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课件(16)

文档属性

名称 雨霖铃 课件(16)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98.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4 09:39:34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课程名称:雨霖铃
年级:高一
教材版本:粤教版必修三
授课教师:王琳
*
http://www.szdesy.com
“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须关东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俞文豹《吹剑录》)
雨霖铃
柳永
《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是唐代教坊大曲,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时,淋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以寄托哀思。
1、词牌简介:
《雨霖铃》——词牌名
2、作者介绍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世称柳七,柳屯田
著有《乐章集》
词千首。多描绘城市风光、歌妓生活、羁旅行役、下层市民生活。善用民间俚俗语和铺叙手法。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大量创作慢词的第一个词人
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创作这首词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更是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就反映了他当时的这种复杂的心情。
3.写作背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 霖 铃 柳 永
《雨霖铃》全词围绕哪三个字构思?
整体感知
主旨句
小组分工合作,探究讨论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透视意象,体会这首词背后的深情,说说你最喜欢本词中的哪句话,赏析它是如何传情达意,表现全词的主旨的。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寒蝉 长亭 骤雨—环境悲凉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惆怅伤感
(融情入景 )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 清秋冷落 — 愁意浓浓
杨柳岸 晓风残月 — 酒醒伤情
美景虚设 风情难言 — 惨不成欢
(借景抒情 )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感情基调:凄凉哀婉
小结艺术手法
意象
寒蝉 长亭 骤雨
烟波 暮霭 楚天
杨柳 晓风 残月
意境
悲凉
苍茫
凄清
一、融情于景
实写 —
虚写
二:虚实相生
三、直抒胸臆
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词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得较多。
常用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惜别送别诗
思想感情:离愁别绪;表明心志;劝勉鼓励安慰等。
艺术手法:直抒胸臆,寓情于景
语言特点:平淡朴实
拓展阅读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
上片写登楼伫望情景。以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相思离愁的意象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态。
下片直抒胸臆,写词人情深志坚。“拟把”、“强乐”三句写词人欲借疏狂之歌呼,谋求醉而忘忧,歌而暂欢,以摆脱春愁之压抑和纠缠,却落得个“还无味”的无聊和空虚,可见其愁绪之浓深刻骨,竟无法排遣。最后揭明词人的果决态度:“终不悔”。
读书的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贴切的比喻,使读书的三种境界形象化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求学的第一步,是说必须站得高,看得远,选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说,一个人在认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之后,就必须刻苦读书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拼搏,即使衣带宽了,人渐瘦了,也始终不后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说,在千百次地寻求知识之后,回过头来一看,忽然发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就在眼前了,成功正在向你微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