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1 昼夜交替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1 昼夜交替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23 08:1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1.昼夜交替
新知导入
太阳东升,白昼开始;太阳西落,黑夜降临。白天过后总是夜晚,夜晚之后总是白天。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昼和夜不停地交替出现。
提出疑问
为什么地球上会有白天和黑夜?
白天是怎样形成的呢?
夜晚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新知讲解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2.学会设计模拟实验,对可能使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假设进行验证。
新知讲解
实验活动一:昼夜现象的形成
实验目的:研究地球昼夜现象的形成。
实验器材:手电筒、地球仪
实验方法和步骤:
1.关灯、拉上窗帘,创造黑暗环境。
2.打开手电筒,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并记录现象,完成实验记录表一。
安全提示
使用手电筒进行实验时,不要让手电筒发出的光直接照射自己或同学的眼睛,以免损伤视力。
模拟实验
实验记录表一:昼夜现象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结论:地球对着太阳的一面是 ,
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是 。






新知讲解
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呢?
猜想假设
昼夜交替的假说1:
地球自转
代表人物:
费罗劳斯
海西塔斯
猜想假设
昼夜交替的假说2:
太阳在绕地球旋转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
托勒密
提出疑问
对于昼夜交替现象
你认为哪个假说是对的呢?
你能参照实验活动一自己设计一个模拟实验吗?
模拟实验
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我的假设: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活动一:昼夜现象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地球昼夜现象的形成。
实验器材:手电筒、地球仪
实验方法和步骤:
1.关灯、拉上窗帘,创造黑暗环境。
2.打开手电筒,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并记录现象,完成实验记录表一。
研究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
手电筒、地球仪、便签纸、笔。
1.在便签纸上分别写上中国,美国。
2.在地球仪上中国的位置贴上便签纸(中国),美国的位置贴上便签纸(美国)。
3.关灯、拉上窗帘,创造黑暗环境。
4.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并用手轻轻的转动地球仪,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观察并记录现象,完成实验记录表二。
实验活动二:
安全提示
使用手电筒进行实验时,不要让手电筒发出的光直接照射自己或同学的眼睛,以免损伤视力。
验证猜想
实验记录表二:昼夜交替现象模拟实验




中国和美国交替出现在手电筒的照射范围内
得出结论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射到的地方处于白昼,没有照射到的地方处于黑夜,由于地球的自转,便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新知讲解
我们的模拟实验能够完全证明我们的假设吗?还需要搜集更多的证据吗?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傅科(1819—1868年),法国物理学家。
因为惯性。当钟摆摆动时,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它将保持固定的摆动方向。即使摆平面不改变,因为只受重力和拉力,傅科摆的旋转只是相对地表的运动,也就是说傅科摆不旋转,旋转的是地球。
傅科摆证明 地球在不停的自转
得出结论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从而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一圈刚好是一天。
课后练习
地球的自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