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园地三 小儿垂钓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园地三 小儿垂钓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2 23:0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小儿垂钓
胡令能
导入
今天我们要一起去钓鱼啦!
需要怎么做呢?
创作背景
这首诗据说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诗人简介
胡令能(785-826年),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其诗语言浅显,构思精巧,生活情趣浓厚,现只有4首诗流传于世。
解题
一个小孩子在河边钓鱼。
小儿垂钓
初读
自由朗读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初读
结合注释,
发挥想象力。
初读
节奏划分
节奏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解诗意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字词解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解诗意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赏析
“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侧坐”不是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
赏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
赏析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
赏析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垂钓
问路
1.诗中的“稚子”描绘了什么?
思考
“稚子”指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2.诗中的儿童是什么形象?
思考
聪明、机警。
主旨概括
这首诗以生动地笔触描绘了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特有的心理和情态,使儿童天真可爱、机警聪明的形象跃然纸上,充满了童趣和生活气息。
再次朗读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拓展积累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枚《所见》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
描写儿童的诗句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小儿垂钓》。
2.收集描写小孩子的古诗。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