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0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3 11:0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清末民国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中写道:“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下列有关汉武帝开拓疆域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任用卫青、霍去病攻打突厥,平定了突厥汗国
B.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
C.设立陇西、武威等郡,加强对河西走廊的控制
D.设置了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2. 下表为汉武帝统治时期(公元前 133-112年) 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下面对此表解读有误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时 间 主 要 事 件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 对匈奴开战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收复河套,同年颁布推恩令
元朔五年至元狩四年 (公元前124-前119年) 卫青、霍去病连续4次大战匈奴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同年实行盐铁专卖
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年) 统一货币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 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
A.反击匈奴的战争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B.出使西域使西域地区得到有效管理
C.采取经济措施为集中财力支援战争
D.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势力
3.端午节在魏晋南北朝被赋予纪念历史名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涵,如晋地纪念介子推,吴地纪念伍子背等。最终,以荆楚祭祀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龙舟竞渡、采艾插蒲等习俗也相继为各地人民所采用。端午节的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防疫和卫生意识的逐渐普及
B.民族融合与南北交流的趋势加强
C.中原地区民间风俗成为正统
D.儒佛道合流的局面促进思想趋同
4.唐王朝为了发展与少数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友好关系,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册封”是其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方式。下列少数民族首领,曾被唐王朝册封的是(  )21教育网
①大祚荣 ②骨力裴罗 ③松赞干布 ④耶律阿保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文物“直行铭文夔(kuí)凤镜”出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在洛阳西郊等地的东汉晚期墓葬中也有类似铜镜出土。对上述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21cnjy.com
A.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 B.丝绸之路沟通中外交流
C.手工业产品行销世界各地 D.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6.某学者提出,少数民族那种尚武勇健、 ( http: / / www.21cnjy.com )粗犷豪放之气遍布中原,汉民族受到极大的影响,使得魏晋以来的清谈柔媚之风一变而为悲凉慷慨、激越豪放之气。该学者的论述意在说明(  )
A.传统儒学思想的僵化和局限 B.民族交融对隋唐盛世的影响
C.对外交流促进思想文化转变 D.制度变化和创新的思想渊源
7. 清朝建立后,在新疆东部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行州县制;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维吾尔族中,实行“伯克制”;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在西南地区,沿袭明朝实行土司制度。这说明清朝(  )21·cn·jy·com
A.沿袭因俗而治的方式 B.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加强
C.边疆治理呈现多样性 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8.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 ( http: / / www.21cnjy.com )庙建筑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山庄正门“丽正门”用满、蒙古、汉、藏、维吾尔五种文字镌刻外八庙的碑文多用满、蒙古、汉藏四种文字书写。据此可知,这些历史文化遗存(  ) 21·世纪*教育网
A.推动了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
B.体现了清政府对边疆地区控制松散
C.反映出清代民族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D.见证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9.隋唐时期南北统一,而服装却分成了两类:一类继承了汉魏以来的汉式服装,另一类则继承了北齐、北周改革后的圆领缺静袍。这一现象(  )【来源:21cnj*y.co*m】
A.埋下了分裂的隐患 B.体现了民族大交融
C.冲击了服饰等级制 D.促成了思想多元化
10.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在大夏(都城在今阿 ( http: / / www.21cnjy.com )富汗北部巴尔赫)见到了邛竹杖、蜀布。大夏国人说,他们是从身毒国(古印度)购买来的。这一记述可以用来证明(  ) 【版权所有:21教育】
A.张骞正式开辟了丝绸之路
B.大夏国和身毒国贸易关系密切
C.“西南丝绸之路”早已开通
D.中国与中亚的贸易关系早就存在
11.明朝法律对边境关卡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茶贸易有严格规定:“凡犯私茶者与私盐同罪,私茶出境与关隘不讥(查问)者,并论死”。明朝政府实行针对茶叶的不定期的巡视监察制度;让西部边民以马为赋,实行茶马互易。这表明明代(  )21*cnjy*com
A.重视边疆地区的管辖 B.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
C.改善边疆民众的生活 D.推动内地与边疆管理一体化
12.图4为元朝八思巴文与汉文对照《百家姓》。这表明元朝(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仿照汉字创制蒙古民族文字 B.双语政策得到严格落实
