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2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3 11:0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讲这段话是在(  )
A.会见印度代表团时 B.与缅甸总理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日内瓦会议时
2.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 ( http: / / www.21cnjy.com ),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  )
A.“不结盟” B.“万隆精神”
C.“单极―多极化” D.“日内瓦精神”
3.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1 ( http: / / www.21cnjy.com )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参与其中,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合作新平台。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是(  )21教育网
A.共商、共建、共享 B.多元、自主、平衡
C.交往、交流、交融 D.开放、包容、均衡
4.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史实可以表明唐朝时(  ) 21·cn·jy·com
A.民族间矛盾已经消除 B.妇女没有人身自由
C.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统治阶级内部团结
5.永乐元年(1403年),成祖对此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都司、卫所分布“收缩内迁”,将北平行都司治所迁于保定,并将其名称改回为“大宁都司”,把从山海关到居庸关一带的61个在外卫所和在内卫所、三个守御千户所改属“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其做法(  )www.21-cn-jy.com
A.践行了“因俗而治”的理念 B.确保了边疆地区的长期稳定
C.整合了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 D.实现了边疆内地一体化治理
6.1954年10月,周恩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资本主义国家分为三类:印度等新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和西北欧国家为代表的“和平中立派”,英、法等国为代表的“维持现状派”,美国为代表的“主战派”,并强调对这三类国家要加以“区别对待”。这一策略(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适应了工业化建设需要
C.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 D.体现了全方位外交政策
7. 东晋以来,由于北民南渡,建置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许多侨郡。南朝以来为了招抚屯聚于江汉流域的诸州蛮部,又在侨郡的邻近地区设置了许多左郡。以致荆、郢等地形成了侨郡、左郡夹杂交错的局面。据此可知,侨郡、左郡的设置(  )2-1-c-n-j-y
A.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交融 B.强化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C.稳定了北方的社会秩序 D.完善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8.现代中国外交助推中国日益走向国际社会。下列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大事,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 ②邓小平访问美国
③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了“外交关系” ④联合国通过第2758号决议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9.17世纪格劳秀斯的思想来自多个传统的赓 ( http: / / www.21cnjy.com )续:古典希腊罗马思想、基督教神学思想、意大利的君主论、地中海沿岸各城市共和国的宪政论、欧洲近代早期海商法及商贸协议等。据此推知,格劳秀斯的思想(  )
A.根源于民族国家在欧洲普遍建立
B.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C.旨在建立近代外交关系制度体系
D.体现了历史传统与现实需要的结合
10.朝鲜战争爆发后,对华多边禁运体系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英国被迫对香港采取“两面禁运”的政策。禁运给香港和英国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朝鲜战争后,英国开始积极同美国进行外交磋商,在英美将香港作为西方对华遏制的远东“桥头堡”的意见达成共识后,英国放松香港贸易管制的趋势最终得以形成。这反映出(  )
A.英国开始摆脱美国经济控制 B.美国对华禁运遭到各国反对
C.美国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下降 D.有利于促进中英关系的改善
11.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中国全面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开发上海浦东新区
C.开放青岛等沿海城市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且日益融入世界潮流之中。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历程的表述,准确的是(  ) 【来源:21cnj*y.co*m】
①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求同存异”方针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③中国的“乒乓外交”打开对外关系新局面
④新时期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20世纪90年代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外开放不再局限于沿海。在东北,黑龙江探索沿边开放;在西北,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在西南,通往尼泊尔、印度的大小山口摆起了货摊;西南边陲的云南、广西也加入到开放的行列。这表明90年代以来,我国(  ) 【出处:21教育名师】
A.大力引进西方科技与资金 B.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积极应对世界格局的剧变 D.面向各种类型国家开放
14.在万隆会议上,当一些国家的代表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上转移斗争目标、把矛头对准中国、攻击共产主义时,周恩来采取克制、忍耐、回避、不争论、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等巧妙对策。周恩来这么做主要是为了(  )
A.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 B.树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形象
C.顺利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扩大不结盟运动的国际影响力
15. 如图是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线路①主要通过“沙漠之舟”骆驼转运东方的香料
B.线路②也是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西迁的必由之路
C.线路③加强了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
D.线路④的开通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
二、材料分析题
16.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在地方上彻底废除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诸侯”的制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初灭六国时,在已控制的地区设置三十六郡;后又在今河套地区设九原郡,在两广地区设南海、桂林、象三郡。郡的主要长官是郡守,掌政事;另有郡尉,辅佐郡守,并掌军事;还有监御史,为中央派遣的监察官吏,主要任务是监察郡守、县令等。郡下设若干县,设县令(长)掌政事;另有丞掌文书、刑法等事;县尉,掌军事。县下有若干乡,乡下有亭、里。21·世纪*教育网
——摘编自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材料二:汉朝初建时,一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对秦朝迅速灭亡的认识都归咎于秦始皇废除封建制,以致没有子弟拱卫中央政权。受这种认识的支配,刘邦分封自己的子弟亲属为诸侯王,建立同姓诸侯王国,以代替被取消的异姓王国。刘邦共建立了九个同姓王国,只余下最弱小的异姓王国长沙国。十个王国占去了西汉大半的疆域,而皇帝的直属地只有十五郡。汉初实行的封建制在名义上是仿照周代遗意,但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萧何等一百多位列侯建立的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于中央。诸侯王和列侯都可以自行任命官吏,可以收取算赋与田租。www-2-1-cnjy-com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中国国情的特点是民族众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 地域辽阔、地区差别较大,中央政府要对之实行有效管理,就必须建立和健全便于加强控制的地方行政体制。元朝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帝国的势力所及,北到北冰洋,南到越南、泰国北部,东南至海而达澎湖,西至东欧和西亚。在这样大的国土内,政治、经济情况当然差别很大,元朝统治者便采用多种形式来实行管理。21*cnjy*com
