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 )
A.颁布均田令 B.推行租庸调 C.废除井田制 D.实行两税法
2.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时期人口与人均耕地数变化情况。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租庸调制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B.两税法基本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一条鞭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摊丁入亩一定程度助推了人口增长
3.唐武德二年(619年)颁布的税制规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一丁租二石。若岭南诸州则税米:上户一石二斗,次户八斗,下户六斗;若夷獠(西南少数民族)之户,皆从半输”。这一规定( )
A.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 B.加快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变革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体现了灵活的国家治理方式
4. 自明朝宣德年间开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地为解决财税问题,先后推出了“鼠尾册法”“十段册法”“征一法”等赋役改革,这些赋役之法大多具有均平税粮、诸役合并、折银征收的趋势。1530年时任内阁首辅桂萼提出“编审徭役”的改革,是为“一条鞭法”。这表明一条鞭法的实施( )21cnjy.com
A.适应了社会转型需要 B.消除了赋役不均现象
C.得益于赋役改革推动 D.扩大了赋税征收范围
5. 唐太宗时颁“令有司劝勉民间嫁姿诏”,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中规定“量准户增多,以进考第”,“准户减少,以附殿失”,因此即使实际人口减少,官员也不削减户籍,成为“虚存户口”,照常征税。这反映了当时 ( )
A.精耕细作水平提高 B.赋税制度弊端显现
C.官员考核制度完善 D.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6.就国家立场而言,田租、徭役货 ( http: / / www.21cnjy.com )币化,简单而高效。尤其是徭役货币化,对农民而言,既省去了往返之劳,也有了选择的自由,尽管这个自由是有限的,但国家对农户人身控制的弱化是必然趋势,农民对国家的隶属历史地疏离。下列说法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A.相地而衰征 B.租庸调制 C.租佃制 D.一条鞭法
7.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监察御史朱克简在《题为停造无益之黄册事》中奏称:“臣等细查科臣移送旧造黄册,系崇祯十五年(1642年),竟预造至二十四年,其间户口多寡,皆预定遥度,原非确数。”由此可知( )【版权所有:21教育】
A.清朝因明朝“预造”而停造黄册
B.明朝官员为侵吞赋税而虚造黄册
C.明末赋税征收与实际户口数脱节
D.明末政治腐败导致户籍制度崩溃
8.下图是根据《通典》《册府元龟》等资料整理出的唐代各时期税收估算示意图(部分)。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①时期的税收折射了唐朝全盛时期的国力雄厚
B.②时期税收锐减的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乱’
C.③时期税收的增加是由于藩镇割据问题的解决
D.④⑤时期税收的持续增长得益于两税法的推行
9.杨际平在《《唐令·田令》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完整复原与今后均田制的研究》中提道:“政府给民户实际授田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各地政府掌握足够的官田与荒废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均田制的推行( )
A.激化了人地矛盾 B.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C.消灭了土地兼并 D.有利于土地开发利用
10.1929年2月1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行进口新税则,将以前统一的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即凡进口货物均分为7类,按类别分别抽7.5%~27.5%的关税。同时,改变陆关关税比海关关税少纳1/3的做法,使之一致。南京国民政府此举意在( )
A.统一关税征收标准 B.实现关税自主权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保护民族工商业
11.明代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清代雍正年间又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 )
A.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B.利于新的生产关系产生
C.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D.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变
12.下表是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部分)(数额单位:万两)。由此可知( )
时间 财政总收入 田赋 盐税 关税
乾隆三十一年 4.854 约3,000多 约500 540
1911年 30,191 约4,800 约4,600 约4,300
A.清末新政主要针对税收进行调整
B.晚清时期国内商品市场不断萎缩
C.税收变迁中蕴含近代化转型因素
D.海关的关税成为晚清最大的税源
13.20世纪90年代之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省(市)每年需向中央缴纳固定的税额,1993年,中央税收占全国税收的20%: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其目标是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1994年以后中央税收比重提升到50%以上。上述变化( )
A.脱离了中国社会的现实 B.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C.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D.高度强化计划经济体制
14.嘉靖年间,广东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几次改革都以定额赋税为中心,赋役按丁粮征收,土地税增大,人丁税减少,最终实现以土地为唯一征派对象;赋役统一用银计算、合并编排,最终完成“由役入赋”的改革。这一做法客观上( )21*cnjy*com
A.压制了新生产因素的发育 B.改变了封建租佃生产方式
C.削弱了封建制度统治基础 D.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
15.“两税之立,则异于斯。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资产少则其税少,资产多则其税多。”材料中的赋税制度( )2·1·c·n·j·y
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是均田制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C.改变了战国以来以田亩为主的赋税制度
D.消除了封建地主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赋役制度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 缩小行政区划是晋察冀边区改造旧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的重点之一。旧有的行政区划幅员广阔,一个区所辖村庄有多达几百个的,而华北山地民居普遍分散。晋察冀边区的做法是普遍实行小区制度。但在区县机构设置上,相较阎锡山治下的主要变化在于增加了公安和人民武装两科(部),国民党政权体系上层有复杂完备的组织机构,而村级只有一个村长,这样导致政令到县以下即形同虚文。晋察冀边区的做法是各村都建立民政、财政、教育、实业、司法五个部门,每个部门委员会都由数人组成,这些职务一般都是无偿义务性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摘编自王龙飞《破旧立新: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赋役制度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破旧立新”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破旧立新”的意义。
(3)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实中再举一例制度变革,并说明其是如何“破旧立新”的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变化的主要原因。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初)赋役之法:每丁岁人租粟二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唐中后期)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2-1-c-n-j-y
——《旧唐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半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明史·食货志》
材料三 1951年实施的《中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它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