C.蒙古官民大力提倡汉族姓氏 D.民族文化交流有所发展
13.先秦时期地理著作对中国西部边缘的记述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弱水”“昆仑”“流沙”等地名,这些地名源于神话和传说,没有确切的地理指向。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后,这些地名的定位日益明确;《汉书·地理志》可见金城郡临羌县有“弱水、昆仑山祠”,敦煌郡广至县有“昆仑障”。张掖郡居延县条载:“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这表明西汉时期(  ) 【出处:21教育名师】
A.疆土版图意识增强 B.华夏民族认同加强
C.汉文化向边疆辐射 D.丝绸之路促进交流
14.清朝在统一蒙古族地区后,实行了盟 ( http: / / www.21cnjy.com )旗制度。盟旗各自为政,互不统属。旗的基本设置是呈金字塔的层级管理体制,位于金字塔上层的是旗札萨克,旗札萨克负责旗内一般行政、军事等事务,从本旗王公贵族中选择,经理藩院上报皇帝任命,并由理藩院监管。这一-制度(  )
A.完全仿照八旗制度创制而成 B.体现了独特创新的治边智慧
C.激化了蒙古部族的利益冲突 D.扩大了民族地区自治的权限
15.明朝建国后,朱元璋分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同时,大力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守重兵。在南方边疆地区,明朝以卫所驻守各地,在卫所以外的边远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官府对其“不过岁输贡赋,示以羁縻”。以下对明朝边疆治理解读正确的是(  )
①解决了明朝内陆和边疆的危机 ②体现重北轻南、怀柔南方的特点
③将卫所制度和土司制度相结合 ④适应了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魏晋至隋唐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关于孝文帝及其改革,历来为史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所关注。《魏书》载“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学者蔡美彪研究得出“自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100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80余次”。历史学家朱大渭认为“孝文帝改革是西晋末年以来将近200年间北方民族关系大变动的一个历史总结。它以政权的力量,采取行政措施和法律形式,促使内迁的数以万计的鲜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同汉族更快地融合起来。”
——摘编自《魏书 高祖纪》、蔡美彪《中华史纲》、《朱大渭说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自古贱夷狄、贵中华”的理念,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
——摘编自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特征和孝文帝促使胡汉“更快”融合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该时期北方民族关系大变动给中国南方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统治者奉行的民族理念。结合所学,分别列举其对周边各部族采取的措施及其产生的整体效果。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榷场,即指宋、辽、金、元各在边境所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官府主导控制的对外贸易的市场,也称“官市”。辽朝开国之初俘获大量汉族及其他民族之民众,大力开发农业。太祖耶律阿保机基于南北经济早已密切联系以及安边绥远的目的,在统治的边缘地带设立了最早的榷场——羊城榷场(今河北省张家口市)。羊城榷场毗邻炭山之北的产盐区,地理位置比较重要。澶渊之盟后,宋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雄州、霸州、安肃军、广信军四榷场,辽也在南京道之新城及西京道之朔州南境等地设榷场多处,与宋朝互市。双方都在榷场设置专官监督贸易,征收榷税,密切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此后,宋、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
——摘编自程嘉静《辽代榷场设置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朝开国之初设立榷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设立榷场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221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今天中国的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方都在秦朝统一政权管辖下,并设有郡县加以统治。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继承秦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更加强大。汉朝在西域(汉朝以后对今中国甘肃敦煌以西地区的总称)置都护府,增设17郡统辖四周各民族,形成了包括今天新疆各族人民先民在内的疆域宽广的国家……经过秦朝的开创、汉朝的巩固与发展,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奠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疆域开拓与民族治理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B项正确;
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攻打的是匈奴,不是突厥,A项错误;
汉武帝设立武威、张掖、敦煌、酒泉四郡,加强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没有陇西郡,C项错误;
西域都护府设置是在汉宣帝时期,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的开疆拓土,解答本题需要识记汉武帝开疆拓土的举措,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疆域开拓与民族治理
3.【答案】B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
【解析】【分析】据材料“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避恶逐疫为主旨的端午节在魏晋南北朝被赋予纪念历史名人的内涵……最终,以荆楚祭祀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联系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与交流以及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时在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中,江南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可见“荆楚祭祀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是各地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结果,B正确;
