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7 宋词四首
雨霖铃
柳永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一、作者作品简介
1、作者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有《乐章集》。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背景
作者才情卓著,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困潦倒,处世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得痛苦万状。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来是唐太宗时教坊大曲名,一作“雨淋铃”。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缢死杨玉环。后唐明皇入蜀,到了斜谷的时候,淋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
2、解题
写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
怎么写?手法 语言
内容情感:
技巧:
诗词赏析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
1、从整体看,这首千古名词,围绕哪三个字构思(诗眼)?
---(伤离别)
2、作为婉约派的词人,柳永在本词中用了哪些抒情方式来抒发他的离别之苦的?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三、品读全词,深入赏析
1、请划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体会其感情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难分难舍 无奈眷恋
2、仔细阅读词的上片,划出词中写景的句子,找出作者描写的意象,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 长亭、 骤雨
词人一开始就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意象)来渲染气氛。不仅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气候,更是在写心情,可谓是景中有情,创设了凄切寒冷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烟波、暮霭、楚天
①烟波——千里
——愁绪如同千里烟波那般绵长
②暮霭——沉沉
——离愁如同沉沉暮霭那样浓重、压抑
③楚天——辽阔
——忧愁如同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作用:渲染压抑凄迷的意境,烘托人物悲伤凄凉的感情。
鉴赏指导:
既要抓住所选取的景物特征,也要分析修饰限定景物的词语,更好地分析其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有感情朗读下片,分小组讨论,
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好,为什么?试简要分析。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 杨柳、 晓风、 残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愁
象征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苏幕遮》
谐音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
“年年柳色,灞陵送别”
——李白〈忆秦娥〉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阳闻笛》)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象征
离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秋天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寓意
眼前之景:
(实)
联想想象
之景(虚)
寒蝉 长亭 骤雨
烟波 暮霭 楚天
杨柳 晓风 残月
千种风情
与谁人说
雨霖铃
凄清、伤感、落寞、悲凉、离愁别恨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凄切寒冷
压抑 沉重 迷茫
凄凉冷落
婉约词的特点
1、即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2、虚实相生
3、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感情哀婉、无奈、凄清。
拓展延伸: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 2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1)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4分)
(2)第一种答案: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2分)
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 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