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往事依依
一、单选题
1.将备选词语填入下列文中语句的空格处,最恰当的是( )
①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 )在眼前。
②脑海里常常( )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郁。
③教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里( )下深刻的印象,并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④这几句诗( )在我心,虽几十年再未接触,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A.浮现 展现 镌刻 雕镂 B.展现 浮现 雕镂 镌刻
C.浮现 展现 雕镂 镌刻 D.展现 雕镂 镌刻 浮现
二、填空题
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一 一找出并改正。
眼花嘹乱 美不胜收 记忆尤新 鸦鹊无声
厉厉在目 油然而生 谆谆教导 津津有味
。
三、积累与运用
阅读《往事依依》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lòu ① 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 ② ,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 A (感慨万端 / 百感交集)。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 B (游刃有余 / 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3.给选文中①处根据拼音填汉字,给②处加点字注音。
①雕lòu ②慷慨 。
4.解释文中成语“油然而生”的意思: 。
5.选文“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句中“培养”属于 词性。
6.给选文中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写在下面。
A. B. 。
四、问答题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7.如果将课文第五自然段第一句话中的“雕镂下”改为“留下”好不好?说说理由。
8.如果将题目“往事依依”改为“难忘的几件小事”好不好?为什么?
9.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
国文老师 朗读课文时的特点 学生们的感受 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
教古文的老师
代课老师
10.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
五、语言表达
11.结合以下背景链接,说说于漪老师写《往事依依》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链接一: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70岁时她应《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邀请,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现选入人教版课文。
链接二:2019年9月 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颁奖词:她已是90岁的耄耋老人,有着 60年的教学生涯。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于漪,师者的楷模。
六、综合性学习
上初中后,我们的课堂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课堂形式变得越来越丰富,我们也在课堂中不断地成长。现在,请你参加“多彩课堂·伴我成长”专题学习活动,完成下面的任务。
12.【活动一·精彩课堂我分享】
学习中,一节节精彩的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材里,同学们也发现了许多精彩的课堂。下面是小阳同学找到的两则材料,请从下面的两节课中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在组内发言时分享给同学们,说明喜欢的原因。
第一节课
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二节课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于漪《往事依依》)
13.【活动二·智慧课堂我报道】
科技服务于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开放。小薇同学就读的学校携手异地某校共建“智慧课堂”,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下面是校报记者为校刊写的一则消息。请你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15字以内)
6月3日,我校借助远程互动系统,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活动。活动中,我校与异地某校实现了师生在线课堂互动,两校学生就像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共同学习,共享教学资源,让“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我校七(2)班的小薇同学在这节课上分享了写作经验。课后,她说:“这节课上,我们能与千里外的老师和同学们面对面地交流,像没有距离一样,让我体验了不一样的课堂。”“智慧课堂”丰富了课堂形式,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精彩。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堂特别的语文课
刘水清
①那时孩子多,人均地少,产量低,粮食少。已是五年级了,我们班四十几号学生,参差不齐,大的较小的长五六岁,有的至今还不识汉语拼音,但说起旷课或者捉弄老师,一个个比猴子还精。振奎在我们班个子最高,体宽身大,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按他爸的话说,赶快长,下地干活挣工分,不然,我可供不起你了。他说的供不起,是因振奎吃得多,一顿一大黑泥碟地瓜干。
②我们学校五年级的语文老师是公办老师,很会领着我们玩,每每给我们读些“忆苦思甜”的故事,比如雷锋的故事、高玉宝的故事。不过振奎与那些从不上学的孩子们比就好多了,他至少知道“学雷锋”,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是个愿干事、想干事的好孩子,胆子又大,老师很放心地将一些急难愁盼的事都交给他办,比如给五保户挑水和给军烈属送柴等。
③我和振奎自小是好朋友,他最头疼的就是写作文,而我们的老师偏偏每周都布置一篇作文,这让振奎犯了难。一天,振奎从家里拿出一把花生米,在深胡同黑灯瞎火地递给我:“作文,你就给我写了吧,咱俩好,以后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有我在,谁也不敢欺负你。”
④振奎给五保户挑水的作文,我写好后,交给振奎,让他抄一下交给老师。我家与振奎家住斜对门儿,晚上油灯下,我看着振奎抄作文,那可真是赶鸭子上架,他写得大汗淋漓,歪歪扭扭,写错的字,我指出来,又让他重写。振奎想撂挑子,我循循善诱地说:“你想学雷锋,可你没看人家雷锋的日记写得多好呀。”
⑤老师交给我一本《新华字典》。她说,振奎不会写的字,你教教他。她又说,这孩子不笨,你想办法培养他的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将我和振奎编在一个学习小组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把这句话抄在了笔记本上,晚上就在煤油灯下抄字典,背字典。
⑥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字典,如获至宝。《新华字典》给我打开了一扇窗,它使我看到了学海无涯,从此如虎添翼。我差不多借遍村里所有的藏书,抄书背书日日不辍。
⑦那是一个下午,胖胖的语文老师上了讲台,低头就讲:“今天咱们上《小英雄雨来》……”教室里传出窃窃的笑声。这一笑,老师如梦初醒——下面稀稀拉拉,坐着几个睡眼惺忪无精打采的学生,清一色的“娘子军”。老师勃然大怒:“男生都去了哪里?”台下说不出个所以然。
⑧只听门外喊“报到”,是振奎,众目睽睽下,振奎穿着短裤,上面是露膀的汗衫,还烂了一个大洞,腮上额上凡能见到肉的地方,全是黑泥。老师说:“你去下海啦?”振奎低头不语。门外又传来一阵急切嘈杂的“报到”声。鱼贯而入的是我们差不多一个班的男孩,均着短裤,腿上、脚上、脸上,全是黑泥,还挂着星星点点的绿青苔。老师一步跨到我面前,对我说:“谁让你去下海呢? 这里面就你个子矮、岁数小,出事了咋办?”老师将门打开,看了看南面的海,正是大潮,蔚蓝空旷,无边无际,有渔舟一叶,乱点苍茫。
⑨老师咆哮了:“叫来你们的家长! 赶快点点,还缺哪位同学?”老师点了一下我的头:“是不是你出的馊主意,还笑呢?”女生们也朝着我哂笑。这时只听到一个沉闷的声音:“我领头……去赶海了。”振奎说。我赶忙过来打圆场:“也不全是,这不,振奎告诉我他结对的五保户,家里养的一头大肥猪,眼看断炊了,这阵子,全是振奎一早一晚到海里捞些青苔给猪充饥,今天就邀了我们一杆人马。”老师看着我,就笑了:“我就是怕你们潮头上出事,大人问我要孩子咋办?”
