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2 20:4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七律·长征(第一课时)
年 级:六年级 学 科:语文(统编版)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作者介绍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wēi yí
pánɡ bó
wán
mín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写作背景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磅礴走泥丸
【磅礴】形容气势盛大。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我会写







suǒ

(横幅)
例:他蛮横( )地一把扯下墙上的横( )幅。
hènɡ
(蛮横)
hénɡ
多音字
hènɡ
hénɡ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 征 难, 万水/千山/只 等 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朗读指导
主旨归纳
《七律·长征》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年 级:六年级 学 科:语文(统编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不怕”二字,铿锵有力,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勇往直前。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长征。中央红军在历时一年多的艰苦转战中,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粉碎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资料袋
长征路线: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书籍:
1、《红军照耀中国》300000字
2、《长征行》340000字
3、《地球的红飘带》482000字
电影:
4、《我的长征》95分钟
5、《四渡赤水》155分钟
6、电视连续剧《长征》24集约1080
分钟......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 征 难, 万水/千山/只 等 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朗读指导
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跨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水千山”以静写动,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是全诗的总起句,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意: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平平常常的事情。
【等闲】平平常常。
五岭
乌蒙
逶迤
磅礴
细浪,
泥丸。
这句诗用夸张、比喻的手法,突出表现了 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五岭”“乌蒙”是“千山”的代表,都是红军翻越的山。这句诗选择了跨五岭、越乌蒙的典型事例,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翻山越岭的大无畏精神。
用“细浪”“泥丸”的比喻手法,写出五岭和乌蒙在红军眼里显得很渺小。
“逶迤”“磅礴”写出了山势高俊,表现出长征的艰难。
跨越五岭
五岭逶迤腾细浪
诗意:那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的眼中就像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
五岭:即
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省边境。
疾跨乌蒙
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意:那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是脚下滚过的泥丸。
巧渡金沙江
金沙水拍云崖暖
诗意: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金沙水拍云崖暖
诗句中“暖”字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巧渡金沙江不费一枪一弹的喜悦。
飞夺泸定桥
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意: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大渡桥横铁索寒
十三根铁索冰冷让人心寒。
渡桥太危险,前赴后继牺牲的战士令人心寒。
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让敌军心惊胆寒。
诗句中一个“寒”字让我们体会到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时,战斗惨烈,惊险悲壮。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大渡河”是“万水”的代表,既是写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典型战役,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激流险滩。一“暖”一“寒”,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喜踏岷山雪
更喜岷山千里雪
诗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
岷山绵延于四川省、甘肃省两省边境到成都平原西北边缘的龙门山。属高原状山地。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意:红军队伍人人心情开朗,个个喜笑颜开。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对全诗的总结,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畅,“喜”由心生。“尽开颜”表现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毛泽东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菩萨蛮 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你知道长征的胜利具有怎样的伟大意义吗?
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二,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第三,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层次梳理
总起
五岭(腾)
乌蒙(走)
金沙江(暖)
岷山(喜)
七律·长征
不怕远征难
分述
总结
万水千山



尽开颜
三军勇往直前
红军不畏艰险
大渡桥(寒)
图解课文
背诵课文。
搜集其他的长征故事,学习长征精神。
课后作业



长征壮举让世人惊叹,长征精神永世流芳。风云历史,浓缩成一首短短的诗。透过凝练的文字,我们看到了红军战士历尽艰难险阻仍然乐观豪迈的精神。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精神!
感 谢 观 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