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2.2《保护感官》单元整体设计+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2.2《保护感官》单元整体设计+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20 09:31:10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2课时
保护感官
(大象版)五年级

01
教学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知道晶状体与成像的关系、近视的成因和保护感官的方法。
01
02
在比较中认识感官对认知世界的重要性,知道怎样保护各种感官。
03
在体会感官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如何保护眼睛等感官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提升提出问题的能力。
科学观念
04
结合近视成因来认识科学用眼,树立健康生活意识。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新知导入
大脑是如何把不同感官感觉到的信息汇集起来并认识事物的?
知识回顾,提出问题
各种感官受到物体的刺激后,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
物体
刺激
感觉器官
神经传递
大脑
感知物体
新知导入
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后,你对感官认知事物有怎样新的认识?
知识回顾,提出问题
我们沐浴在外界环境刺激的海洋中,大脑对事物的认知离不开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的共同作用。
新知导入
缺少任何一种感官,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都是非常困难和痛苦的。
知识回顾,提出问题
对于先天性的盲人来说,由于之前就没有看到过这个世界,因此视觉上的感知是不存在的,他们不能理解色彩是什么。
新知导入
知识回顾,提出问题
怎样保护我们的各种感官呢?
(1)要注意避免强光、强噪声等过强的刺激,以免受伤。
(2)要注意卫生,避免感觉器官发生感染。
新知导入
知识回顾,提出问题
眼睛是人认知世界的主要窗口。眼睛保护不好,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会造成近视
新知导入
知识回顾,提出问题
据2023年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大学生近视率为90%。从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情况来看,近视高发的年龄段已从8-12岁提前至6-10岁。近视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
阅读下面的资料,你能提出哪些需要探究的问题?
为什么会近视?怎样避免近视?
探究新知
近视的成因与预防
想一想,眼睛是怎么看清物体的?
我们用眼睛观察物体时,眼球中的晶状体把物体的像清晰地呈现在视网膜上,我们就能看清物体。
晶状体就像照相机里的镜头(凸透镜)一样,对光线有屈光作用,使看远或看近时眼球聚光的焦点都能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
探究新知
近视的成因与预防
模拟实验:晶状体与成像
实验器材
3 倍和5倍放大镜 纸屏 蜡烛
探究新知
近视的成因与预防
实验方法
(1)将纸屏(模拟视网膜)、3倍放大镜(模拟晶状体)、蜡烛依次竖直摆放在桌面上,并保持高度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
(2)使放大镜与纸屏相距15厘米,移动蜡烛,直到纸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测量并记录蜡烛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3)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保持位置不变。重复步骤2。
探究新知
近视的成因与预防
模拟实验:晶状体与成像
探究新知
近视的成因与预防
实验结果与成因分析
相同条件下的蜡烛像 原因分析
3倍放大镜
5倍放大镜
纸屏上的像清晰
纸屏上的像不清晰
正常现象
5倍放大镜镜片变厚
探究新知
近视的成因与预防
实验讨论
当换成5倍放大镜后,怎样才能在纸屏上呈现清晰的图像?
蜡烛靠近放大镜
探究新知
近视的成因与预防
近视眼,看远处的东西看不清,看近处的东西才能看清。根据实验,解释其中的原因。
晶状体变厚了
探究新知
近视的成因与预防
晶状体为什么会变厚?查阅资料,说说造成近视的原因有哪些。
眼睛的睫状肌可以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从而使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探究新知
近视的成因与预防
不健康的用眼方式会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使晶状体过度变厚,从而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形成的原因。
不健康的用眼方式有哪些?
(1)长时间用眼后不注意休息
(2)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过近
(3)躺着看书
(4)在行驶的车辆上看书
(5)在光线不好的环境中看书
探究新知
近视的成因与预防
造成近视的原因,除了用眼方式不正确外,还跟饮食有关。
一些儿童和青少年有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导致体内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 和维生素E,以及铬、钙、锌等元素,因而易患近视。
探究新知
近视的成因与预防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眼睛?
