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夏兴佳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主要内容,积累易考词语。
品味文中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先生”的形象,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疏通文章,抓住文章特点,学会具体、有序的描绘景物的方法。
把握文章主旨,掌握顺序叙事的写法。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踏实走好人生路。
走近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背景链接
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他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心情“空洞、芜杂”的一年,所以“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鲁迅写了一些回忆旧事的文章来排除苦闷,寻求慰藉。
这十篇回忆性散文以“旧事重提”为总名,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结集时改题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3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内容:记叙了鲁迅从的童年生活经历。
2
1
第一部分(第1-8段):回忆在百草园游戏玩乐的快乐生活。
第二部分(第9-24段):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学习的生活。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表明了作者由幼时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
“从……到……”表明文章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点明文章写的两个地方的生活: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三个方面
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有趣的动植物
雪地捕鸟
神奇的传说
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有没有矛盾
不矛盾
“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
而“似乎”,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
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第1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3
丰富的景物
2
1
为什么百草园是乐园?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5
4
神秘的传说
有趣的捕鸟
读3-6段“美女蛇的传说”,回答:
故事的教训:使作者觉得“做人之险”。
六要素 课文
时间 先前
地点 古庙里
人物 读书人、老和尚、美女蛇
起因 读书人晚上听到一个美女叫他
经过 老和尚识破了秘密,帮助读书人治美女蛇
结果 美女蛇被老和尚治死了
阅读课文第7-8段,并思考问题: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作用: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写法: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雪后的百草园有什么好玩的?
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
“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是“我'从老师和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
“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
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01
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02
第九段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三味书屋的反感之情。
03
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三味书屋环境
(第10段、第17段的描写)
由于鲁迅对三味书屋十分熟悉,很有感情,所以描述的竹门、匾、梅花鹿等虽只寥寥数语,也使读者如亲目所睹。
文章中怎样写寿镜吾先生
“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
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11)
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14)
先生最初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16)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19)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23
寿镜吾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
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
教学生捧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
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不太束缚学生。
四个片段
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段再现了怎样的私塾教育?
提问“怪哉”一虫的事。(12—16)
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去自寻乐趣。(17—19)
师生读书的场面。(21—23)
学生做游戏,画画儿。(24)
对比
百草园 三味书屋
学习环境 开阔、优美 封闭、压抑
教书先生 亲切耐心的长妈妈和闰土的父亲 死板、冷漠的老先生
学习内容 自然景物、故事、捕鸟:神奇有趣 不懂的古文:枯燥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
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
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
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1
2
3
课堂总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