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拨与管理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中国公务员制度区别于西方公务员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公务员管理体制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中国共产党对公务员的管理起着领导与指导作用,需坚持的原则是( )
A.又红又专 B.任人唯贤 C.党管干部 D.德才兼备
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吏”称谓逐渐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务员”代替。1929年制定了《公务员任用条例》, 1930年中华民国考试院成立,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最高人事机构。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规定:“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这些举措 ( )
A.有效避免了任用亲信现象的出现
B.反映出公务员制度得到全方位推进
C.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D.为国民党专制统治提供了政策基础
3.1906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向来铨选,最重资格,但在君主专制国中,黜陟人才悉凭君主一人喜怒,至于社会共和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因为官吏是国民的公仆,必须十分称职,方可任用”。上述史料可用于实证( )
A.清末新政的宪政改革 B.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弊端 D.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4.下表是1984年体制改革前后部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情况的统计
统计范围
平均年龄(岁) 大学教育比例(%) 人员(数量)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部长和副部长 64 58 38 59 1000 300
国务院厅和副厅局长 59 54 35 52 5000 2500
党中央机关司长和副司长 66 62 43 53
党中央机关局长和副局长 60 54 50 56 600 000
(含中央
级干部) 400 000
(含中央
级干部)
省委书记、省长及副省长 62 55 20 44
从上表可看出,当时体制改革的方向是( )
A.年轻化、知识化和精简机构 B.知识化、红色化和革命化
C.年轻化、知识化和现代化 D.年轻化、专业化和精简机构
5.1993年,国家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至此,我国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这(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完善了基层干部的选拔方式 B.严重削弱了党管干部的原则
C.利于推进国家政治文明建设 D.有效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6.如表是不同时期文官考试资格。其变化体现出( )
1913年北京政府所定文官考试资格 凡年满21岁之中华民国男子,均可报名
1931年开考的南京政府所定选拔委任职公务员的考试资格 ①师范及高级中学毕业生;②有同等学历,经普通检定考试及格者;③在教育行政机关服务满三年以上者;④高级小学以上学校教职员
A.选拔范围大为缩小 B.考试资格的公平性被弱化
C.考试的平等性增强 D.资产阶级垄断公务员职位
7.宋育德,江西奉新人,光绪三十年(1 ( http: / / www.21cnjy.com )904)进士,后由翰林院选派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次年回国后,授翰林院编修,加侍讲学士,回江西后任江西高等学堂监督。该材料可佐证,这一时期( )
A.留学成为获取功名的主要途径 B.近代文官制度逐渐建立
C.科举制改革适应了时代的发展 D.官僚队伍结构得到改善
8. 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宣布将5类干部新加入“问责”行列(如图所示)。该规定的颁布体现了( )21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干部选用注重实际从政能力 B.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加速
C.干部管理的民主化进程加快 D.中共强化党内监督力度
9.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经历一个变革并逐步完善的过程。下列是某同学对其相关知识的整理,其中对应关系完全符合史实的是( )21cnjy.com
① 1904年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标志中国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② 1913年 颁布《公务员任用法》 成为中国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
③ 1929年及后 公布《考试法》等法规 使孙中山文官考试的思想得以确立
④ 2005年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标志着新中国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
A.① B.② C.③ D.④
10.江苏省淮阴县1912年调查:渔 ( http: / / www.21cnjy.com )沟乡有私塾 38 处。县城亦有数十处,是公办小学的五六倍。 《吴江县志》云: “民国建立后,新式学堂逐渐推广,但私塾仍大量存在. 少数私塾开始仿学校设置国文、算数等科,分堂讲授。”据此可知,当时江苏地区( )21·cn·jy·com
A.传统私塾在教育转型中发挥作用
B.政府重视传统教育的发展
C.近代教育与传统私塾的本质相同
D.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有限
11. 《奏定学堂章程》颁行后,朝廷无力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付社会对教科书需求数量、种类的激增。因此政府鼓励私家编纂,许以经济利益以应学堂之需。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官修与私纂并存、以私纂为主的教科书流通的局面。这表明( )www.21-cn-jy.com
A.私学地位得到提升 B.新式教育蓬勃发展
C.学堂选官获得认可 D.清廷政治权力式微
12.1913年1月,北洋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府公布了《文官任用法草案》,确定文官任用资格主要有两项:第一是考试。第二是经历。“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这表明北洋政府( )
A.民主政治的确立 B.选拔官员考试和资历并重
C.摆脱了封建束缚 D.避免了人才选拔徇私舞弊
13.1919年10月,北洋政府举办了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这场考试 ( )
A.由考试院主持 B.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下实行
C.允许女子参加 D.依据《文官考试法草案》进行
14.下表为清末新政时期选官制度变革的部分史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年份 文件 主要内容
1901年 《学堂选举鼓励章程》 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1903年 《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 对留学日本的归国毕业生,承认他们在日本政府合法注册的学校取得的文凭,并给予科举出身,优予官阶
1904年 《奏定学堂章 程 》 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为五等, 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役以官职或得以升学
A.晚清时期新旧选官制度并存 B.学堂选官已成为主要选官方式
C.中国选官制度已进入新阶段 D.选官更加强调开放性和平等性
15.19世纪60年代以后,国民逐渐认识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业教育离不开美术。1902年,清管学大臣张百熙在拟订学堂章程中正式提出“中小学都设有图画课”的问题;1904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格致、图画、手工皆当视为重要科目”。清政府重视美术教育(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受到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 B.照搬西方实业教育模式