(1)保持眼睛周边卫生,风沙天气减少外出。
(2)眼离书本1尺,胸离桌面1 拳,手离笔尖1 寸。
(3)每20~40 分钟远眺片刻,让眼睛适当休息。
(4)定期检查视力,预防近视。
(5)不要躺着看书或玩手机。
探究新知
近视的成因与预防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眼睛?
(6)在光线柔和、均匀、稳定的环境中学习。
(7)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
(8)保证充足的睡眠。
(9)坚持做眼保健操,缓解眼部疲劳。
(10)发现近视,及时就医。
探究新知
怎样保护其他感官
1.如何保护听力。
不要用硬物掏耳朵
远离噪声场所和爆炸现场
用耳机收听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
不要长时间接打电话
结合不同的场景,你有什么建议?
探究新知
怎样保护其他感官
切勿将两个鼻孔同时捏住擤鼻涕
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时不宜乘飞机
远离烟酒和耳毒性药物
发现耳朵不适或听力受损应及时就医
1.如何保护听力。
结合不同的场景,你有什么建议?
探究新知
怎样保护其他感官
2.如何保护皮肤。
注意防晒,防止晒伤
按时睡觉,促进皮肤自我修复
勤洗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冬天注意保暖,防止皮肤冻伤
观察图片,想想人们是怎么做的?
探究新知
怎样保护其他感官
3.如何保护鼻子。
(1)避免用力擤鼻子
(2)不要用硬物挖鼻孔
(3)掌握科学的洗鼻方法
(4)需要时佩戴口罩。
探究新知
怎样保护其他感官
如何科学地清洗鼻腔?
洗鼻器
洗鼻盐
37℃左右的温水
探究新知
怎样保护其他感官
清洗方法
1.倒入一包洗鼻盐
2.倒入37℃左右的温水至指定刻度
3.盖上瓶盖摇匀
4.用口均匀呼吸,让盐水从一侧鼻孔经鼻腔流过另一侧鼻孔
在家长看护下操作
1.眼睛的睫状肌可以调节________的厚度,从而使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能在________上形成清晰的像。
2.不健康的用眼方式会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使晶状体过度变厚,从而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这就是________形成的原因。
课堂练习
填空题
晶状体
视网膜
近视
1.下列做法能保护感官的是( )
A.长时间在长途列车上看书,充分利用所有碎片时间学习
B.避免将两个鼻孔同时捏住擤鼻涕,不用硬物掏耳朵
C.长时间在烈日下运动,不注意防晒
2.大脑对事物的认知离不开眼、耳、鼻、舌、皮肤等各种( )的共同作用。
A.感觉器官 B.味觉器官 C.嗅觉器官
课堂练习
选择题
B
A
3.下列哪些做法对我们的感官会造成伤害( )
A.在光线柔和、稳定的环境中看书
B.用耳机长时间听音乐
C.生活中注意皮肤的防晒、防冻
4.近视大多是由于用眼不科学而引起眼球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的结构是( )
A.晶状体 B.角膜 C.视网膜
课堂练习
选择题
B
A
1.按时睡觉可以促进皮肤自我修复。( )
2.我们不能经常用手抠鼻孔,更不能用硬物挖鼻孔。( )
3.做眼保健操对保护视力不起作用。( )
4.要想让眼睛不受伤害,风沙天气我们应减少外出。( )
5. 缺少任何一种感官,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都会是不全面的。( )
课堂练习
判断题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在实验、收集资料、表达交流的过程中,能列举保护感官的方法,了解近视眼的成因。
作业布置
根据我们对眼睛的研究和收集到的资料,总结保护眼睛的方法,制作保护眼睛的科普小报或宣传板报。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人体司令部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的、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学习内容 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④说出脑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举例说出保护脑健康的主要措施。 6.3人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列举保护相关器官的方法。 7.3人的生活习惯影响机体健康 ②列举睡眠、饮食、运动等影响健康的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学业要求 通过对生命系统构成层次的初步学习,乐于探究和实践,关注人体健康与环境保护。 能通过测量、调查、统计,分析自身生活习惯和外部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单元课时设计 4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人体司令部
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是五年级上册的第二个综合探究单元。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剖析的是自己的切身情况,是身边的真实现状,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形成科学的认知并逐步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本单元的知识性、结构性、综合性较强,其中知识涉及诸多领域,有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从感觉到知觉,从外在行为到内在心理过程;也关系到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脑的结构与功能,各种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等;同时,单元的探究能力训练点是“提出问题”要素,对这一能力点的训练要注重达成课标所要求的“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围绕科学知识目标和科学探究目标,本单元设计了“感官、大脑与认知”“保护感官”“人体司令部”“脑的保健”四个主题活动。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出来,并引导学生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再通过搜集证据、查阅资料提供大量的资料,以供学生用来解决提出来的问题。
