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3 11:0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一个人看见小孩子掉进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恻隐之心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强调(  ) 21教育网
A.格物致知 B.内心反省 C.心外无物 D.天人感应
2.一位理学家提出“心即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切己自反,改过迁善”,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该理学家(  ) 2-1-c-n-j-y
A.被朱熹批评其理学过于“支离”
B.推动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
C.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D.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3.《水浒传》中,宋江临死前对李 ( http: / / www.21cnjy.com )逵说道:“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死”。宋江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
A.孔孟之道 B.老庄学说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4.明太祖曾以通俗文风亲自编订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诰》,收录了 236 个案例(判例),颁之郡县,规定“每里置塾,聚徒教颂”,强令全体臣民讲读遵守,并将这些案例“撮其要略,附载于律(《大明律》)”。这些举措(  )
A.有利于法律向社会基层普及 B.以加强中央集权为首要目的
C.推动了中华法系的正式确立 D.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
5.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宋代开始出现妇女缠足现象
B.宋明理学推动妇女缠足比率上升
C.明末以来妇女缠足比率持续下降
D.民国成立后妇女缠足现象彻底消失
6.《唐律》中规定:诸祖父母、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诸居父母丧,生子及兄弟别籍、异财者,徒一年。诸养子,所养父母无子而舍去者,徒二年。若自生子及本生无子,欲还者,听之。这些规定意在(  )21*cnjy*com
A.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B.削弱宗法统治的权威
C.维护家庭的伦理孝行 D.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
7.北宋政府允许儒家经典大量刊 ( http: / / www.21cnjy.com )印,而对于天文图谶、明教经像、边机时务、法令、历书、会要、实录等图书则明令禁止出版。北宋政府此举旨在(  )
A.引导儒学复兴运动的开展 B.垄断印刷行业的新技术
C.完善科举考试的内容体系 D.使出版业贯彻国家意志
8.学者陈寅恪说:“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
A.打破南北对峙实现了国家大一统
B.从倡导儒学复兴到理学的形成
C.词和曲逐步取代格律诗既有地位
D.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开始南移
9.唐庚,字子西,眉州人,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子西文录》中记载:“蜀道馆舍壁间题--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在后来的《朱子语类》卷九三《孔孟周程》中也引用了这句话。这一时期,人们把孔子塑造为“至圣先师”。这说明当时(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B.儒学社会基础牢固
C.南方文人地位提高 D.尊孔读经得到提倡
10.某思想家认为,学校之盛衰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到天下之盛衰,“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而当下的学校“科举嚣争,富贵熏心”,学校议政辅政功能丧失。据此可知,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1.理学产生于北宋,是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是一个以“理”为核心的,非常成熟完备、精深的新儒学体系。这里的“新”主要体现在 (  )
A.儒学自产生以来长盛不衰 B.受到了佛教、道教的挑战
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趋势 D.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
12.南宋时,朱熹对《吕氏乡约》的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稍加修改,定名为《增损吕氏乡约》。开篇指出:“事亲能孝,事君能忠。夫妇以礼,兄弟以恩,朋友以信。能睦乡邻,能敬官长,能为姻亲。与人恭逊,持身清约,容止庄重,辞气安和。衣冠合度,饮食中节。凡此皆谓之德”。《增损吕氏乡约》的推行(  )
A.确立了理学的主导地位 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实现了乡约与法律合流 D.阻碍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13.古代有学者认为,周孔与宋 ( http: / / www.21cnjy.com )儒的根本区别在于:宋儒“只教人明理”,而“孔子则教习事”;他还认为只有“能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据此可知,该学者(  )
A.主张重建儒家伦理规范 B.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
C.力图冲破周孔儒学束缚 D.推崇重利轻义价值观
14.有学者认为,唐代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入宋以后,其文化精神及动态亦转趋单纯和收敛,尤其是南宋,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几近停滞状态。该学者的认识是基于宋代(  )
A.对外交往几近停滞 B.理学强化了民族本位
C.科举制度逐渐僵化 D.固守传统的华夷观念
15.朱熹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性至善完美,气质之性有善有恶。由于掺杂了气质之性,使得宝珠蒙尘,而教育在于变化气质,在于复性,所以要去除蒙蔽,灭人欲,回复完美至善的天命之性。黄宗羲强调后天的学习,学习“善”的知识,养成至善的性。两位思想家(  )
A.都强调学习对完善人格的作用 B.理论内容、形式上的主张不同
C.都重视“天命”对人生的影响 D.都认为人性之初以“善”为主
二、材料分析题
16.材料:邵雍(101 ( http: / / www.21cnjy.com )2-1077),字尧夫,北宋理学家、数学家、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颓、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年少时才智出众,康陈激扬,欲求取功名。在苦读中他叹息道:“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宋仁宗皇枯元年(1049年),邵雍自共城迁居洛阳,以打柴为生,亲自烧火做饭以侍奉父母,并为自宅起名为“安乐窝”,自号为“安乐先生”。宋仁宗嘉祐时,皇帝下诏求散失的贤才,西京留守王拱辰把邵雍上荐应诏,任命他为将作监主薄,但他无意于仕途,拒绝了庙堂,选择了山林,刻苦为学,勤于研究。程颖为其所做的墓志铭里称,邵雍的学问纯正统一而不杂乱,就邵雍所达到的境界,可以说是安且成矣。www.21-cn-jy.com
——摘编自《宋史 列传 邵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邵雍成为“北宋五子”的社会环境。
(2)根据材料,概括邵雍作为一代名士体现的精神价值。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概念,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许多复杂的解释,这里将其理解为在中国传统社会,即辛亥革命之前的所有社会形态中形成的文化,它们具有五个特征:一是萌芽和生长在中国的文化,即主体性;二是被中国人长期坚守的文化,这是传承性;三是符合人道主义原则的文化,这是普遍性;四是符合人类文明方向的文化,这是世界性;五是可以作为建构未来的文化,这是永恒性。
——摘编自方铭《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等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或多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特征,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表述清晰。)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21·cn·jy·com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王阳明认为人天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有良知,天理就在心中,不必外求,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意在强调内心反省,B项正确。
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意在强调融会贯通而明“理”,排除A。
心外无物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与题干不符,排除C。
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观点,强调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排除D。
