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写作
学会记事
学习目标
培养留心生活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掌握叙事作文的写作顺序,对叙事的六要素要 熟记于心。
能够把叙事六要素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以运 用,并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独立地完成叙事作 文,做到思路清晰、中心明确。
技法点播
记事作文是较简单的作文体裁,但容易被学生写成“流水账”。这是因为学生在写这类文章时,过于偏向“叙”“记”,而忽视了叙事作文中的“情”“议”。如何消灭“流水账”呢
六要素交代清楚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只有把这几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记叙文中,对时间和地点的交代要灵活对待。通常情况下,要根据文章的内容予以安排。时间可用某年某月某日表示,也可用自然时令或节日表示,还可用景、物去表示,如“三月五日”“暴雨过后”“当荷花开了的时候”等。当然,叙事六要素的顺序也 不是千篇一律的,要根据文章内容及结构进行灵活的安排。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落实记叙文中的六要素,都必须交代具体,决不能含糊其词。
事情经过写具体,重点突出。
任何事情都有起因,它是事情全过程的“头”;
事情的经过是记叙的主体,是表现文章主题的重要部分,因而也是笔墨着力的重点,要具体、详细地写清楚、写完整;
结果在文章中举足轻重,它是鉴别文章完整与否的显著标志。如当代作家莫怀威在《散步》中对一家人散步的起因和结果都只用了寥寥几句进行概括,而对“我”的儿子和“我”的母亲之间走大路还是小路的分歧进行了详细的叙述,突出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记叙条理要清晰
常见的叙述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动笔之前,要想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写作时可以适当地分段,这样可以使文章层次清楚。如《散步》一文就是采用顺叙的方法,按起因、出现矛盾、解决矛盾、结果来写,显得条理清楚。
写得有感情
文章要写得有感情,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事 说发自内心的话。例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回忆了几件与母亲有关的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宇里行间渗透着对母亲的挚爱与怀念,以及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读后令人感伤不已。我们写作记事文章的时候,也要记真实的事,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切忌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
如《秋天的怀念》一文,“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痛苦,“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表明母亲不放心“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朴素的语言包含着真挚的感情,感染了读者。我们在写作文时可有意识地模仿课文的写法。
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词语或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
锤炼语言
下面这段文字记事过于简单,读起来让人兴味索然。请你帮作者“添枝加叶”,把它写得丰满、生动一些。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佳作展示
那天放学,我觉得饿极了,飞快地跑回家。快到家时,突然,我一脚踩空,整个身子一下趴到了地上。疼痛感顿时冲进了我的大脑,我挣扎着爬起来,看到左手擦破了一层皮,校服也磕破了。我蹲下身,捂着腿,流下了眼泪。可是谁来安慰我呢?我只好拍拍身上的土,忍痛朝家走去到了家里,妈妈一开门,看见我的样子吓了一跳,急忙问:“你怎么了?伤哪儿了?痛不痛?快让妈妈瞧瞧!”爸爸听到妈妈的声音,赶紧过来扶住我,问.“怎公摔的?严重吗?还能走路吗?”我听到他们的话,委屈得哭起来。爷爷奶奶听到哭声,从厨房里跑出来,一人拉着我的一只手看,见只是破了一点皮才放心,但奶奶的眼眶已经红了:“看把我孙女疼的!”她又对爸爸说:“还不快去拿药,傻看着干什么?”等我上好药,奶奶和妈妈还一个劲地嘱咐我:“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走路要加倍小心。”我听了她们的话,心里感到暖暖的,伤口似乎一点也不疼了。
亲情真是疗伤的灵丹妙药呀!