主题学情分析 通过四年级的科学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地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经具备了提出问题、收集证据的探究能力,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但本单元的内容展现出来的文字量,信息量很大,对学生专注力、阅读、理解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注重资料呈现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说出脑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举例说出保护脑健康的主要措施。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认识感官、大脑和认知之间关系。 探究实践:能基于各种感官与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感官与人脑以及它们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态度责任: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愿意沟通交流,形成集体观点。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观察真假花,提出问题 通过不同感官观察真假花特征,并做出判断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在观察的基础上,聚焦疑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辨别真花与假花的活动中,体会各种感观在观察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并能围绕活动中的疑惑,有方向、有范围地提出问题。
任务2 名称:大脑怎样认知事物 阅读眼、耳、鼻、舌、皮肤感知物体信息的资料,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大脑认知事物的过程。 设计意图:在搜集证据的基础上总结发现,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不同的感觉信号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
任务3 名称:强刺激反应方式与作用 教师讲解一个强刺激反应案例,让学生举一反三。 设计意图:此活动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
任务4 名称:游戏——蒙眼识钱 第一步,蒙住眼睛按照钱的大小识别,交流识别结果。第二步,按照盲人的方法识别,交流识别结果,两次结果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蒙眼识钱”的游戏使学生体会到感官的互补性,盲人可以用触觉来弥补视觉的不足。还要渗透感官对人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意识到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感官。
第2课时 任务1 名称:知识回顾,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回顾感官、大脑与认知的过程。交流已知、简单的保护感官办法。对每一种感官的保护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选择其中一个做具体探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知识,引导学生提出一个现实性、普遍性较高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任务2 名称:近视的成因与预防 首先开展模拟实验,在比较中认识近视的原理。然后搜集资料探索近视的成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近视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和搜集证据等途径揭秘近视形成的基本原理,找到导致近视形成的原因,列举保护视力的方法。
任务3 名称:怎样保护其他感官 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列举保护各种感官的方法。 设计意图:能收集有关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的资料,讨论、总结保护各种感官的方法,并以适当形式交流。
第3课时 任务1 名称:从蚊子事件谈起 围绕黑夜蚊子侵扰事件让学生讨论,一边讨论一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 设计意图:从讨论蚊子侵扰事件入手,然后分析人对待蚊子的反应及行为过程,由此确定了脑是接收信息与发布命令的司令部。
任务2 名称:认识脑是生物的基础 开展调查,脑能产生情感;通过讨论、评价,脑是产生意志的基础;查阅资料,总结概括脑的高级功能。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讨论、评价、查阅不得等途径,能简要描述脑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