——摘编自柏桦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元朝还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
——《纲要上》61-62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刘邦此举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元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地方管理措施?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上丝路贸易勃 ( http: / / www.21cnjy.com )兴和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是双向互动的历史过程。宋代“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雄厚的制造实力以及领先世界的造船与航海技术为海上丝路的繁盛提供了物质支撑和内在动力,与海上经路联系紧密的工商业文明在江南及东南地区茁壮成长。改变了10-13世纪中国不同文明的竞争格局;原来中原农耕文明与周边游牧文明之间的两强之争变为工商业文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三足鼎立。不同文明间的诸种竞争张力显示历史演进处于一个分叉路口。
——柳平生、葛平生《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长论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三大文明竞争格局形成》
材料二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带一路”倡议与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江泽民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胡锦涛提出的统筹区域发展,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主张优先发展沿海地区,落实第一个大局"的建设,使中国区域发展进入非均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时代国内和国际的现实状况.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在继承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基础上对国家区域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更是站在国际的舞台,为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理念所做出的中国式努力.真正体现了一个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情怀。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于畅《“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演进及时代价值》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繁荣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有何内涵。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1世纪中国政府侣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时代意义。
18.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摘编自【美】伊罗生《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
材料二:如今,中国的崛起无疑是对美国为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际体系的挑战。对西方而言,这种局面的 出现完全出乎预料,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来面对。中国太大,无法对它实行孤立;太强, 无法进行抑制;太重要,又无法疏远它;其市场太有钱可赚,则更是无法无视。美国这个唯 一的超级大国,将会怎样对待这个新崛起的潜在对手?就像美苏关系决定了上半个世纪的世 界格局一样,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想来会决定今后半个世纪的格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如果沿着时间轴继续划分至 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的话,你认 为应如何划分?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就中国崛起,概括美国心态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新关 系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美国对中国看法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A.注意题干“从解除殖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 支持, 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结合所学可知,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故C正确;
AB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万隆会议,解答本题需理解掌握万隆会议的内容以及意义,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答案】B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1955年,亚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国家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了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重要的国际盛会,会上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的“万隆精神”,符合材料中的观点,B正确;
A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与1961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C错误, “单极―多极化” 涉及的是世界格局的变化,与材料无关,排除;
D错误,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与材料中的叙述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发挥重要作用,其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3.【答案】A
【知识点】“一带一路”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多元、自主、平衡”与史实不符,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交往、交流、交融”与史实不符,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开放、包容、均衡”与史实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一带一路”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中央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解题的关键是“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朝将公主嫁到吐蕃,促进了民族融合,由此可见唐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C正确;
A中“已经”表述绝对,排除;
B与题干无关且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题干主旨是民族之间交往,而非唐朝统治阶级内部问题,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史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阅读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进行分析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内陆边疆关系
6.【答案】B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周恩来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本主义国家分为三类“和平中立派”“维持现状派”“主战派”,强调对这三类国家要加以“区别对待”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外交注重团结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争取“维持现状派”,孤立“主战派”,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干涉中国内政,这有利于打破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扩大中国在国际上活动空间,广交朋友,为中国国内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故B符合题意;