故答案为: B。
【点评】解决本题理解题干“必然会动侧隐之心”“他必定会奔走呼救”意思,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心外无物。
2.【答案】C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于人生日常处通过内心反省来明理,因此C正确;
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A排除;
BD是程朱理学的成就,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在于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宋明理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答案】C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A.孔孟之道的伦理观未上升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三纲五常”的高度,故排除A;
B.老庄学说是道家学说,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B;
C.根据材料中“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可知,宋江言语充分体现了“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结合所学可知,这思想源自程朱理学,故选C;
D.陆王心学盛行于明朝以后,与宋江的故事时间不符,故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明理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适中。【出处:21教育名师】
4.【答案】A
【知识点】《大明律》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据材料“通俗文风”编订《大诰》,“每里置塾,聚徒教颂”“全体臣民讲读遵守”“撮其要略”可以得这些举措有利于法律向社会基层普及 ,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侧重于促使法律深入基层,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宋元明清是中华法系在发展中完备阶段,不是确立阶段,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没有涉及利用儒学经典判案或儒家伦理观念影响到判案结果,材料不能体现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大明律》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www-2-1-cnjy-com
5.【答案】B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理学强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纲五常,宋明理学推动妇女缠足比率上升,故B项正确。
妇女缠足现象出现在先秦时期,故A项错误。
从图示可以看出,清代妇女缠足比率在上升,故C项错误。
从图示可以看出,民国成立后仍存在妇女缠足现象,故D项错误。【版权所有:21教育】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宋明理学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促进了妇女缠足比例的上升。
6.【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古代法律体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律》规定禁止子孙分家分财,养子也不允许随意离开养父母,这些规定有利于维护家庭的稳定,依法保障子孙居家行孝,即维护家庭的伦理孝行,C项正确;
材料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A项错误;
这些法律规定客观上有利于维护家族的宗法统治,而非削弱,B项错误;
不允许子孙分家另立门户,不利于增加政府赋税收入,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法律制度与教化,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中《唐律》中的规定,结合所学从对家庭伦理孝行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宋元时期的社会变化;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北宋政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允许儒家经典大量刊印,而对于天文图谶、明教经像、边机时务、法令、历书、会要、实录等图书则明令禁止出版”表明北宋政府此举旨在使出版业贯彻国家意志,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2·1·c·n·j·y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北宋政府允许儒家经典大量刊印,而对于天文图谶、明教经像、边机时务、法令、历书、会要、实录等图书则明令禁止出版可以看出政府对科技的限制,进而得出结论。
8.【答案】B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强调的是唐朝的承前启后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之相符合的是B;
A错误,隋朝已经实现了南北统一;
C错误,“曲”是元朝文学的主要形式;
D错误,唐朝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但是唐朝和北宋的政治重心都在北方,没有南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唐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
9.【答案】B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儒家思想在汉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期已经成为正统思想,所以A选项错误;
根据材料”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意思是如果没有孔子,漫漫历史就会像黑夜一样,而且根据材料”在这一时期,人们把孔子塑造为“至圣先师”可以得出在这一时期孔子的地位崇高,儒家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所以B选项正确。
材料没有提及南方文人的地位上升,也没有体现尊孔读经的行为得到人们的大力提倡和推广,所以C、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学生要掌握宋代儒学发展的情况,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较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0.【答案】B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三代以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可以看出该思想家在批判在封建君主统治之下,学校的议政辅政作用丧失,甚至连养士育才的基本功能也没有了。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思想主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1.【答案】D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唐朝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道挑战,北宋儒学家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理学”。故答案为D项;
A项,儒学自产生以来长盛不衰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B项,受到了佛教、道教的挑战是理学形成的外因,排除;
C项,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趋势不能体现“新”,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 “理学 是一个以“理”为核心的,非常成熟完备、精深的新儒学体系。 ”结合理学概念进行分析即可。
12.【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乡约制度
【解析】【分析】儒家思想是宋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主流意识,朱熹修改的《增损吕氏乡约》内容都是儒家思想内容,所以其推行强化了社会主流价值,故选B项;
A、C项材料体现不出;
D项“阻碍”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宋代理学世俗化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事亲能孝,事君能忠。夫妇以礼,兄弟以恩,朋友以信。能睦乡邻,能敬官长,能为姻亲。与人恭逊,持身清约,容止庄重,辞气安和。衣冠合度,饮食中节。凡此皆谓之德”,体现了儒家的伦理道德。21cnjy.com
13.【答案】B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A.学者强调的并不是伦理规范 ( http: / / www.21cnjy.com )领域,排除A;
B.该学者批评宋儒,认为孔子之学“教习事”,主张“能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可见其倡导经世致用,B正确;
C.学者主张回归周孔,批判宋儒,排除C;
D.题干与重利轻义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关键信息,如“孔子则教习事”、“能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
14.【答案】B
【知识点】程朱理学