任务3 名称:脑的活动和游戏 提供四种活动游戏供学生选择,体会脑的高级脑功能。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体验人体各系统协调配合活动,感受生命的神奇。
第4课时 任务1 名称: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有关脑结构和功能的视频,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而提出探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拓展脑的结构与功能,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提问题的方向和内容。
任务2 名称:认识脑的结构与功能 讲解左右脑分工和大脑皮层区域划分。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认识左右脑分工的侧重和大脑皮层区域划分。
任务3 名称:怎样开发脑脑 收集资料,列举开发脑的主要措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能结合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列举保护脑的主要措施。
任务4 名称:怎样开发脑 提供多种开发智力游戏供学生选择,讲清游戏规则。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体验大脑是可以开发的,越开发越聪明。
任务5 名称:评价脑健康 利用教材,提供各种场景,让学生判断健康与不健康,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既是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也是对自己生活习惯的回顾、反思与评价。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感官、大脑与认知 1.观察真假花,提出问题 2.大脑认知事物过程 3.强刺激反应方式与作用 4.蒙眼识钱游戏 第2课时:保护感官 1.知识回顾,提出问题 2.近视的成因与预防 3.怎样保护其他感官 第3课时:人体司令部 1.从蚊子事件谈起 2.认识脑是生物基础 3.脑的活动和游戏 第4课时:脑的保健 1.认识脑的结构与功能 2.怎样保护脑 3.怎样开发脑 4.评价脑健康
评价指标 第1课时:感官、大脑与认知 1.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不同的感觉信号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科学观念) 2.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认识感官、大脑和认知之间关系。 (科学思维) 3.在观察、辨别真花与假花的活动中,体会感官的单一功能不利于综合认识事物,并能结合体会和疑惑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探究实践) 4.在对人脑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享受探究的乐趣,感悟人脑的神奇。(责任态度) 第2课时:保护感官 1.在实验、收集资料、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列举保护感官的方法。(科学观念) 2.在比较中认识感官对认知世界的重要性,知道怎样保护各种感官。(科学思维) 3.在体会感官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如何保护眼睛等感官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提升提出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 4.结合近视成因来认识科学用眼,树立健康生活意识。(责任态度) 第3课时:人体司令部 1.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协调指挥人体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科学观念) 2.能够细致分析从感官接受刺激到大脑决策反应,再到产生动作行为的过程,提高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科学思维) 3.能够简要描述脑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科学探究) 4.在游戏中体验人体各系统协调配合活动,感受生命的神奇。(责任态度) 第4课时:脑的保健 1.会举例说出为保护脑的健康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科学观念) 2.在收集证据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有利于脑健康和脑开发的方法。(科学思维) 3.能够结合脑的功能,提出脑的保健和开发的问题,培养学生基于事物之间的关系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 4.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习得技能,体验探究的乐趣。(责任态度)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选一选,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 1.喝醉酒的人走路时会摇摇摆摆的,其主要原因是( ) A.酒精麻醉了大脑 B.酒精麻醉了脑干 C.酒精麻醉了小脑 2.人的器官完成各种活动的“指挥官”是( ) A.心脏 B.肌肉 C.脑 3.下面做法( )不利于保护消化器官。 A.吃饭定时定量 B.经常不吃早饭 C.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4.在看到《中国乒乓》中的运动员比赛胜利时,科科和聪聪激动得跳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神经传递过程是( ) A.