修改后的片段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很明白,并且加人了细节描写,把自己摔跤的惨状和家人
的关切都写得很生动,此外还描写了自己的心理活动,突出了主题。
教师点评
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为题,先将题目
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
少于300字。
听到爷爷去世的噩耗,我哭了整整一夜。①
全家人都以为我是太舍不得爷爷,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后悔,是痛恨我自己!②与爷爷相聚的机会一次又一次被我轻易放弃了,而我却浑然不觉!爷爷病情恶化,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起初,我两三天去看次爷爷。爷爷每次看见我,虽然不能说话,但脸上一直挂着笑容。③之后,正好赶上期中考试,我连着一周没去看爷爷。
那一次,我真后悔
揭示 自己哭了整整一夜的原因。
点题
写出爷爷见到“我”的欣慰之情,也暗示爷爷病情严重。
细节描写
以“哭了整整一夜”写出自己的悲痛之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开篇设置情境
爸爸时时提醒我:“去看看爷爷吧,爷爷想你了。”而我每次都说:“今天事情太多,明天吧。”这一句“明天吧”我不知说了多少回。于是看爷爷的时间从星期日拖到星期一,又从星期一拖到星期二。后来才知道,我正在一点点失去和爷爷见面的机会。④也许是老天爷看到我这样大生气了,终于不再给我机会,星期四就把爷爷带走了。⑤
照应上文“—次又一次被我轻易放弃”,同时为下文抒写自己后悔的心理埋下伏笔。
前后照应
爷爷坚持“护送”“我”上学,“我”却没能“护送”爷爷走完生命的最后程,前后对比,更突出“我”的后悔之情。
前后对比
结尾点题:结尾抒情,表达自己的悔恨之情,点明主旨。
从我刚上小学时起,爷爷就每天都接我回家,我都上到小学四年级了,他还是照旧。其实从学校到家里只需十分钟,而且不用过马路,我完全可以和同学一起结伴回家。可爷爷偏说现在汽车、自行车不长眼,非要“护送”我回家他才放心。如今,我本来可以“护送”爷爷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可爷爷却先走了.现在想想,如果我常去看爷爷,让爷爷开心快乐,也许爷爷就不会走得这么早。“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浅品的道理我今天才真正理解,我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点醒悟。
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以后,我会把这个教训讲给我身边的朋友听。我要告诉他们:要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机会,不要等失去了才去后悔 ⑥
教师点评
叙事清楚。文章所写的事情不是集中在一天发生的,因此,作者以爷爷去世当晚自己懊悔的心情为主线,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方法,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连缀起来,叙事清楚。
感情真挚。作者讲述了由于自己一拖再拖,失去和爷爷见最后一面的机会这一经历。文中还插叙了爷爷生前对自己的呵护,爷爷的细心与自己的粗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深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思念和痛悔之情。
A
明记叙要素
B
传真情实感
C
会锤炼语言
D
学会记事
E
文无定体
F
改革创新
什么是“叙事的波澜”
何为故事?我们也来说文解字:
故=古+文 ,用文字写“古时”的事。一秒之前发生的事均可以是故事。
事=用自己的嘴(口)讲有曲折、有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
何为好故事?
就是有曲折、有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这就是叙事的波澜。
它的科学解释是,叙事的波澜,就是指根据材料的特点,应用特定的方法,抓住读者的心理,让文章的故事情节有起伏,造成一定的艺术效果,给读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那么,怎样才能在作文时叙事有波澜?我认为首先是选材问题,就是我们要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情来写,第二,文章的波澜也取决于写文章的技巧。
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叙事要有波澜的写作技巧。
中考作文叙事有波澜技巧指导
悬念法
悬念是叙事时为吸引读者的好奇心而设置的“关子”。
悬念法包括“设悬”和“解悬”两步。先“设悬”,引起读者寻根问底的兴趣;后“解悬”,解释事情原委和结局,使读者的期待得以满足。
文段示例
开头写妈妈问“我”玩具到哪儿去了 “我”说收起来了;接着妈妈又问“我”放在哪儿了,并要“我”拿出来让她看看,当她看出“我”在撒谎后,又怀疑“我”是不是拿出去卖了。在妈妈的一再追问下,“我”只得说出:送给好朋友万芳了。“我”为什么要把爸爸从非洲带回的这么名贵的工艺品送给好朋友万芳呢 万芳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这就是悬念。
悬念法可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增强艺术感染力。
抑扬法
为了刻画人物、表现事物,故意从相反处落笔,造成其表面特征与内在本质的互相背离,然后表现其内在本质。
可以欲扬先抑,也可以欲抑先扬。
运用抑扬法,可以形成波澜,使读者在抑扬转化之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得到更多的审美享受和思想启迪。
运用抑扬法要注意掌握好抑扬转化的火候和分寸。先写的是不重要的、非本质的方面,是为后写其本质的方面做铺垫,不可喧宾夺主,不可本末倒置。
3
2
1
4
意外法
叙事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让读者造成判断上的失误;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突然揭晓出乎意料的结局,使读者心头一震,印象格外深刻,把对事件意义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巧合法
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碰巧相遇或相合,使矛盾骤起,或突然得到解决,从而产生文势的起伏曲折。
以莫泊桑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举例:
菲利普一家去哲尔赛岛旅行,恰巧在同一艘船上遇到了于勒在卖牡蛎,见他穷困潦倒的样子,就视而不认,一家人乱作一团,像躲瘟神一样。
运用巧合法要注意巧合应该合乎情理。否则,就会失去真实性。
误会是一方对另一方意图和行动的误解。文章设置误会,然后便在误会的基础上构建情节,最终消除误会。
误会法
去小三峡旅游,遇到一个帮旅客挑行李的少年。让他挑行李,讲好了四元钱,但是没有零钱,给了他五元。少年要去换零钱,没让去。
第二天这少年又要来给挑行李,我却误认为这孩子昨天多得了一元钱,今天还想多得,坚决不让他挑。
这时少年涨红着脸说:“大哥,别误会,今天我是不要你的钱的。昨天你给了那么多,一个晚上我都没睡好,想着今天来给你提东西,送送你!”他急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这一误会,使我非常惭愧,认为自己玷污了一个少年天真无邪的灵魂。读到这里,读者不是比文章里没有误会更受感动吗?
文章举例:
张弛法
与弛表现为情节发展过程中紧张与舒缓的对立统一。
“张”就是用快速流动的笔法记述紧张激烈的情节、场面;“弛”就是用缓慢流动的笔法叙述轻松平缓的内容。
这样,张弛穿插,可使文章有起有伏、错综变化。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