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年 级:四年级
学 科:小学科学
Lessons Process
说课过程
教学分析及目标制定
1
4
实验器材改进
2
课程实施
3
反思与自我评价
教学分析及目标制定
PART ONE
1.1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
四年级上册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1 教材分析
耳的结构和功能
1
观察耳朵的结构图。人的外耳、中耳和内耳主要有什么作用?把预测记录下来。
感受耳郭的作用
2
用纸卷成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一听微弱的声音;拿掉喇叭,再听一听。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
3
模拟鼓膜的振动。在“鼓膜”的上面放少量细沙或纸屑,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观察“鼓膜”是否发生振动。
1.2 目标制定
实验目标
1.通过对人耳模型的学习,认识人耳的结构。
2.通过模型探究,了解耳郭与鼓膜的作用。
3.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爱护耳朵,保护听力。
实验重点:认识人耳内部结构及其功能。
实验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和原理。
实验重难点
实验器材改进
PART TWO
PART TWO
感受耳郭的作用
1
2.1教材中的实验
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
2
连贯性
整体性
2.2改进的实验装置
30cm
80cm
50cm
正视图
俯视图
2.3实验创新对比
原实验装置
探究耳郭的作用
1、人体无法发出两次同样大小的声音
2、人耳无法清晰地判断实验结果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1、将鼓放置在标尺上,固定拉动橡皮筋距离
2、采用激光将实验结果可视化
新实验装置
原实验装置
探究鼓膜的作用
1、将不易见的振动可视化
新实验装置
平面镜
2、用刻度纸将其量化
课程实施
PART THREE
创设情景
揭示课题
认真观察
初识结构
运用模型
探究功能
发散思维
拓展研究
3 教学过程
3.1 创设情景 揭示课题
教师播放音乐
学生用手捂住耳朵和不捂耳朵对比声音的大小
我们是通过耳朵听到声音的
3.2 认真观察 初识结构
同桌互相观察耳朵
完成耳朵拼图
课前查阅资料
3.3 运用模型 探究功能
耳郭
鼓膜
外耳道
3.3.1 观察人耳模型
通过观察完整的实验教具,学生写出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图
3.3.2 鼓膜的功能
结论一: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换为振动
3.3.2 鼓膜的功能——声音大小实验演示
3.3.2 鼓膜的功能——声音大小实验结果
3.3.2 鼓膜的功能——声音远近实验演示
3.3.2 鼓膜的功能——声音远近实验结果
结论二:鼓膜的作用是外界不同的声音通过外耳传到鼓膜,鼓膜会产生不同的振动
3.3.3 耳郭的功能——有无耳郭实验演示
3.3.3 耳郭的功能——有无“耳郭” 实验结果
结论三: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音
我们要如何保护耳朵?
3.4 发散思维,拓展研究
思考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
兔子的耳朵又长又大有什么作用?
反思与自我评价
PART FOUR
4 反思与自我评价——创新点
量化
刻度尺可以准确测量拨动橡皮筋的距离,同时刻度纸可以量化激光光斑的振动范围,这使我们的实验更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
1
完整化
完整化的实验模拟方式更贴近小学生的思维,有利于课程的学习。
可视化
运用激光将实验结果可视化,使鼓膜振动的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从而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学科融合
本课堂中运用了音乐、美术、物理等多学科融合,体现跨学科的资源整合。
3
2
4
2
激光光斑定格困难
教具稳定性差
鼓膜的振动速度非常快,导致激光光斑振动快,在课堂上无法进行实时定格捕捉,只能提前录制好视频。
环保型教具,实验时不太稳定。
4 反思与自我评价——不足之处
1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