C.顺应了民族工业发展要求 D.应对民主革命高涨形势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5年,英国财政部首先设立常务次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做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令,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的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律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朝野于急迫 ( http: / / www.21cnjy.com )救亡中质疑科举“无用”,认为西学“有用”,并将西方分科之学奉为圭臬。清末新政官制改革中,各部院与直省纷纷选调学堂学生和留学回国人员,均以事功及专门知识、技术为选官用人主要标准,摒弃了隋唐以来选材用人重视人品道德,及对圣贤义理阐释践行的传统。这一矫枉过正的偏颇之举,以浮躁和急功近利为特征,对百年来学风、官风与世风均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
——摘编自关晓红《晚清选官任用之标准及新趋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这一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清末新政官制改革”的具体表现,并简析这一改革所“产生的难以估量的影响”。www-2-1-cnjy-com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举成功地将知识分子从专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政权的批评者发展成为自己的同盟军。科举规定凡士子皆可以“投碟自应”,以自由报考方式参与竞争和接受挑选。考试内容虽几经演变,儒家经典始终是考试内容的主体。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多级,为防考官子弟与一般人士入同场考试出现不公,创造了“别头试”“弥封”“锁院”“誊录”等防弊之法。21*cnjy*com
——摘编自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
材料二 在《中华民国临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约法》明确写入“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北京政府颁布新官制,构成了民国文官考试制度运行之基础。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公布《考试院组织法》。民国考试还废除了妇女和所谓“贱民”的应考限制。考试内容既包括各学科基本知识,也关注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任命人员之正式经过考试者,亦千万人难觅一二。”
——摘编自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与科举制的不同。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文官制度以西方近代文官制度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蓝本,继承传统科举的某些因素,历经多次改革。孙中山提出考试权独立的治国理念,认为官吏为国民公仆,要通过考试最用一切官员,并对其严格监督。1912年,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设铨叙局负责文官的考录、升迁、任免,拟定《文官考试令》,构建起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框架。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考试法》。在考试内容方面,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共计23科,后增加机织、染色、商业等科。但实践中,考试和任用脱节,其实施几十年录取人数不过千人。蒋介石执政后,更为党务、军务人员进入文官队伍大开方便之门。在地位方面,考试任职的文官在薪酬和升职上不如其他途径进入文官系统的官员。从对知识分子的吸引力方面看,民国文官制度尚不如科举制度。2·1·c·n·j·y
——摘编自徐萍《从进士科举到文官考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时期文官制度改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国的公务员制度
【解析】【分析】又红又专是“文革”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拔政府人员的原则之一,A错误;
任人唯贤不是中国公务员制度区别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本质特征,B错误;
所学可知,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党管干部是中国共产党对公务员的管理起着领导与指导作用,需坚持的原则,C正确;
德才兼备 不是中国公务员制度区别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本质特征,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本质类材料选择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考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培养了学生的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依据所学知识即可。
2.【答案】C
【知识点】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
【解析】【分析】A、结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学知识,这些举措实施后,仍出现任用亲信的现象,排除A;B、结合所学知识,“公务员制度得到全方位推进”表述不准确,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1929年制定了《公务员任用条例》, 1930年中华民国考试院成立,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最高人事机构。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通过制定条例和法律,对官员选拔作出了较为细致的规定,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突出的是官员选拔,并没有为国民党专制统治提供了政策基础,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民国时期文官制度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来源:21cnj*y.co*m】
3.【答案】B
【知识点】学堂选官与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国向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铨选,最重资格……至于社会共和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因为官吏是国民的公仆,必须十分称职,方可任用”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孙中山主张通过铨选来选官,这是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体现,B正确;
A错误,材料只涉及孙中山个人的思想,不涉及清末新政改革;
C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与材料不相符;
D错误,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学堂选官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中国向来铨选,最重资格……至于社会共和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因为官吏是国民的公仆,必须十分称职,方可任用”。【出处:21教育名师】
4.【答案】A
【知识点】中国的干部制度
【解析】【分析】由材料数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1984年体制改革后干部平均年龄普遍小于改革前,这说明干部队伍年轻化;1984年体制改革后干部所受大学教育比例高于改革前,说明干部队伍知识化;1984年体制改革后部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人员数减少了,说明干部队伍精简化,故选A项;
表格数据不能体现“红色化和革命化”的改革方向,故排除B项;
表格数据不能体现“现代化”的改革方向,故排除C项;
表格数据不能体现“专业化”的改革方向,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的干部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属于数据型选择题,需要将数字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5.【答案】C
【知识点】中国的公务员制度
【解析】【分析】题干反映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的长期过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使公务员考录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这有利于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有利于推动国家政治文明建设,C项正确;
题干反映的是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完善,并没有涉及基层干部的选拔,A项排除;
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完善并不会严重削弱党管干部的原则,B项排除;