看到进球,感受刺激一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决策一传出神经一肌肉反应 B.看到进球,感受刺激一传出神经一神经中枢做决策一传入神经一肌肉反应 C.看到进球,感受刺激一神经中枢做决简一传入神经一肌肉反应 5.小脑的主要功能是( ) A.指挥我们的身体 B.保持身体平衡 C.控制呼吸和心跳 6.科学家通过研究表明,人的左脑偏重于( ) A.数学、语言、书写 B.音乐、绘画、情感 C.所有 7.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不包括( ) A.语言 B.思维 C.维持身体平衡 8.我们每天要保证( )小时的睡眠才能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 A.7---8 B.8---9 C.9--10 9.为了保护听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定期用硬物掏耳朵 B.远高噪声场所 C.长时间接打电话 10.下列属于缺乏意志表现的是( ) A. 愚公移山 B.铁杵成针 C.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参考答案】 ACBA BACC BC 二、辨一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合理安排不同的活动,可避免大脑过度疲劳。( ) 2.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执行着不同的任务,分工也很精细。( ) 3.脑由大脑、小脑、脑干等部分构成,分别控制着人体不同的生命活动。 ( ) 4.摸到很烫的物体,我们会立刻把手缩回来。 ( ) 5.躺着看书、在行驶的车辆上看书都可能引发近视。( ) 6.眼睛可以长时间看手机,不会损伤视力。( ) 7.我学画画时手上磨出茧子,但也坚持下来了,这是有意志的表现。( ) 8.一个人“眼疾手快”是因为这个人视力很好。( ) 9.“翻转打手”游戏中谁被打到的次数越少,就说明反应速度越快。( ) 10.我们不能经常用手抠鼻孔,更不能用硬物挖鼻孔。( ) 【参考答案】 √√√√ √ √ √√ 三、连一连,将脑的结构名称与功能以及在图中相应位置连线。 【参考答案】 四、简答题 1.研究发现:大脑是消耗人体能量最多的器官。它虽然只占体重的2.5%,却消耗着身体20%的能量和25%的氧气。为了保护大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酸的、甜的、辣的,是谁告诉我们不同的味道 行走、奔跑、跳跃,是谁在指挥我们的运动 忧愁、哭泣、大笑,是谁控制着我们的情绪 【参考答案】 1.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体育锻炼、保持愉悦心情 2.大脑 五、实验题 为了弄清楚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清楚物体的,奇奇做了如下面右图的实验。 1.模拟实验中,左边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_,中间的放大镜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白纸板、放大镜和蜡烛高度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 2.实验中将蜡烛移到合适的距离,使蜡烛能够在白纸板上呈现清晰的像,然后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此时蜡烛呈现在白板上的像会变得___________(填“模糊”或“更清晰”);适当缩短蜡烛与5倍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后,白纸板上的像会变得_________(填模糊”或“更清晰”)。 3.根据以上实验,并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奇奇发现,眼睛的睫状肌可以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从而使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但是,不健康的用眼方式会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使晶状体过度_________(填“变薄”或“变厚”),从而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形成的原因。 4.我们应该怎样科学用眼,保护眼睛呢 请提出你的建议。 (至少三条) 【参考答案】 1.视网膜 晶状体 2.模糊 更清晰 3.变厚 4.①注意用眼卫生;②用眼一段时间后注意休息;③不躺着看书,不在行驶的车辆上、光线不好的环境中看书;④饮食均衡,不挑食、偏食。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感官→大脑→认知 ↓ ↓ 保护 结构、功能 (大脑、小脑脑干) (司令部) ↓ 保护、开发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实施后填写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保护感官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提出问题的基础是对感官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感官、大脑和认知的过程。明确感官对人体的重要性,在交流已知的简单的保护感官的方法后,具体到对每一种感官的保护提出进一步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近视是大多数学生关心的问题,为什么会近视?怎样避免近视?这些都是关于近视与眼睛的结构、用眼习惯及其他生活习惯等因素之间关系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学中可先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明确眼睛成像的原理以及近视现象是晶状体凸度改变造成的。