材料提到,“以避恶逐疫为主旨的端午节……被赋予纪念历史名人的内涵”,可见“避恶逐疫”的主旨其实是有所削弱的,A错误;
荆楚一般指今湖北一带,不属于中原地区,且荆楚祭祀屈原之俗得到广泛认同不代表其它各地否定本地的习俗,C错误;
佛道合流的局面出现在隋唐时期,且各地采用荆楚之俗不能反映出儒佛道合流对思想状况的影响,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儒学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崇尚自然和张扬个性的玄学在士族阶层也非常流行, 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包容和开放的社会心态。2·1·c·n·j·y
4.【答案】A
【知识点】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情境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学可知,骨力裴罗被唐王朝册封为“怀仁可汗”,大祚荣被唐王朝册封为“渤海郡王”,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项。
松赞干布和耶律阿保机没有被唐王朝册封,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考生可结合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发展的特征及影响进行分析,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5.【答案】B
【知识点】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发展历程
6.【答案】B
【知识点】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数民族那种尚武勇健、粗犷豪放之气遍布中原,汉民族受到极大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气也影响到隋唐盛世的气象,故B项符合题意;
A项儒学思想与材料中民族融合的主旨不符,A项不符合题意;
C项材料的主旨是民族融合,不属于对外交流,C项不符合题意;
D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制度变化和创新,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的内容, 唐朝对外交往的影响,促进了唐朝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大大加强了中国同各国的友好关系以及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亚洲和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7.【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内陆边疆关系;清朝疆域的奠定与地方治理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清朝建立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新疆东部地区,实行州县制;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维吾尔族中,实行‘伯克制’;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在西南地区,沿袭明朝实行土司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建立后,在新疆东部地区,实行州县制;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维吾尔族中,实行“伯克制”;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在西南地区,沿袭明朝实行土司制度,这说明清朝的边疆治理呈现多样性特点,C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清朝沿袭哪个朝代因俗而治的方式,排除A项;
材料强调清朝边疆治理的多样性,“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加强”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
材料无法体现清朝边疆治理的效果“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边疆治理,解答本题需根据清朝的边疆治理进行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丽正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满、蒙古、汉、藏、维吾尔五种文字镌刻外八庙的碑文多用满、蒙古、汉藏四种文字书写”分析可知,材料中的历史文化遗存见证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正确;
A错误,材料中的历史文化遗存见证了我国的民族交流,但是并不能推动民族交流;
B错误,说法不符合史实;
C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化;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
9.【答案】B
【知识点】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隋唐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流行两大类服装,一种是传统汉服,另一种是融合少数民族元素的圆领缺骻袍,这体现了隋唐时期文化的包容与多元,也反映出此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B项正确;
材料现象有利于维护统一,而且服装的样式与分裂无关,A项错误;
材料只反映了隋唐时期的服装样式,无法说明服饰等级制被冲击,C项错误;
服装样式与思想多元化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隋唐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发展历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是从身毒国(古印度)购买来的”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中大夏国的“邛竹杖、蜀布”来自于印度,但是原产于中国,由此可以说明中国与印度、中亚等地的贸易关系早就存在,D正确;
A错误,材料不能看出张骞“正式”开辟丝绸之路;
B错误,材料不能看出大夏国和身毒国贸易“关系密切”;
C错误,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与西南等国存在贸易往来,但是不能看出“西南丝绸之路”早已开通;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外经济交往,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他们是从身毒国(古印度)购买来的”。
11.【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内陆边疆关系;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凡 ( http: / / www.21cnjy.com )犯私茶者与私盐同罪,私茶出境与关隘不讥(查问)者,并论死”“明朝政府实行针对茶叶的不定期的巡视监察制度;让西部边民以马为赋,实行茶马互易”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法律对边境关卡的茶贸易有严格规定,让西部边民以马为赋,实行茶马互易,这可见明朝重视边疆地区的管辖,A项正确;