——摘编自黄天华编著《中国关税制度》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种赋税制度征税标准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关税制度发展的变化及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为了解决 ( http: / / www.21cnjy.com )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初期沿用北魏的均田制,但随着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导致与之相对应的租庸调制无法推行,严重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于是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进行赋税制度改革,实行两税法,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的颁布是在北魏时期,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行租庸调制是在隋唐初期,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除井田制是在战国时期,C项错误。
故答案为:D。21教育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税法,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及两税法的实行进行分析。21·cn·jy·com
2.【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与“一条鞭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知识可知,清代的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一定程度助推了人口增长,D项正确;
租庸调是唐朝的,排除A项;
两税法也是唐朝的,排除B项;
C项是明朝的,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清代的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一定程度助推了人口增长。www-2-1-cnjy-com
3.【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朝税制规定一丁租二石,但是针对岭南和西南等地,则实行较为灵活的征税规定,这体现了唐朝灵活的国家治理方式,D项正确;
该规定仍然以人丁为征税标准,没有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灵活的国家治理方式,不能体现边疆地区的经济变革状况,B项错误;
该税制体现的是灵活的国家治理方式,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是材料的主旨,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材料中税制的规定和在岭南、西南等地实行的税制可以看出体现了唐朝灵活的国家治理方式,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与“一条鞭法”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一条鞭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施确实是适应了当时明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需要。通过合并田赋、杂税和徭役,简化了税收体系,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方便了政府的税收管理。这一改革有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了从农业社会向更加商业化、货币化社会转型的趋势,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消除了赋役不均现象”的说法绝对化,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得益于赋役改革推动”只体现部分材料,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一条鞭法依然是传统的赋税范围,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一条鞭法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答案】B
【知识点】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即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实际人口减少,官员也不削减户籍,成为‘虚存户口’,照常征税”可知,人口减少之后依然照旧征税,结合所学可知,这必然会导致赋税均摊至其它人户,造成赋税不均的现象,这说明唐朝赋税制度的弊端显现,B项正确;
材料信息与精耕细作无关,A项错误;
材料仅提到了官员考核和户口增减有关,但无法得出考核制度完善的结论,C项错误;
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没有松弛,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赋税制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即使实际人口减少,官员也不削减户籍,成为‘虚存户口’,照常征税”,结合唐朝赋税制度的消极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与“一条鞭法”
【解析】【分析】根据“田租、徭役货币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国家对农户人身控制的弱化是必然趋势”等信息可知:与之相符合的赋税制度是一条鞭法,D正确;
ABC与材料中“田租、徭役货币化”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中国的赋税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既是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
7.【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与“一条鞭法”
【解析】【分析】根据“臣等细查科臣移送旧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黄册,系崇祯十五年(1642年),竟预造至二十四年,其间户口多寡,皆预定遥度,原非确数”分析可知,御史清查户口,发现明朝政府后期的赋税征收与实际户口数严重脱节,C正确;
A错误,材料只涉及明朝的户籍和赋税情况,并不能看出清朝是否停造黄册;
B错误,材料只能看出明朝末年虚造黄册,但是是否因为官员侵吞赋税,从材料中无从体现;
D错误,户籍制度崩溃从材料中无从体现,且材料不涉及政治腐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臣等细查科臣移送旧造黄册,系崇祯十五年(1642年),竟预造至二十四年,其间户口多寡,皆预定遥度,原非确数”。
8.【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9.【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解析】【分析】A、结合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知识,均田制的推行有效开发了荒地,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地矛盾,排除A;B、结合所学知识,均田制的推行并不涉及生产关系的变动,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均田制的推行只是缓和了土地兼并的问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只有政府掌握了足够多的土地,均田制才能够顺利的推行,现有的官田是远远满足不了如此庞大的需求的,均田的分配必然会辅之还没有开发的荒田,故这一举措推动了土地的开发,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均田制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0.【答案】C
【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与经济;中国关税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京国民政府实行进口新税则,按类别抽取关税,并统一陆关关税与海关关税的税率,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提高关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项正确;
统一关税征收标准是举措,不是目的,排除A项;
材料中的举措没有体现实现关税自主权的目的,排除B项;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客观效果,不是主观目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关税制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11.【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与“一条鞭法”
【解析】【分析】“一条鞭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徭役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均表明当时的政府放松了对民众的人身控制,有利于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故答案为B项。
这种赋税改革对土地兼并现象没有影响,也没有加重农民负担,排除A、C项;
这种改革没有推动经济政策的改变,排除D项。21*cnjy*com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既是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
12.【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与“一条鞭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可知,明朝田税所占比重降低,而盐税、关税所占比重上升,说明商品经济发展,财政体制由农业型向工商业型转表明,C正确;
