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配套教学设计(17)

文档属性

名称 雨霖铃 配套教学设计(17)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4 09:39:4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学习诗歌中虚实手法的运用,品鉴运用的效果,掌握答题的步骤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
品鉴诗歌中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导入新课
宋徽宗赵佶是个昏君,但喜爱书画,创建并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这位杰出书画家开设画学,亲自授课,建立考试制度,亲自出题批卷,培养绘画人才,开创了一代画风。当时画院的考试标准是:笔意俱全。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便是“深山藏古寺”。最终入选三幅画作,你们觉得哪幅符合“笔意俱全”的标准呢?为什么?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高妙之一就在于善于留白,虚实结合。“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空白或未曾画出的部分,可以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中国古典诗歌更是能成功地运用“虚实相生”的技巧。
所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就是学习诗歌中虚实手法的运用,品鉴运用的效果。先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
掌握诗歌中虚实结合的手法,明确其艺术效果及答题步骤。
活动2【讲授】温故知新,进入新课
(一)判断虚实
先让我们来回顾以前学过的诗词,诗词中实写与虚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小组合作,一人朗读,其余同学画出实写与虚写的诗句,概括虚实的内容。
《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也是以眼前之景为实,却以回忆历史内容为虚。
《雨霖铃》这首词是以眼前之景为实,以想象未来为虚。
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是以自己的梦境为虚。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此处“忆”指的是“想念”,作者本是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偏说兄弟如何思念自己。这首诗以己方为实,而以想象对方为虚。
(二)思考归纳,知识小结:
回顾后进行小结,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诗词里的"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诗词里的"虚"可以分以下四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衬托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4、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从对方进行设想,有人称之为对写法。未直言其情,而其情自见,表达上委婉,感情却更深沉,更真挚动人,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作用:虚与实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思想情感。虚实结合能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激发读者的想象,使诗歌中的形象更鲜明。
活动3【练习】小试身手,练习迁移
请分析下列诗歌中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李白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崔护
(六)总结归纳,明确答题思路
链接高考,分析考点,答题注意事项
考查点: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出题模式:分析技巧型
常见提问:请对诗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做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
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分析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主要是:使……形象更丰满;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激发读者的想象,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当然这几点不一定面面俱到,涉及到哪点说哪点就行)。
答题步骤 ①点手法 ②析诗句 ③明作用
【2011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 ① [宋]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参考答案】
(4分)三四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以及山中的春意。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流露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
【作品简析】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公元1045年(北宋庆历五年),欧阳修来到滁州,对琅琊山上的佳丽景点,非常欣赏并有品评,写下了组诗《琅琊山六题》,题咏六处胜景:归云洞、庶子泉、琅琊溪、石屏路、班春亭、惠觉方丈。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此诗开头两句描绘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结尾两句从溪水飘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以眼前所见(实写)推写未见之源头(虚写),虚实结合,有暗示美景更在山中幽深处之意。
活动4【作业】布置作业
梦微之(白居易 )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梦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诗。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