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配套教学设计(16)

文档属性

名称 雨霖铃 配套教学设计(1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4 09:39:3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词的知识及柳永词的风格。
2.理解作品“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3.背诵并默写《雨霖铃》。
2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诗词知识有了初步了解;
2.能初步了解体会情与景的关系。
3重点难点
1.鉴赏词,体会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雨霖铃
第一课时《雨霖铃》
深圳第二实验学校 王琳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两句话“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须关东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想想它们各自是说什么的?
这两句话一语道尽婉约词和豪放词的区别,其中提到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柳永的名作《雨霖铃》中的名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雨霖铃》的风流婉转韵味。
二、初读——感受
整体感知
词牌简介:唐玄宗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作者简介:诗歌强调知人论世,柳永出身仕宦家庭,早年热衷功名,初试落榜写下了《鹤冲天》发发牢骚,最有一句说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看到了就耿耿于怀,将他黜落说“且去填词”,仕途不如意的柳永就寄情于歌伎,于温柔乡中遣怀。这首词就是柳永要离开京城,与爱人分别时写下的。
三、再读——体会
1、把握主题:主旨句“多情自古伤离别”,全词就是围绕“伤离别”三个字来构思的。
小组分工合作,探究讨论: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透视意象,体会这首词背后的深情,说说你最喜欢本词中的哪句话,赏析它是如何传情达意,表现全词的主旨的。
①、本词抒发了跟情人难舍难分的感情,从哪些词句最容易看出这种情感?②、还有几句不能直接看出与情人难舍难分之情,那么这几句到底有没有这种情感(引导学生赏析名句,准确把握词中景物描写所起的作用)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教师明确:开首这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见这里着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
教师明确:你马上要和你的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分别,你到机场或车站去送他,两个人彼此握着对方的手,眼泪无声的落下,想开口安慰一下对方,可这一开口,到化成了一片哽咽唏嘘之声。此处写离别之情,当属离别之情的高潮。所以读这一句,语调应该来得更凄切一些。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教师明确:江面上,轻烟笼罩,浩淼空旷,傍晚的云气重重地下压,所以是沉沉的暮霭。给人一种压抑、郁闷的感觉。还没有离别,便想象行程遥远,空旷广漠中充满着漂泊无依的愁绪。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这句要读出苍茫、孤独味来。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此句中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讨论3分钟,谈谈看法。
教师明确:
关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兵收河南河北》)哀时——曹操为功业人才而愁,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短歌行》)愁时——李白失意官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苏轼也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时,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声声慢》)王维送别元二,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关于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关于风: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总结: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四、听读全词,走近柳永的意象世界,感受离别。1、小结全诗内容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寒蝉 长亭 骤雨—环境悲凉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惆怅伤感
(融情入景 )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 清秋冷落 — 愁意浓浓
杨柳岸 晓风残月 — 酒醒伤情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 惨不成欢
(借景抒情 )
2、小结全词艺术手法
1.融情于景
2.虚实相生
3.直抒胸臆
五、总结惜别送别诗的特点。
六、课外拓展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读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贴切的比喻,使读书的三种境界形象化了。
七、课下作业:根据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一段文字,写出意境。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