题干主旨是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未提到腐败现象,D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中国的干部制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意并联系选项逐一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学堂选官与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北京政府的规定仅限于男子,但南京政府的规定并没有性别限制,体现出平等性、公平性增强,C项正确,排除B项;【版权所有:21教育】
从男女均可参加考试看,选拔范 ( http: / / www.21cnjy.com )围扩大,虽然北京政府未对文化水平做出要求,但是事实上只有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才能考中,因此,对文化水平的限制事实上对报名考试的影响并不大,排除A项;
材料体现不出资产阶级的垄断,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选官制度,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近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学堂选官与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后由翰林院选派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次年回国后,授翰林院编修,加侍讲学士,回江西后任江西高等学堂监督”并结合所学可知,宋育德由翰林院选派日本学习政治和经济科,回国后授予翰林院编修和侍讲学士,并后任江西学堂监督,该事件可以看出清末因为科举被废,留学生回国授予官职,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官僚队伍结构,D项正确;
不能通过材料表明留学成为获取功名的主要途径主要途径,排除A项;
材料无法看出近代文官制度建立,排除B项;
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晚清政治制度,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中国的干部制度
9.【答案】C
【知识点】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考试法》使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得以确立,③正确,C项正确;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是学制改革,不是选官制度改革,①错误,A项错误;
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标志着中国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②错误,B项错误;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而非开始推行,④错误,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晚清时期、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的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21*cnjy*com
10.【答案】A
【知识点】学堂选官与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据材料可知,私塾仿新式学堂设置国文、算数等科目,在教育转型中发挥作用,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未反映出政府的重视,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传统教育与近代教育本质不同,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民主科学思想的倡导是在1915年新青年运动时,而且与材料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近代新式学堂教育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1.【答案】B
【知识点】学堂选官与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因此政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鼓励私家编纂,许以经济利益以应学堂之需。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官修与私纂并存、以私纂为主的教科书流通的局面”分析可知,材料教科书的撰写多元化,有利于促进新式教育的发展,A正确;
A错误,材料只涉及私人撰写的教科书,不涉及私学的地位;
C错误,材料强调教育的发展,不涉及选官;
D错误,与材料论述主旨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教育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缓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因此政府鼓励私家编纂,许以经济利益以应学堂之需。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官修与私纂并存、以私纂为主的教科书流通的局面”。
12.【答案】B
【知识点】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第一是考试。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是经历”“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分析可知,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下,考试与资历并重,B正确;
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文官制度,无关民主政治的确立;
C错误,材料中不能看出文官制度摆脱了封建束缚;
D错误,材料只涉及选拔标准,并不能说明其“避免了人才选拔徇私舞弊”;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北洋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时期的文官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第一是考试。第二是经历”“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2-1-c-n-j-y
13.【答案】D
【知识点】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91 ( http: / / www.21cnjy.com )9年10月,北洋政府举办了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等信息可得出,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文官高等考试举行过两届,D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北洋政府时期文管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而非考试院,A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提出的“立法、司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法制体制,而北洋政府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利益,没有实施“五权宪法”,B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北洋政府颁布的《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联系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确立的相关史实去分析归纳即可。
14.【答案】A
【知识点】学堂选官与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15.【答案】C
【知识点】学堂选官与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解析】【分析】A、结合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知识,题干涉及的是美术教育并非美术流派,排除A;B、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的美术教育适应的是中国实业发展的需要,并非照搬西方教育模式,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 1904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格致、图画、手工皆当视为重要科目’。 ”可知,国民认识到实业教育离不开美术,在清朝大臣拟定学堂章程和清政府颁布的学堂章程中对于美术课的重视真是适应了实业发展的需要,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美术教育与民主革命的形势没有关系,其适应的是实业的发展,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清末重视美术教育的原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6.【答案】(1)特点:考试录用、中立、常任。