A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故A项不符合题意;
B项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才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故B项不符合题意;
D项全方位外交政策是新时期的外交战略,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一五计划,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区别对待”。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A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开发
8.【答案】B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可知:①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是在1971年初; ②邓小平访问美国是在1979年;③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了“外交关系”是在1972年;④联合国通过第2758号决议是在1971年10月25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外交关系的突破,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
9.【答案】D
【知识点】国际法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可知,17世纪国际法学家格劳秀斯的思想是历史传统的康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17世纪一些国际关系问题的解决相结合,故D正确;
根源于民族国家在欧洲普遍建立表述绝对,排除A;
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一些基本原则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意义,排除B;
旨在建立近代外交关系制度体系与材料主旨及史实均不相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及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可知:“英国开始积极同美国进行外交磋商”将香港作为西方对华遏制的远东“桥头堡”,使英国放松香港贸易管制的趋势最终得以形成,这种局面有利于中国大陆通过香港和外界,尤其是英国建立一种联系,利于中英关系的改善,D正确;
A错误,“开始”排除;
B错误,美国对华的禁运得到了支持;
C错误,材料不能看出美国影响力下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中国成立后香港在英美的谋划下成为西方对华遏制的远东“桥头堡”,客观上有利于英国和中国外交关系的改善。【版权所有:21教育】
11.【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全面走向世界的标志,D正确;
ABC都是第一阶段中国对外开放的事件,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全面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2.【答案】D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不断发展,1953年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乒乓外交”打开对外关系新局面,中美关系逐步正常化;改革开放后,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和平外交政策,①③④正确,故选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而不是“求同存异”方针提出,②说法错误,故排除ABC。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 所学新中国外交史实进行分析即可。2·1·c·n·j·y
13.【答案】D
【知识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2 ( http: / / www.21cnjy.com )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不再局限于沿海”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可以看出90年代以来我国开放沿边城市,面向不同类型国家开放,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D正确;
A错误,材料不涉及引进西方的科技和资金;
B错误,材料强调对外开放,不是强调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错误,材料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对外开放的深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21cnjy.com
14.【答案】A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上“周恩来采取克制、忍耐、回避、不争论、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等巧妙对策”有助于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故A项符合题意;
B项这些对策并非为了强调中国外交的独立自主性,故B项不符合题意。
C项日内瓦会议针对的是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故C项不符合题意。
D项不结盟运动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的是万隆会议,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周恩来采取克制、忍耐、回避、不争论、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等巧妙对策”,结合选项内容逐项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C
【知识点】张骞通西域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线路①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草原丝绸之路,是匈奴、突厥等游牧西迁的必由之地,A不符合题意;
线路②是中国西北与中亚的通道,通过骆驼转运商品,B不符合题意;
古代丝绸之路有中国西北与中亚连通的东西方道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结合所学可知,线路③是西南丝绸之路,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斓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线路,加强了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C符合题意;
线路④是海上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正向类选择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本题以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影响;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地图信息的准确观察和解读;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
16.【答案】(1)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特点:①郡县完全听命于中央;②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③郡县官员职权划分明确;④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2)制度:郡国并行制
目的:①吸取秦亡的教训②稳定汉初的统治秩序③通过分封的王国拱卫王室
(3)措施:①实行行省制度,巩固多民族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一;②设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 ③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辖西域;④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
【知识点】元朝的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
【解析】【分析】(1)地方行政制度:依据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设置三十六郡”、“郡下设若干县”可以得出郡县制。特点:依据材料“郡的主要长官是郡守,掌政事;另有郡尉,辅佐郡守,并掌军事;还有监御史,为中央派遣的监察官吏,主要任务是监察郡守、县令等。郡下设若干县,设县令(长)掌政事;另有丞掌文书、刑法等事;县尉,掌军事。县下有若干乡,乡下有亭、里”结合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可知,郡县完全听命于中央;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郡县官员职掌划分明确;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等方面进行总结。
