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生词
2学会总结事理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
3能够筛选信息,提炼答案
4辨析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5赏析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特点
请好好数数,图中共有多少个黑点? 请好好数数,图中共有多少个转动的大飞轮?落日的幻觉作者介绍黄天祥京报集团高级记者、专职阅评员
中国科普记协会长
全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会长
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理事长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读组成员
长期担任《北京晚报》科普专
版负责人及《北京晚报》科教部主任
。 大家先来欣赏一组图片(注意强光刺眼)长河落日西山落日大漠斜阳落日彩霞峡谷黄昏山中仙境夕阳与湖光读一读幻觉 吟咏 绮丽 绚丽
殷红 变化多端 蔚蓝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huàn) (yínyǒng)(qǐ) (xuàn)
(yān) (wèi)
(bó ) (yǎnyǎn)1.默读课文,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这篇文章主要介绍日落时一些自然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再读课文,思考问题落日的幻觉集中在哪段?落日的幻觉具体有哪些?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思考课后问题一,并根据表格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5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太阳的颜色深黄、殷红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太阳好像变大了
日落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穿透能力最大。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眼睛的叠合效应
光线折射的原理
未说明原因,各种仪器观察证明其实并没有真的变大
作者为什么能这么清晰的告诉我们这些知识呢?
(提示:从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方面考虑)深黄、殷红
神秘的暗弧、亮弧
迷人的紫光
落日变扁
落日变大
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眼睛的叠合效应
光线折射的原理
未说明原因
现象本质逻辑顺序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1、第2段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 。
2、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 ,在内容上起着???????????????????????? 的作用。
3、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5、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的?
1、第二段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
是:??????????? ??
2、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 ,在内容上起
着???????????????????????的作用。
过渡句?? 承上启下 重点研读 合作探究生动形象,使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更强
描写
3、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这样写的好是??? ?????????????????????????????????????????????????????????????????????????????????????????????????????????????????????????
4、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举例子、作比较 增强可信度,有效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 ???????????????????????????????????????????????????? ?????????????????????????????????????? ????????????????由于地球表面……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重点研读 合作探究5、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
什么顺序?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 小游戏:请判断图片中出现的是文章的第几自然段的内容,是落日的哪一种幻觉。第4段:落日颜色深黄、殷红,是因为日落时大气层增厚,而波光较短的黄色和红色光则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这是光线散射原理。提示第6段:日落时肉眼看见的太阳是扁的,这是光线折射原理。 第7段: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很多。这一段没有说明原理,而是用仪器观察以及实际生活中的照相证明,所谓变大其实也是一种幻觉,而不是太阳真的变大了。提示第5段:暗弧和亮弧的产生,既有光线散射原理,同时也是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高层和低层密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光线的暗和亮;而美丽的紫光,则是人眼的叠合效应造成的。 提示辨析说明方法
课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子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如: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 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好处是 增强文章的可信度,更具体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使读者信服)。
第6段“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 所以…… 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好处是用准确的数字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太阳变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体现出说明文的准确性,更使读者信服。)品析语言:说明文的语言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的。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是说明的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作者通常采用生动说明,其方法有:1)多用描写性的语言。2)善用各种修辞。3)巧用富有感染力的词。 课文原句: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
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改 句: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
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这样替代,行吗?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观赏
日出的人都会赞叹;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
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
这样替代,行吗?
课文原句: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
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改 句: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
是近黄昏”的诗句。
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
关于落日我们还能想到哪些诗词名句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 《黄鹤楼》
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 李商隐《登乐游原》
6、荷笠带斜阳,青山独远归。 ——唐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宋 范仲淹《渔家傲》8、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南宋 李清照 《永遇乐》9、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唐 刘禹锡 《乌衣巷》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 王维 《使至塞上》 11、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明朝 杨慎《临江仙》 12、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宋 范仲淹的《苏幕遮》
1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sè)半江红。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14、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宋 李觏(gòu)《乡思》读一读谢谢大家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