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排除B项;
材料与边疆民众生活无关,排除C项;
材料内容得不出内地与边疆管理一体化,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代的边疆治理。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
12.【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元朝八思巴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与汉文对照《百家姓》”并结合所学可知,八思巴文与汉文有共同性,说明民族文化交流有所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D项正确;
八思巴文是仿照的藏文字母,而非汉字,排除A项;
材料内容体现了元朝八思巴文与汉文的对照的《百家姓》,不代表双语政策得到严格落实,排除B项;材料只是字体的比较,没有涉及蒙古官民对汉族姓氏的政策,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学生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重点考查民族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关键词,可以推导出正确答案。
13.【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疆域开拓与民族治理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后,这些地名的定位日益明确”“《汉书·地理志》可见金城郡临羌县有‘弱水、昆仑山祠’,敦煌郡广至县有‘昆仑障’。张掖郡居延县条载:‘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可知西汉时期强化了对边疆地区地理位置的设定,对一些领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疆土版图意识增强,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华夏即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的往来和密切联系中,其他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以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材料未体现华夏民族认同加强,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汉代疆土版图意识增强,与扩大汉文化的影响力无关,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未涉及丝绸之路的作用,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主旨的能力,理解西汉疆域治理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 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了盟旗制度 ”“ 盟旗各自为政,互不统属 ”“ 经理藩院上报皇帝任命,并由理藩院监管 ”等信息可得出,清代盟旗制度下盟旗各自为政,互不统属,旗札萨克由皇帝任命,理藩院监管,完善了蒙古部族的治理体系,强化了中央政府的集权统治,体现了独特创新的治边智慧,B符合题意;
依据题干信息可得出盟旗制度具有创新性,而非“完全仿照”,A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盟旗制度有利于缓解蒙古族的利益冲突,C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得出,盟旗制度不属于民族地区自治,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准确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清代盟旗制度,然后结合所学,综合判断出正确答案。2-1-c-n-j-y
15.【答案】B
【知识点】明朝的内陆边疆关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朝的边疆措施并未完全解决内陆和边疆的危机,表述不准确,①项错误;明朝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同时,大力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守重兵的举措体现了明朝治边政策借鉴汉唐边疆治理政策,以防守为主;在南方边疆地区,明朝以卫所驻守各地,在卫所以外的边远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官府对其“不过岁输贡赋,示以羁縻”表明明朝边疆治理中重北轻南、怀柔南方的特点,②项正确;“明朝以卫所驻守各地,在卫所以外的边远地区,推行土司制度”体现了卫所制度和土司制度相结合的特点,③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明朝内部边疆治理的信息,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关系不大,④项错误。故B正确,排除ACD;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明朝边疆治理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6.【答案】(1)特征:时间长;地域广;领域宽;胡化汉化双向性。
原因:深厚的汉文化素养;应对统治危机。
影响:士族专权、门阀政治;北农南迁,加快南方开发;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南北之间战争/淝水之战。
(2)理念:民族平等。
措施:突厥-军事打击、设置机构;吐蕃一和亲、会盟;回纥、靺鞨一册封。
效果:国力强盛;疆域拓展;边疆开发;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开发
【解析】【分析】(1)特征:根据材料一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息“嘉峪关的胡人牛耕画像”、“河西走廊的汉人胡事壁画”、“北魏大同的宽袖宽身北魏夫妇壁画”及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北方不同地区分别出现汉人与胡人在农业生产、生活、服饰方面的互相交流交融,说明民族交融的特征是时间长、地域广、领域宽、胡化和汉化的特征。原因:根据材料一“‘《魏书》载“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及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具有深厚的汉文化素养。根据材料一“‘孝文帝执政前近100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80余次’”,可知孝文帝要应对统治危机。影响:结合所学,从对南方经济的开发、东晋形成的士族专权、汉族与南方山区少数民族的交融、南北战争等角度分析。