(2)制度:根据材料“刘邦分封自己的子弟亲属为诸侯王,建立同姓诸侯王国,以代替被取消的异姓王国。刘邦共建立了九个同姓王国”“而皇帝的直属地只有十五郡。"分析可知汉初地方行政制度为郡国并行制。目的: 根据”汉朝初建时,一般人对秦朝迅速灭亡的认识都归咎于秦始皇废除封建制,以致没有子弟拱卫中央政权。受这种认识的支配 “分析得出吸取秦亡的教训; 根据材料”刘邦分封自己的子弟亲属为诸侯王,建立同姓诸侯王国,以代替被取消的异姓王国。刘邦共建立了九个同姓王国,只余下最弱小的异姓王国长沙国。十个王国占去了西汉大半的疆域,“”萧何等一百多位列侯建立的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于中央。诸侯王和列侯都可以自行任命官吏,可以收取算赋与田租。“可得出稳定汉初的统治秩序,通过分封的王国拱卫王室。
(3)根据材料三” 元朝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元朝统治者便采用多种形式来实行管理。 “ 材料四”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于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元朝还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实行行省制度,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设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辖西域;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
故答案为:(1) 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特点:①郡县完全听命于中央;②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③郡县官员职权划分明确;④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2) 制度:郡国并行制.目的:①吸取秦亡的教训②稳定汉初的统治秩序③通过分封的王国拱卫王室
(3) 措施:①实行行省制度,巩 ( http: / / www.21cnjy.com )固多民族国家统一;②设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 ③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辖西域;④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
【点评】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地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度。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分析;第二问,不同:依据材料二,结合汉初的郡国并行制解答;原因:依据材料二,结合汉初郡国并行制推行的原因从历史原因和汉初的政局状况分析,侧重考查了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7.【答案】(1)原因:延绵不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战乱,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为了增加财税收入,政府鼓励支持发展海外贸易;科技进步的推动,如指南针首先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术和航海术蓬勃发展;宋代手工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制瓷业发达促进海上贸易的发展。
(2)内涵:主张先发展沿海地区,然后发展西部和全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3)意义:有利于中国深化改革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一步对外开放;助力沿线各国快速发展,实现参与各方的共同繁荣;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一带一路”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南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轻’的经济格局、雄厚的制造实力以及领先世界的造船与航海技术为海上丝路的繁盛提供了物质支撑和内在动力”得出:科技进步的推动,如指南针首先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术和航海术蓬勃发展;宋代手工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制瓷业发达促进海上贸易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政局及政府政策角度进行分析。
(2)根据“主张优先发展沿海地区,落实第一个大局"的建设,使中国区域发展进入非均发展阶段”及所学知识得出:主张先发展沿海地区,然后发展西部和全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3)时代意义: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对中国及对世界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中国:有利于中国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对外开放;对世界:助力沿线各国快速发展,实现参与各方的共同繁荣;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故答案为:(1)原因:延绵不断的战乱,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为了增加财税收入,政府鼓励支持发展海外贸易;科技进步的推动,如指南针首先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术和航海术蓬勃发展;宋代手工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制瓷业发达促进海上贸易的发展。
(2)内涵:主张先发展沿海地区,然后发展西部和全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3)意义:有利于中国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对外开放;助力沿线各国快速发展,实现参与各方的共同繁荣;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宋代的海外贸易及“一带一路”的构想,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18.【答案】(1)划分:重视阶段(1972年或1979年之后)。
理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发重大;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苏争霸的需要;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2)表现:一方面希望与中国发展正常关系,谋取最大利益;另一方面又把中国看作潜在对手,进行防范与遏制。
背景:冷战结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生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中美之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巨大差异。
(3)因素:美国的国家利益及战略需求;中美之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别;国际形势的发展等。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中美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两极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解析】【分析】(1)划分:根据与所学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可知:从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2年美国敌视新中国,1972年到1979年美国开始谋求改善中美关系,1979年中美政治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对中国及既依赖又抵制。
举例说明:学生可从任一阶段选择,然后运用所学知识阐述中美关系形成的原因。
(2)心态的主要表现:通过材料“中国太大,无法对它实行孤立;太强, 无法进行抑制;太重要,又无法疏远它;其市场太有钱可赚,则更是无法无视”概括回答即可,之欧诺个你没关系出现的背景可以从两极格局的解体,中国实力的增强、世界多极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3)影响美国对中国的看法的主要因素可以从意识形态、中国国家实力、美国实力的变化、利益的要求等角度进行回答。
故答案为:(1)划分:重视阶段(1972年或1979年之后)。
理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发重大;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苏争霸的需要;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2)表现:一方面希望与中国发展正常关系,谋取最大利益;另一方面又把中国看作潜在对手,进行防范与遏制。21*cnjy*com
背景:冷战结束,世界政治、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中美之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巨大差异。
(3)因素:美国的国家利益及战略需求;中美之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别;国际形势的发展等。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立后中美关系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把握这一点认识中美关系的变化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