搜集李清照的
其它词作,深入了解词人的精神世界。
2、背诵《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