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导入新课
宋代的徽宗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有一位画家在山腰间画座古庙;有一位把古庙画在丛林深处,只画出庙的一角;还有一位画家,根本没有画庙,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
你们觉得哪幅符合“笔意俱全”的标准呢?
虚实结合
学习目标:
掌握诗歌中虚实结合的手法,明确其艺术效果及答题步骤。
指出下列诗中哪些是虚写,哪些是实写。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一、“虚”“实”的内容
在诗词中,一般情况下,虚实结合有以下两种情形。
(一)景的虚实。即眼前已知之景为实,想象之景为虚。
(二)景与情的虚实。即写景是实,抒情、议论是虚。
归纳小结: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3、已逝之景
2、设想的未来之境
4、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诗词里的"虚"可分为以下四类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分析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归纳小结:
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 :
1、使作品中的形象更丰满。
2、激发读者的想象,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
3、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
请分析下列诗歌中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李白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崔护
小试身手,练习迁移:
3、激发读者的想象,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
答题步骤
①点手法
②析诗句
③明作用
明确答题思路
1、使……形象更丰满;
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
2、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
练习:
琅琊溪 ① [宋]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琅琊溪 ① [宋]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参考答案:三四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以及山中的春意。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流露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
作业:
梦微之(白居易 )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梦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