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 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2 18:0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古代诗歌四首
一、单选题
1.古代诗歌鉴赏; 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2.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王湾
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3.下列对《观沧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大海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大海包容万物、宽阔浩荡的特征。
C.全诗虚实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甲】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对上面两首小曲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天净沙 秋思》中用“枯”“老”“古”“瘦”五个修饰词传达出衰落、颓败的情境特点。
B.《天净沙 秋》用“青”“绿”“白”“红”“黄”交杂相错,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C.甲乙两首小曲虽然题目中都有“秋”字,整首曲中却不见一个“秋”字,反倒写尽秋意。
D.甲曲寓情于景,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乙曲则在萧瑟中充满消极之感。
二、默写
5.默写。
(1)《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宽广胸襟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   ;   ,   ”。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寓情于景,点明特定时令,含有飘零之感、离恨之意的诗句是“   ,   ”。
(3)《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旧事物孕育着新生机的哲理的诗句是“   ,   ”。
(4)《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天涯沦落之人想起家乡时肝肠寸断的凄苦之情的句子是“   ,   ”。
三、诗歌鉴赏
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下题。
6.“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7.《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是如何写景的?
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下题。
8.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两句。
9.你认为诗人为什么说“风正一帆悬”,而不是“风顺一帆挂”或“风劲一帆扬”等?
10.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诗在炼字上的精妙之处。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下题。
11.首句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12.“闻道”和“过五溪”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感?
13.《唐宋诗醇》评价李白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观沧海》,回答下题。
14.开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什么内容?
15.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16.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
17.诗歌鉴赏
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6.“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串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无限的愁闷。
7.这首小令前三句,总共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一词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这十八个字凝练但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不仅使各种事物都有了鲜明的个性,而且使本来并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的笼罩下构成了一个整体,简约之中足见其深思。
【答案】8.内容上: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写法上: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交代了诗人客路行舟的美景;“客路”与尾联的“乡书”“归雁”相呼应。
9.“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而“顺”“挂”与“劲”“扬”或与此相悖,或不能表达这一效果。
10.“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了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不仅写景逼真,还使诗句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
【答案】11.写景兼点明时令——暮春,“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而“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对它们的描写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情感基调。
12.“闻道”写诗人听到王昌龄被贬消息后的惊叹、惋惜、忧愁、伤感;“过五溪”写友人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包含诗人对友人被贬的悲痛和关切之情。
13.示例:这两句内容浅显易懂,但寄托的感情却极为深厚。这里既有对好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对好友的恳切的思念,也有对好友的热切真诚的关怀。
【答案】14.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全诗围绕“观”字展开,写诗人登山所见所思。
15.两个“若”字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好像银河和日月都出自其中,表现了大海包容万物的胸怀。托物言志,暗含了诗人想要平定中原、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6.①情景交融:诗人将情包含在景物描写中,借大海的宏伟、广阔、壮美抒发自己平定中原、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②虚实结合:写景,把写实和想象有机结合。③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④运用夸张、对偶等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
17.【答案】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鹧鸪几声啼叫,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远行游子的思乡之情做铺垫。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