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时作业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时作业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8-23 09:4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时数:7 设计者:
第( 4 )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
课时目标 经历猜想与验证感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正确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感受数学中知识的联系与融合。
预习作业 算一算,想一想 10×4=5×3=20×4=5×30=40×4=5×300=80×4=5×3000=
1.计算这两组算式并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用图或文字表示)。 2.请举例验证你的发现。
课后作业 夯实基础 如果A×B=450,那么: (A×2)×B= (A÷4)×(B×8)= A×(B×9)= (在下面的○和□中填上符号和数字) (A÷3)×B= (A○□)×(B○□)=225 (A×5)×(B÷5)= (A○□)×(B○□)=0 2.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40×50与下面( )的结果相同。 A.40×5 B.4×500 C.50×4 D.40×500 两个因数的积是100,一个因数乘2,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 )。 乘2 B.不变 C.乘4 D.除以2 已知16×4=64,如果将其中一个因数换成32,那么积可能是( )。 A.128 B.256 C.512 D.128或512 二、能力提升 1.强强和他的小伙伴们打算购买8个果冻和12支雪糕,应付多少钱? 花圃改造: 原花圃尺寸如图所示,现将花圃的长增加了15米,宽增加到原来的2倍。 改造后的花圃的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如果将改造后的花圃都种上郁金香,每平方米种40棵,这个花圃一共能种多少棵郁金香? 三、创新拓展 丁丁和冬冬同做一道题,丁丁误将其中一个因数个位上的2看作了8,积增加了120,而冬冬则将另一个因数个位上的0遗漏了,算出来的结果为96,想一想,正确的算式到底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 课前作业安排了2组算式,学生通过对这8道题的计算能进行初步的自我探究,发现当一个因数不变,而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师在新授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两组算式,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慢慢完善学生对这条规律的理解。以图或文字的方式展示学生的想法,可以比较直观的体现出学生的知识起点,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情(学生观察时的顺序、角度等)。举例验证部分,既是一种初步的应用,也可以为课堂验证规律提供大量的素材。 课后作业安排了2道基础、2道变式应用和1道拓展。考虑到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已经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应用,在课后作业的设计时,大多考虑以课堂练习为原型,进行一定的变式或提高。 基础题1将乘数记为A、B,脱离了具体的数值也就提升了一定的难度。前3道算式为1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的类型,中间2道设计的是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最后2道则出示积,让学生自由填入合适的符号与数字,体现的是对这条规律的逆应用。虽然答案不唯一,但确实基于学生对这条规律的充分理解。 基础题2安排的是选择题的题型,安排了3道不同类型的选择题,其中(1)(2)题是我们在各种练习中常常出现的类型,紧紧围绕对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提升题设计的是基于生活情境的2道解决问题。提升题1学生一般会先求出每份数,再去依次算出果冻和雪糕的总价。因此在数据进行了考虑,希望学生联想到单价不变,侧重于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提升题2“道路改造”“花圃改造”属于这个课时中的典型应用题,学生需要对“增加了”“增加到”“扩大了”“扩大到”进行区分,考虑到书本做一做练习中已经对这类题目进行了初步的应用,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就进行了融合,需要学生充分理解题意,进行灵活应用。 创新拓展这道题学生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这种“看错”“算错”的题型学生已经接触了许多。这类题目更多是要透过表面看本质。将个位的2看做了8,其实就是一个因数增加了6。将个位上的0遗漏了,其实就是这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这道题只要学生能突破其中任何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也就一并算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