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 (或者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国家治理的需要 (或者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原有制度存在弊端;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
(2)表现: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选官和留学生毕业生选官制度。
影响:中国选官制度进入新阶段;采用分科教育的方式,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但也导致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
【知识点】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西方文官制度及其影响;学堂选官与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解析】【分析】(1)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材料“ 1805年,英国财政部首先设立常务次官,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的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可得出考试录用、中立、常任。原因:由材料“ 1805年,英国财政部首先设立常务次官,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及所学可得出工业革命的推动(或者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由材料“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做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令,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的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及所学可得出国家治理的需要(或者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原有制度存在弊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
(2)表现:由材料“清末新政官制改革中,各部院与直省纷纷选调学堂学生和留学回国人员,均以事功及专门知识、技术为选官用人主要标准,摒弃了隋唐以来选材用人重视人品道德,及对圣贤义理阐释践行的传统。”及所学可得出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选官和留学生毕业生选官制度。影响:由材料“清末新政官制改革中,各部院与直省纷纷选调学堂学生和留学回国人员,均以事功及专门知识、技术为选官用人主要标准”及所学可得出中国选官制度进入新阶段;采用分科教育的方式,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由材料“这一矫枉过正的偏颇之举,以浮躁和急功近利为特征,对百年来学风、官风与世风均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可得出导致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其建立原因,理解清末新政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7.【答案】(1)特点:笼络人才,维护专制统治;开放性原则;考试内容单一(知识本位),以儒家思想为主;逐级筛选;程序严格,公平公正。
(2)不同:考试的法制化(有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律保障);考试权的独立(由专门机构负责);平等性和开放性增强;考试内容的现代化,重视实用能力;借鉴西方教育、文官考试思想和实践;不再是选拔和任用官员的主流方式。
【知识点】科举制;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
【解析】【分析】(1)设问是概括中国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科举考试的特点。特点:根据材料“科举成功地将知识分子从专制政权的批评者发展成为自己的同盟军”可知,中国科举制笼络人才,维护统治;根据材料“以自由报考方式参与竞争和接受挑选”可知中国科举制具有开放性原则;根据材料“考试内容虽几经演变,儒家经典始终是考试内容的主体。”可知,中国科举制考试内容单一(知识本位),以儒家思想为主;根据材料“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多级”可知中国科举制逐级筛选;分类考试;根据材料“为防考官子弟与一般人士入同场考试出现不公,创造了“别头试”“弥封”“锁院”“誊录”等防弊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科举制程序严格;公平性。
(2)设问是分析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与科举制的不同。不同:根据材料二“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写入“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可知,民国时期文官制度与科举制相比考试有法律保障;根据材料二“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可知,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与科举制相比考试权是独立的;根据材料“民国考试还废除了妇女和所谓“贱民”的应考限制。”可知,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与科举制相比等性和开放性增强;根据材料二“考试内容既包括各学科基本知识,也关注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知民国时期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的现代化,重视实用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时期的考试制度借鉴西方教育、文官考试思想和实践。
评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时期的考试制度与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体现了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带有明显的社会转型的特点;有利于人才选拔和政府工作效能的提高;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为后世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理论设计与实践实施脱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国科举考试的特点,理解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与科举制的不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8.【答案】(1)借鉴西方并保留传统;有法令保障;设置专门机构;考试内容涉及范围广;录取人数少。(任答3点)
(2)积极:提高官员素质;建立比较公平的官员选拔制度;推动政治近代化等。(任答2点)
局限:考试和任用脱节;不能充分吸引知识分子;国民政府维护专政的工具等。(任答1点,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
【解析】【分析】(1)解题时材料“民国文官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以西方近代文官制度为蓝本,继承传统科举的某些因素,历经多次改革”可知,借鉴西方并保留传统;根据材料“1912年,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设铨叙局负责文官的考录、升迁、任免,拟定《文官考试令》,构建起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框架”“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考试法》”可知,有法令保障、设置专门机构;根据材料“在考试内容方面,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共计23科,后增加机织、染色、商业等科”可知,考试内容涉及范围广;根据材料“但实践中,考试和任用脱节,其实施几十年录取人数不过千人”可知,录取人数少。
(2)解题时需要辩证地分析归纳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先可以从积极方面,民国的文官考试严格,有助于提高官员素质;文官考试程序相对完善,建立比较公平的官员选拔制度;文官考试有助于推动政治近代化等,其次从局限性方面归纳,如依据材料“考试和任用脱节,其实施几十年录取人数不过千人”可知,考试和任用脱节;根据材料“从对知识分子的吸引力方面看,民国文官制度尚不如科举制度”可知,不能充分吸引知识分子;根据材料“蒋介石执政后,更为党务、军务人员进入文官队伍大开方便之门”可知,国民政府维护专政的工具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文官制度相关史实的准确理解与认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