再结合对儿童不良用眼习惯、偏食习惯的资料以及晶状体厚度不能有效调节的原因说明,对近视的成因形成综合的认知。这时,再由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说明科学用眼、保护眼睛的方法和措施就有的放矢了。 最后在迁移应用中,运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和学习保护各种感觉器官的多种方法和措施。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保护感官的方法措施也许能够说出一些,但是不一定能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官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眼睛近视。大多数学生也关心近视眼的问题。至于近视眼的病理学生模糊不清,教师需要通过实验、收集资料等途径帮助学生理解,认识到保护眼睛、科学用眼的重要性。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晶状体与成像的关系、近视的成因和保护感官的方法。 科学思维:在比较中认识感官对认知世界的重要性,知道怎样保护各种感官。 探究实践:在体会感官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如何保护眼睛等感官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提升提出问题的能力。 态度责任:结合近视成因来认识科学用眼,树立健康生活意识。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列举保护各种感官的方法。 难点:了解近视成因。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知识回顾,提出问题能通过复习上节课知识提出一个现实性、普遍性较高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本能不能近视的成因与预防能揭秘近视形成的基本原理,能找到导致近视形成的原因,列举保护视力的方法。能基本能不能怎么保护其他感官能收集有关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的资料,讨论、总结保护各种感官的方法,并以适当形式交流。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名称:知识回顾,提出问题教师活动1 1.复习上节课知识:大脑是如何把不同感官感觉到的信息汇集起来并认识事物的? 2.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后,你对感官认知事物有怎样新的认识?(播放视频) 教师: 我们沐浴在外界环境刺激的海洋中,大脑对事物的认知离不开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的共同作用。缺少任何一种感官,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都是非常困难和痛苦的。 举例:对于先天性的盲人来说,由于之前就没有看到过这个世界,因此视觉上的感知是不存在的,他们不能理解色彩是什么。 3.怎样保护我们的各种感官呢? 4.眼睛是人认知世界的主要窗口。眼睛保护不好,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5.阅读下面的资料,你能提出哪些需要探究的问题? 【资料】 据2023年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大学生近视率为90%。从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情况来看,近视高发的年龄段已从8-12岁提前至6-10岁。近视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 教师提炼学生问题: 为什么会近视?怎样避免近视?学生活动1 各种感官受到物体的刺激后,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 观看后交流 (1)要注意避免强光、强噪声等过强的刺激,以免受伤。 (2)要注意卫生,避免感觉器官发生感染。 会造成近视 提出自己的问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复习上节课知识,引导学生提出一个现实性、普遍性较高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环节二:近视的成因与预防教师活动2 1.想一想,眼睛是怎么看清物体的? 教师: 晶状体就像照相机里的镜头(凸透镜)一样,对光线有屈光作用,使看远或看近时眼球聚光的焦点都能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 2.引导做实验:晶状体与成像 (1)向学生提供实验器材 3倍和5倍放大镜、纸屏、蜡烛 (2)边演示边讲解实验方法 ①将纸屏(模拟视网膜)、3倍放大镜(模拟晶状体)、蜡烛依次竖直摆放在桌面上,并保持高度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 ②使放大镜与纸屏相距15厘米,移动蜡烛,直到纸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测量并记录蜡烛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③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保持位置不变。重复步骤2。 (3)实验结果与成因分析 (5)实验讨论 当换成5倍放大镜后,怎样才能在纸屏上呈现清晰的图像? 3.近视眼,看远处的东西看不清,看近处的东西才能看清。根据实验,解释其中的原因。 4.晶状体为什么会变厚?查阅资料,说说造成近视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讲解: 眼睛的睫状肌可以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从而使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不健康的用眼方式会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使晶状体过度变厚,从而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形成的原因。 (1)不健康的用眼方式有哪些? (2)造成近视的原因,除了用眼方式不正确外,还跟饮食有关。 5.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眼睛?提供教材图片帮助学生思考。学生活动2 我们用眼睛观察物体时,眼球中的晶状体把物体的像清晰地呈现在视网膜上,我们就能看清物体。 分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和老师一起分析 蜡烛靠近放大镜 晶状体变厚了 阅读资料回答: (1)长时间用眼后不注意休息 (2)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过近 (3)躺着看书 (4)在行驶的车辆上看书 (5)在光线不好的环境中看书 阅读资料回答: 一些儿童和青少年有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导致体内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 和维生素E,以及铬、钙、锌等元素,因而易患近视。 (1)保持眼睛周边卫生,风沙天气减少外出。 (2)眼离书本1尺,胸离桌面1 拳,手离笔尖1 寸。 (3)每20~40 分钟远眺片刻,让眼睛适当休息。 (4)定期检查视力,预防近视。 (5)不要躺着看书或玩手机。 (6)在光线柔和、均匀、稳定的环境中学习。 (7)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 (8)保证充足的睡眠。 (9)坚持做眼保健操,缓解眼部疲劳。 (10)发现近视,及时就医。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模拟实验和搜集证据等途径揭秘近视形成的基本原理,找到导致近视形成的原因,列举保护视力的方法。环节三:怎样保护其他感官教师活动3 1.如何保护听力。结合不同的场景,你有什么建议? 第一组: 第二组: 2.如何保护皮肤。观察图片,想想人们是怎么做的? 3.如何保护鼻子。 教师讲解科学清洗鼻腔方法 (1)器材准备 洗鼻器、洗鼻盐、37℃左右的温水 (2)清洗方法(教师演示) ①倒入一包洗鼻盐 ②倒入37℃左右的温水至指定刻度 ③盖上瓶盖摇匀 ④用口均匀呼吸,让盐水从一侧鼻孔经鼻腔流过另一侧鼻孔 提示学生:在家长看护下操作。学生活动3 不要用硬物掏耳朵 远离噪声场所和爆炸现场 用耳机收听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 不要长时间接打电话 切勿将两个鼻孔同时捏住擤鼻涕 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时不宜乘飞机 远离烟酒和耳毒性药物 发现耳朵不适或听力受损应及时就医 注意防晒,防止晒伤 按时睡觉,促进皮肤自我修复 勤洗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冬天注意保暖,防止皮肤冻伤 (1)避免用力擤鼻子 (2)不要用硬物挖鼻孔 (3)掌握科学的洗鼻方法 (4)需要时佩戴口罩。活动意图说明:能收集有关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的资料,讨论、总结保护各种感官的方法,并以适当形式交流。
7.板书设计 保护感官 长时间不健康用眼、挑食或偏食→睫状肌收缩痉挛→晶状体变厚→物像模糊→缩短物体与晶状体距离→近视产生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填空题 1.眼睛的睫状肌可以调节________的厚度,从而使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能在________上形成清晰的像。 2.不健康的用眼方式会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使晶状体过度变厚,从而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这就是________形成的原因。 二、选择题 1.下列做法能保护感官的是( ) A.长时间在长途列车上看书,充分利用所有碎片时间学习 B.避免将两个鼻孔同时捏住擤鼻涕,不用硬物掏耳朵 C.长时间在烈日下运动,不注意防晒 2.大脑对事物的认知离不开眼、耳、鼻、舌、皮肤等各种( )的共同作用。 A.感觉器官 B.味觉器官 C.嗅觉器官 3.下列哪些做法对我们的感官会造成伤害( ) A.在光线柔和、稳定的环境中看书 B.用耳机长时间听音乐 C.生活中注意皮肤的防晒、防冻 4.近视大多是由于用眼不科学而引起眼球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的结构是( )。 A.晶状体 B.角膜 C.视网膜 三、判断题 1.按时睡觉可以促进皮肤自我修复。( ) 2.我们不能经常用手抠鼻孔,更不能用硬物挖鼻孔。( ) 3.做眼保健操对保护视力不起作用。( ) 4.要想让眼睛不受伤害,风沙天气我们应减少外出。( ) 5. 缺少任何一种感官,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都会是不全面的。( ) 【参考答案】 晶状体 视网膜 近视 二、BABA 三、√√ √√ 作业布置:根据我们对眼睛的研究和收集到的资料,总结保护眼睛的方法,制作保护眼睛的科普小报或宣传板报。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视觉以及近视眼形成原因的探究。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很多宣传保护眼睛的方法都没有真正帮助学生理解并让学生自觉执行。当了解了近视形成的原因,对症去梳理科学用眼的方法、提出保护眼睛的建议,才会让他们自发地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因此,对保护感官的宣传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只有究其根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