15.【答案】A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朱熹认为通过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让人去除蒙蔽,灭人欲,回复完美至善的天命之性。黄宗羲认为后天的学习能养成至善的性,由此可见两者都强调学习对于完善人格的作用,A正确;
题干显示朱熹和黄宗羲在理论上有相似性,排除B;
黄宗羲并未强调“天命”对人的影响,排除C;
黄宗羲并未提出人性本善的主张,排除D。
故答案为A【来源:21cnj*y.co*m】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传统儒学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通过分析材料可知二者都强调学习对完善人格的作用。
16.【答案】(1)重文抑武的统治政策;崇尚理学的社会风气;科举制的推行;兴学重教文化氛围浓厚。
(2)经世致用,安贫乐道,淡泊名利,潜心专研等。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1) 社会环境:依据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邵雍 (1012-1077)”并结合邵雍所处的时代背景从重文抑武的统治政策;崇尚理学的社会风气;科举制的推行,兴学重教文化氛围浓厚等方面分析
(2) 精神价值: 依据材料“他年少时才智出众,慷慨激扬,欲求取功名。在苦读中他叹息道:“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可知,经世致用;依据“邵雍自共城迁居洛阳,以打柴为生,亲自烧火做饭以侍奉父母,并为自宅起名为 ‘安乐窝’,自号为‘安乐先生’可知,安贫乐道,依据“宋仁宗嘉佑时,皇帝下诏求散失的贤才,西京留守王拱辰把邵雍上荐应诏,任命他为将作监主簿,但他无意于仕途,拒绝了庙堂,选择了山林,刻苦为学,勤于研究”可知,淡泊名利,潜心专研。
故答案为:(1) 重文抑武的统治政策;崇尚理学的社会风气;科举制的推行;兴学重教文化氛围浓厚。
(2) 经世致用,安贫乐道,淡泊名利,潜心专研等。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历史人物一邵雍。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邵雍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社会风气以及文化氛围等角度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邵雍的经历、思想以及活动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21*cnjy*com
17.【答案】示例1:特征: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统文化的普遍性。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核心,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在谋求人类的幸福,孔子所言忠恕之道即是仁道,而仁道以平等为基础,一切反人道主义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格格不入的,一切反对公平的文化不是《论语》中记载孔子言论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固穷”就是君子在穷途末路也要坚守底线,小人在困苦之中,可能就胡作非为了,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线意识,知止有定。这些文化符合人道主义原则,因此,具有遍性。示例2: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连续性,始终贯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核心思想,例如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了“仁“的性学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将之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儒学则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了仁政的理论,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是简单的承,而是在传承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发展创斯;董仲舒的天道理论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完成了思辨化和哲学化。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不断传承的文化并且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突破自我,不断创断。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程朱理学;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思想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主要考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通过材料信息,中国传统文化的五个特征,学生可以具体分析每一个特征的基本内容或结合特征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故答案为示例1: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性。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核心,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在谋求人类的幸福,孔子所言忠恕之道即是仁道,而仁道以平等为基础,一切反人道主义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格格不入的,一切反对公平的文化不是《论语》中记载孔子言论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固穷”就是君子在穷途末路也要坚守底线,小人在困苦之中,可能就胡作非为了,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线意识,知止有定。这些文化符合人道主义原则,因此,具有遍性。
示例2: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连续性,始终贯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核心思想,例如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了“仁“的性学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将之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儒学则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了仁政的理论,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是简单的承,而是在传承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发展创斯;董仲舒的天道理论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完成了思辨化和哲学化。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不断传承的文化并且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突破自我,不断创断。(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可根据材料提到的传统文化的五个特征任选其一,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本题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
18.【答案】(1)原因:通经致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于融汇各家,援佛入儒。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体系。21·世纪*教育网
(2)观点:宋代是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理由: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知识点】程朱理学;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1)原因: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分析可知,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根据“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得出:宋儒诸于融汇各家,援佛入儒。特征:根据“…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及所学知识可知: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体系。
(2)观点:根据“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得出:宋代是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应用等方面进行举例。
故答案为:
(1)原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于融汇各家,援佛入儒。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体系。
(2)观点:宋代是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理由: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宋代思想文化及科技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