⑩老师让我们回各自的座位站着,各就各位。老师说:“你们全都站着,今天咱们上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老师说:“拿出课本来。”我们都低头拿课本。老师又说:“翻到《小英雄雨来》那课。”我们就翻到《小英雄雨来》那课。沉寂了一会儿,老师抬起头来,叫着我的名字说:“你来念《小英雄雨来》,这堂课,你给他们讲!”我当仁不让,心里像揣着一只小兔子一样,念了起来。我自小羡慕英雄,崇拜英雄,对雨来的形象极其深刻。我念得酣畅淋漓,回肠荡气,像大旱之年摸了水壶嘴子一样,如饥似渴,竹筒倒豆子一般爽快。念完后,我将几个容易写错的字写在黑板上,威风八面地读了读,又讲了讲。心想:老师,多亏你给了我本《新华字典》,我眼看把它背下来了,受益匪浅。老师说:“这堂课,同学讲得真生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们坐下。”老师眼含泪光。
大家乒乒乓乓,就要落座,只听“嗵”的一声,大个儿振奎摔了下去,屋内烟尘斗乱,一片骚动。原来,当时的课桌和凳子,都是泥和着麦秸打的,上面糊了层薄薄的纸浆,又刷了层红漆,弱不禁风,大个儿振奎站久了,一个下蹲,就全都报废了。
这年冬天,振奎干脆辍学参军了,老师将那本《新华字典》慷慨地给了我,将那本红彤彤的《雷锋日记》硬塞给振奎,振奎便当英雄去了。
14.阅读选文,围绕文中主要人物振奎,补全下面的表格。
段落 ①段 ②段 ③~⑥段 ⑦~ 段 段
概括内容 因为吃的多,爸爸想让他早日下地干活挣工分 是个愿干事、想干事的好孩子,承担给五保户挑水和给军烈属送柴等任务。 ① ② 去参军了,并且收到老师的《雷锋日记》
15.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④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振奎想撂挑子,我循循善诱地说:“你想学雷锋,可你没看人家雷锋的日记写得多好呀。”
16.请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正是大潮,蔚蓝空旷,无边无际,渔舟踪影全无,乱点苍茫。
17.“一堂特别的语文课”,这节课“特别”在哪?
18.作者笔下振奎等人是一群怎样的伙伴儿?从哪里看出来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嘹——缭;尤——犹;鹊——雀;厉——历
【答案】3.镂;kǎi
4.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5.动词
6.感慨万端;滚瓜烂熟
【答案】7.不好。“雕镂”更形象地写出了印象深刻的程度,说明老师讲课很入情,令“我”挥之不去,而“留下”则没有这种效果。
8.不好,因为“往事依依”富有浓浓的感彩,简洁而有韵味,成为贯穿全文的纽带,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难忘的几件小事”显得直白,感彩不浓,让读者一览无余。
9.
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的动作 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感情 从此喜欢上了读辛弃疾的词
把深深的感情凝注在眼睛里 同学们全被深深地打动 对新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0.答案不唯一。答题要点:要以情动人,应以朗读为主,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1.【答案】作为教育家的于漪老师,在70岁高龄时通过对萦绕心怀的往事的回忆,就是想告诉青少年要珍惜金色年华,多读书,读好书;要学会思考,要有智慧,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答案】12.示例一:同学们,我喜欢第一节课。因为这段文字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先生读书时的入神、陶醉,刻画了一位热爱读书、陶醉于读书的先生形象(或者是刻画了先生质朴、可爱的形象)。示例二:同学们,我喜欢第二节课。因为老师大声朗诵诗词,给学生做示范,教给学生学习诗词的方法:老师诵读时极为投入,富有感染力,深深打动了学生。
13.示例一:“智慧课堂”入校园;示例二:我校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活动
【答案】14.①求我帮他写作文,他自己耐心抄写。;②邀同学给五保户捞猪草上课迟到,主动承认。
15.写出了我有步骤有耐心地引导振奎抄写作文,呼应了“我和振奎自小是好朋友”,表现了我对他真诚的友谊。
16.写出了大潮时海面一望无际、烟波浩渺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危险的气氛,解释了老师发怒的原因,暗示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
17.男生全体迟到,老师非常生气;学生讲课,老师夸赞讲的好;振奎坐塌了桌椅 ,引来骚动。
18.助人为乐:振奎给五保户挑水和给军烈属送柴等;团结友爱:大家帮助振奎去海里捞猪草;崇拜英雄:我对雨来的形象极其深刻,振奎参军当英雄;热爱学习:我晚上在煤油灯下抄字典,背字典。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