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雨霖铃
柳永
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词的风格。
2、品味词中的意象,体会词人的感情。
3、鉴赏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词中的意象,
体会词人的感情。
2、鉴赏词中“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柳七”又因他曾经做过屯田令,世称“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著名词人,慢词的创造者,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封建社会中大部分知识分子怀才不遇、仕途潦倒后的悲愤和不满。其中以都市生活及羁旅行役的作品最富有特色。《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他的代表作。他的词作流传很广,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词集有《乐章集》。
写作背景
“雨霖铃”这一词牌,本来是唐太宗时教坊大曲名,一作“雨淋铃”。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悲欢离合的故事。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得痛苦万状。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
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
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一)整体感知
这首词表达的是什么感情,体现在哪里?
离情,“多情自古伤离别”
雨霖铃
凄切,对 晚, 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 , 沉沉 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岸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
暮霭
长亭
寒蝉
烟波
骤雨
晓风
楚天
残月。
杨柳
执
手
相
看
泪
眼
,
竟
无
语
凝
噎
。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上一页
下一页
细节描写:
相握的手,含泪的眼
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意象 情感(意境)
寒蝉、长亭、骤雨
凄切悲 凉
烟波、暮霭、楚天
苍茫落寞
杨柳、晓风、残月
凄清孤寂
情景交融
上片
下片
实写
虚写
感情:缠绵哀怨,难舍难分
虚实相生
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以清秋之萧瑟,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天衣无缝的境界。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
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
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1、对“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交代离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渲染凄切悲凉的离别气氛。
B.运用比喻,使形象更加鲜明。
C.运用排比增强气势。
2、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在写法上,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感情。
B.运用虚拟想象手法,表达深厚的感情。
C.运用白描手法,写人物动作、情态, 通过人物行为,烘托离愁别绪。
A
C
3、“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①这句话描绘的“景”是( )
A.幽静的 B.清凉的 C.凄冷的 D.明丽的
②这样的“景”表达的“情”是( )
A.凄苦的 B.烦恼的 C.恬淡的 D.空虚的
4、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
5.名句默写:
(1)(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
(2)(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 .
C
A
多情自古伤离别
执手相看泪眼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业
1.背诵《雨霖铃》。
2.《雨霖铃》与《念奴娇》 比较鉴赏,对比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