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8课 童年》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8课 童年》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08-23 10:3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概 况 教师: 班级: 学科:美术 内容:第18课《童年》 课型:要素组合
目 标 教学目标:1大目标:学生在对艺术作品欣赏的同时,了解不同社会时期的变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时光的美好与幸福,从而珍惜现在的生活。2小目标:课堂中,利用观察描述、对比分析、分组讨论、游戏表演等多种方式,分析作品的内容及艺术表现形式,感受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所表达的不同历史背景,能够从环境、服饰、动作、表情等方面对画面进行描述、分析和评述。
教学重点:通过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环境等方面传递信息,学习对画面进行描述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关键项:童年 观察 美术语言
内容提要 T 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流程性检测主要范畴 前测:说童年,生自行回忆自己最近发生的故事(预设:90%生均能说出简短的小故事)中测:五幅艺术作品引入,分别从不同角度,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启发欣赏,初次渗透美术专业语言,生成符合孩子身心特点的美术评价语。(预设:有的问题,有些学生不能够答出,师适时的引导概括总结。而不强迫生说出正确答案)后测:学生根据不同美术形式分享故事。,(预设:有的生的语言表达不到位,让其余生多分享呈现) 一、师语言引导,直入主题—童年二 故事引导油画作品赏析二—1师出示抗日战争照片,语言引入作品背景,师生共同分析作品。二—2环境引导分析二—3故事分享讲述作品三师引导说出西藏奴隶的背景故事,对比欣赏,引出国画作品。三—1从背景故事体会珍惜现在生活三—2 构图魅力体会四、年画作品赏析四—1看作品说故事四—2年代分析,体会清代作品魅力。四—3生模仿人物动作雕塑作品感受五—1雕塑作品动态感受五—2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体会。六、童年蜜糖罐作品分享六—1学生童年摄影作品分享六—2生自由发言分享七、艺术实践—博物馆作品感受七—1生欣赏展架作品,PPT出示要求。七-2生分享感受七—3师小结 12113121221113215311(机动) 师语言直入主题(听+想+讲)PPT出示课题《童年》Q1二、爷爷奶奶的童年,PPT出示《战斗中成长》(看+听+想+讲+静)Q1二—1师语言介绍及照片出示,情节引导赏析。Q1问1、这是一天什么时候?问2、他们是去打仗还是打仗归来?问3、他们打赢了吗 师小结:原来这画的是在一个下午打胜仗归来的画面。 二—2环境引导分析Q1师:背景中的庄稼你认识吗?北方的哪个地方?师小结:一幅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信息,只要你认真观察,就一定可以发现。 二—3引导生故事分享讲述作品。Q1 师小结欣赏作品注意“观察”。 Q1 三师引导说出西藏奴隶的背景故事,对比欣赏,PPT出示《翻身奴隶的儿女》《考试》(看+想+听+讲+动+做+静)Q1三—1 看到认真学习的七个西藏小朋友,你想说点什么?师小结人人平等,珍惜现在。Q1三—2画家把画面中两幅画中小朋友们摆放的位置一样吗?有什么区别?Q1师小结同一种表现形式的不同构图效果,并强调以后对构图会有更多的学习和体会。Q1四、年画作品赏析,师导语,童年不仅学习丰富的知识,我们还有好多好玩的游戏。Q1(看+想+讲+动+静)四—1快看,图片上这些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呢?生根据图片描述图片故事。Q1四—2他们是哪个年代的小朋友?从哪里看出来?生回答观察图片中孩子的衣服,师补充点讲。Q1四—3师引导,年代不同,快乐相同,谁愿意模仿画中小朋友的快乐?师总结概括,并肯定清代作品的艺术价值。Q1雕塑作品欣赏,师引导童年不仅有好吃还有好玩的。五—1他们在吃什么?你能用语言说说他们的动作吗?生表述,感受立体造型。Q1五—2这种美术语言和油画、国画、年画看起来有哪些不一样的感觉?Q1生回答前面那些都是“画”,这个是站在那里。师小结,概括雕塑特征,给我们立体感觉,动作刻画惟妙惟肖。Q1六、学生童年作品展示——童年蜜糖罐Q1(看+想+讲+动)六—1情景创设,大抽奖随机抽生表述自己的童年故事。Q1六—2生自由发言表述童年趣事。Q1师小结摄影是生活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化体验感觉。Q1七、艺术博物馆作品感受(看+想+听+讲+大动+做)Q1七—1生自行在教室内看、摸、讨论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PPT出示要求。Q3七—2生分享不同美术形式的感受及作品内容。Q3七—3师小结,并提倡生敢于尝试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Q1
板书设计 童年美术语言:油画、中国画、年画、雕塑、摄影观察 构图
注释或总评 注:Q1表示强化关键项次数一次,一节课达到9—13次强化为有效强化。看、听、讲、想、动、静、做这是课堂最基本七要素,包含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综合利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