(2)理念:根据材料二“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可知唐朝统治者奉行的民族理念是各民族一视同仁、民族平等。措施:结合所学,可知军事打击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机构。唐朝与吐蕃和亲,9世纪后期唐朝与吐蕃会盟。唐玄宗时册封回纥和靺鞨首领。效果:结合所学,可知从边疆地区的开发、疆域的拓展、国力的强盛、民族的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等角度分析。
故答案为:(1)特征:时间长;地域广;领域宽;胡化汉化双向性。
原因:深厚的汉文化素养;应对统治危机。
影响:士族专权、门阀政治;北农南迁,加快南方开发;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南北之间战争、淝水之战。
(2)理念:民族平等。
措施:突厥-军事打击、设置机构;吐蕃一和亲、会盟;回纥、靺鞨一册封。
效果:国力强盛;疆域拓展;边疆开发;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魏晋至隋唐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本题难度不大,学生集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17.【答案】(1)原因:政府巩固边境安全、扩大税收的需要;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南北方经济联系的密切;地理位置重要。 www.21-cn-jy.com
(2)影响:有利于边境地区安定和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民族交融的加深;有利于加强南北方经济文化联系;为宋、辽两国的长期交往奠定了基础。 www-2-1-cnjy-com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
(1)根据材料“辽朝开国之初,大力开发农业”,“南北经济早已密切联系以及安边绥远的目的,统治的边缘地带”,“地理位置比较重要”等信息和和所学知识较容易答出。
(2)简析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设立榷场的影响,应从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交流、两国关系等多角度回答。21*cnjy*com
故答案为:(1) 原因:政府巩固边境安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扩大税收的需要;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南北方经济联系的密切;地理位置重要。
(2) 影响:有利于边境地区安定和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民族交融的加深;有利于加强南北方经济文化联系;为宋、辽两国的长期交往奠定了基础。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榷场,即指宋、辽、金、元各在边境所设的由官府主导控制的对外贸易的市场,也称“官市”。辽朝开国之初俘获大量汉族及其他民族之民众,大力开发农业。太祖耶律阿保机基于南北经济早已密切联系以及安边绥远的目的,在统治的边缘地带设立了最早的榷场可以分析出政治、经济,等因素。
(2)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与宋朝互市。双方都在榷场设置专官监督贸易,征收榷税,密切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此后,宋、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可以得出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
18.【答案】论题:秦汉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阐述: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上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以后,又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和管理,拓展了中原文明的影响力。西汉时期,汉武帝在稳定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在对匈奴作战取得胜利以后,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与此同时,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了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西域都护府,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此外,西汉政府对东南沿海和少数民族地区也进行了有效管理,从而使得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加强。
综上所述,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奠定了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而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发展历程;张骞通西域及其影响;汉武帝疆域开拓与民族治理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形成了包括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新疆各族人民先民在内的疆域宽广的国家……经过秦朝的开创、汉朝的巩固与发展,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奠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拟定论题为秦汉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阐述可结合秦统一六国,征服南越地区、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派张骞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及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等史实进行说明即可,例如: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以后,又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和管理,拓展了中原文明的影响力。西汉时期,汉武帝在稳定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在对匈奴作战取得胜利以后,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与此同时,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了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西域都护府,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此外,西汉政府对东南沿海和少数民族地区也进行了有效管理,从而使得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加强。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而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秦汉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