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之叹:伯乐,遇之我幸,失之我命——23《马说》的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千里马之叹:伯乐,遇之我幸,失之我命——23《马说》的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2 20:3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千里马之叹:伯乐,遇之我幸,失之我命
——《马说》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听故事,谈感想
一日,伯乐见一匹马拉盐车而上山,其马瘦弱,蹄伸膝折,灰汗交流。伯乐大惊,知道此为名曰骐骥的千里马,立即将其解下,脱衣为马披上,此马仰首而鸣,声达于天,如金石之声。伯乐买下此马,精心饲养,一年后,此马体形如龙,毛色闪亮,两目如炬。齐、秦诸国遣使持金来购,伯乐谢绝,将它赠给墨翟。墨翟乘此马翻山越岭,如行平地,世人方知伯乐为良马之知音。
同学们听了这个历史故事对骐骥的命运有何感想?是谁改变了它的命运?如果没有遇到伯乐骐骥的命运又会如何?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马说》也是论说千里马的,它又会遇到怎样的人呢?
二、学习课文:读课文,析形象
(一)生结合文下注解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二)小组合作,思考探究:
1.千里马在文中还有哪些提法?作者采用多种提法有何好处?
还有名马、马之千里者、是马、其、之等提法。使行文富于变化,直称严正,暗称委婉,代称简洁。
2.奴隶人不识千里马(不知马)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奴隶人的做法又会给千里马带来怎样的影响或伤害?请结合全文作具体分析。
策之(代千里马)不以其道(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之(代千里马)不能尽其才(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鸣之(音节助词)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影响与伤害: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屈辱而死、壮志难酬)
3. 千里马除了内在深藏的千里之能外,还有无与常马不同的外在表现或特征呢?联系开头的故事和本文内容,请大家想一想为何伯乐能发现千里马而奴隶人却不能?
外在表现:“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伯乐能够根据骐骥的虽瘦弱、蹄伸膝折、但仍灰汗交流拉盐上山的表现看出他的非同寻常的毅力,从此马仰首而鸣,声达于天,如金石之声的表现,明白它非同一般,毅然决然地买下并精心饲养。而奴隶人“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使得千里马“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只会执策临之,辱没摧残那些非同常马者。
三、知人论世:悟感情,明主旨
1.由此可见,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如文中所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而千里马的悲剧正在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奴隶人的骄横愚妄只会摧残辱没千里马,让它们(骈死于槽枥之间)这让作者悲愤至极,自问自答感慨道:“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这篇文章仿佛在论千里马的遭遇,又仿佛不只在说千里马。请大家看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阅读提示中相关介绍:韩愈年轻时,曾几次上书给当朝权相,希望得到重用,以展才志,但都被冷落)。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由此可见本文运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作者用千里马比喻人才,把愚妄浅薄、不是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奴隶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人才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形象地表现了人才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和不幸的处境,不平之意,悲愤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四、拓展阅读:读短文,谈看法
1.书后“思考探究四”
2. 阅读《龙说》说说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观点。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元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注释:本语段作者以龙喻明君,以云喻贤臣,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佳作链接:蒋昕捷《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 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简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