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雨的四季
走入文本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飘洒的雨丝,走进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走近作者
刘湛秋,生于1935年,籍贯安徽芜湖,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他的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和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代表作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等,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雨
刘湛秋认为,现代生活使人们“活得很累”,他提倡“轻诗歌”、“轻松散文”、“轻松的生活方式”,主张“以轻对重,以轻对累”,于己“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为劣境所苦”,也就是以平常心看待荣华富贵与利害得失,心似如水明镜。淡化貌似严肃、正经的说教所带来人僵化、刻板、不近人情的生活方式。他的抒情散文《雨的四季》正是在这种思想意识下产生的。
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文章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①):开门见山,作者直接表明对雨的情感——喜欢。
第二部分(②~⑤):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特点,表达了对雨的赞美之情。
第三部分(⑥、⑦):照应开头,抒发对雨的赞美之情。
高邈:高而远。邈,遥远。
造访:拜访。多用于书面。
掩饰:遮盖修饰使人看不出真相。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积累字词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多用于书面。莅,到。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迫不及待:紧迫得不容等待。
课文解读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喜欢雨”的原因有哪些。
雨给作者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
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
春雨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作者没有直接描绘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段文字写了春雨给万物带来 的变化,是间接描写,展现了 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间接抒 发了对春雨的爱恋之情。
夏雨
春雨“洗淋”万物,夏雨却“浇灌”大地,准确写出雨的不同特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
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秋雨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①、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②、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
冬雨
……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③人间。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①。
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②。
而近处池畦③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④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
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
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研读第二部分,分析、概括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生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三部分在文中的作用。
上 文 写 雨, 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到这一段改称“你”?
内容上:交代我爱恋四季雨的原因,表达了对四季雨的喜爱之情。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深化主旨。
采用呼告的修辞,便于更直接表情达意和抒情,这是作者情感达到了高潮。
解读课文
如何理解本文中的“雨”的形象。
解读课文
春雨的特点:美丽且娇媚
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狂
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稳
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
文章开头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喜欢雨的原因?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雨给作者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跃;
雨给作者的感情带来滋润:
雨给作者的思想带来流动;
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
说说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在内容上,开篇点题,直抒胸臆,抒发了对雨的喜爱之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在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排比:运用排比句式抒发情感,充分表达了对雨的热爱之情。
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在第⑥段改成“你”?
这里将第三人称改换为第二人称,如同和雨面对面交谈,便于直抒胸臆。作者将“雨”拟人化,使之亲切可感。人称的变化使雨的形象更加亲切自然,能更直接地表达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知识链接
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作用: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等。
第二人称以“你”“你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
作用: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接对话和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增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第三人称以“他”“他们”等第三者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
作用: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表达,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写作较自由、灵活,便于叙事和议论。
品读第⑦段: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与开头相呼应,结构严谨。点明并深化主旨,抒发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
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
抓住景物特征
调动各种感官
巧妙运用修辞
精心锤炼词语
正侧描写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