A错误,清末新政倾向于制度变革,排除;
B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国内市场萎缩;
D错误,田赋一直到1991年依然是财政收入中所占份额最大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清朝的财政收入,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属于数据型选择题,需要将材料数字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
13.【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关税制度;中国个人所得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主要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点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
A.改革适应了中国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情况。排除A。
B.改革理顺了国家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推动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B正确。
C .改革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阻碍"错误。排除C。
D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主要知识点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答题。
14.【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与“一条鞭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终实现以土地为唯一征派对象;赋役统一用银计算、合并编排”等信息可得出,嘉靖年间的做法,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新的生产因素的发育,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D符合题意,A不合题意;
材料的主旨是材料的做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封建租佃生产方式”无关,B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赋役征银的做法并未动摇小农经济,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紧扣题干中的做法,然后联系所学,对比备选项,获取正确答案。www.21-cn-jy.com
15.【答案】A
【知识点】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 不以人丁为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产少则其税少,资产多则其税多 ”等信息可得出,两税法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不再以人丁为主收税,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均田制 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而非赋税制度,B不合题意;
材料中不以人丁为主,而以田亩为主,C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古代封建社会,封建地主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依然存在,消除的表述过于绝对,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依据史料,提炼关键信息——不以人丁为本,然后对比备选项,获取正确答案。【来源:21cnj*y.co*m】
16.【答案】(1)背景:政治腐败、府库空虚;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流通量的增加。
(2)措施:实行小区制度,缩小行政区划 ( http: / / www.21cnjy.com );县级增设政府机构;基层建立行政部门。意义:加强了基层治理,使政令易于贯彻落实;有利于吸收基层各阶层积极分子参加工作,培养了大量干部人才;助推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其他根据地制度建设提供借鉴。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例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说明:194 ( http: / / www.21cnjy.com )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筹建新中国。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原来的政治协商会议转变为统一战线组织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与“一条鞭法”;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答案】(1)特点:两税法实施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以自耕小农、人丁为主要征收对象,以征收实物为主;两税法实施以后,逐渐以土地为主要征收依据,以征收货币为主。
(2)原因:土地兼并趋势难以遏止,小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破产,租佃关系成为普遍现象;生产区域性特征日益显著,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政府适时调整税收政策,保证财政收入。
【知识点】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解析】【分析】(1)特点: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材料“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得出两税法实施以前,以自耕小农、人丁为主要征收对象,以征收实物为主;根据材料“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得出两税法实施以后,逐渐以土地为主要征收依据,以征收货币为主。
(2)原因:根据材料“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得出土地兼并趋势难以遏止,小农破产,租佃关系成为普遍现象;根据所学可得出生产区域性特征日益显著,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根据材料“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得出政府适时调整税收政策,保证财政收入。
故答案为:(1)特点:两税法实施以前,以自耕小农、人丁为主要征收对象,以征收实物为主两税法实施以后,逐渐以土地为主要征收依据,以征收货币为主。
(2)原因:土地兼并趋势难以遏止,小农破产,租佃关系成为普遍现象生产区域性特征日益显著,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政府适时调整税收政策,保证财政收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赋税制度。第一问,需根据材料“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及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进行分析;第二问,需根据材料“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及两税法实施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出处:21教育名师】
18.【答案】(1)标准变化:从以人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主到后来以土地、财产为主。
趋势:征税标准逐渐转向土地和财产;由实物地租转向货币地租;税收名目逐渐简化;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
(2)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关税实现自主独立。
原因: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的推动;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等
【知识点】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中国关税制度
【解析】【分析】(1)变化:根据材料“每丁 ( http: / / www.21cnjy.com )岁人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可知,从以人丁为主到后来以土地、财产为主。趋势:根据材料“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可知,征税标准逐渐转向土地和财产;根据材料“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半于官,故谓之一条鞭”可知,由实物地租转向货币地租,税收名目逐渐简化;据材料“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
(2)变化:根据材料“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关税实现自主独立。原因:根据材料“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的推动;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关税制度发展的变化及原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