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马强
单位
滕州一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出现的主要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以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线索清楚,便于掌握。重点理解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流派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深刻理解人文主义思潮对世界文学主要流派的影响,注意把握第三单元与第四单元的关系。
?
二、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高一还有高二对于思想史的前几课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以及一定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进行一些知识联系能力的训练。加上高中生思维活跃,记忆力强,观察自主性强,概括性能力有所提高。创新思维的主动性和历史意识性强。因此教学过程应充分利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知识联系能力、创新思维及概括能力,所以本课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出现的主要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理解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流派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以及人文主义思潮对世界文学主要流派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获取和解读信息:通过对资源的解读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概括、归纳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流派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比较、归纳能力:通过表格的方式比较、归纳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出现的主要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3、论证和探讨问题:结合第三单元人文主义思潮的内涵,论证和探讨人文主义思潮对世界文学主要流派的影响。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19世纪初期众多文学艺术作品的了解和掌握,充分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对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特色的分析,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我在教学过程坚持通过抛锚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思考、讨论中自己得出结论。我在本课教学中,使用视频、音频、课件、学案等做辅助。在导语中使用视频,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并较好了解本课历史背景,引发学习兴趣;对重点问题我用音频讲解课件展示配合做到学以致用;全程用好课件,灵活引导本课教学并直观图文展示本课重点,这种教学设计思路,改变了过去一味考虑讲什么的做法,而是将备课的精力主要放在用什么方法讲,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接受知识、探索知识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图片导入】展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火车机车、卢梭的图片,引导学生回答:“十九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
?
看,思考,回答
图片,互动
讲授
展示ppt,精讲点拨
听,看
图片,视频,音频第17课_诗歌、小说与戏剧(岳麓版).ppt
探究
展示,引导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讨论,回答
课件、史料,图片等
评价
整体评价,个别评价
小组互评
数据分析
?
?
?
?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图片前置导学,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化疑难,通过合作学习,并能够在课堂上解决个性化疑难。
2.小组合作学习,精细化管理,并展示,当堂小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在展示过程中的倾听思考、质疑、判断能力。
课件34张PPT。蒸汽火车卢梭 19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1871年德意志统一看图说史19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背景)时代特征?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洗礼。(2)政治上:(1)经济上:(3)文化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资产阶级的统治基本确立。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9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文学艺术作为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必将生动的反映这一社会变迁。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第18课:音乐与美术第19课:电影与电视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课标: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用史实说明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本课线索:19c以来欧洲文学流派发展…
一、浪漫主义诗歌:
——拜伦、雪莱。
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巴尔扎克、托尔斯泰。
三、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高尔基。
四、现代主义荒诞派戏剧:
——贝克特。2、背景:①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景并未出现②资本家奴役工人,私欲横流1、时间: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③人们对社会的失望和对现实的不满催生了浪漫主义文学;一、浪漫主义文学——拜伦与雪莱 ①代表作: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唐璜》3、代表:(1)拜伦(英国)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拜伦(英国) 主人公唐璜是西班牙贵族青年,16岁时与一贵族少妇发生爱情纠葛,母亲为了避免丑事远扬,迫使他出海远航。唐璜在海上遇到风暴,船沉后游抵希腊一小岛,得到海盗女儿海蒂的相救。结果唐璜与海蒂秘密相爱并同居,但海盗归来后坚决反对并摧毁这一切。之后,唐璜被当作奴隶送到土耳其市场出卖。结果被苏丹王妃的太监选中,把他买过来后打扮成美女献给了王妃,王妃对他百勾引,他在演出不少风流韵事之后便逃了出来。后参加了俄国围攻伊斯迈城的战争,由于作战勇猛被一位俄军统帅赏识而派到彼得堡送军事捷报,受到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的接见并得到女皇的青睐,成为宠臣,在宫内过着放荡的生活。后来,唐璜又奉女皇之命出使英国,以一位才貌双全的英俊青年出现在伦敦的上流社会,但是唐璜初次来到伦敦,就遭到了强盗的袭击,并目睹了英国上流社会外表华丽,内部却糜烂透顶,丑陋不堪…… 叙事长诗《唐璜》中的主人公唐璜,源自西班牙传说中的人物,传统的形象是个玩弄女性、没有道德观念的花花公子,但在拜伦笔下,却是个热情、勇敢、拒绝虚伪道德信条的贵族青年,只是顺着“自然的本性”行事。拜伦让唐璜周游欧洲,以其行止做媒介,对当时各国的生活实际以及政治、哲学、宗教、伦理各个领域,发表了深刻的评论,如描绘了西班牙贵族的腐败,奥斯曼帝国后宫的荒淫,俄国女皇的暴虐,英国贵族的庸俗等,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个几乎无所不包的欧洲生活画卷,批判锋芒犀利无比,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伦敦的市民啊,巴黎的市民啊!
想一想,战争是一种怎样的神圣的消遣?
……
不论那巨大的蝗虫,“毁灭”如何地糟蹋
你们碧绿的田野,吃尽你们的庄稼。
面目狰狞的灾荒决不会临近帝王——
虽然爱尔兰饿得慌,乔治王却体重二百八十磅。
——《唐璜》诗里想表达什么?思考: ①代表作: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唐璜》3、代表:(1)拜伦(英国)②作品特点: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抨击现实丑恶,辛辣讽刺社会积弊。拜伦(英国)作品塑造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被人们称为 “ 拜伦式英雄 ”。(2)雪莱(英国) ① 代表作:《西风颂》——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② 诗作风格:乐观主义精神——热情展望未来理想社会的“天才预言家”。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
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
有如鬼魅碰到了巫师,纷纷逃避。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
要是冬天已经来了,
西风呵,春日怎能遥远?自测1:两人的诗歌各具什么风格特点?拜伦 猛烈抨击社会雪莱 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4、浪漫主义文学特点:(1)表现手法:
(2)作品内容: 浪漫主义作家想象力丰富,注重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在揭露社会现实的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体现了理想主义的追寻。5、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A、支持了当时席卷全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B、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同步练习:1、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是
A、《人间喜剧》
B、《西风颂》
C、《唐璜》
D、《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2、被誉为诗坛拿破仑的是
A、拜伦 B、雪莱
C、巴尔扎克 D、托尔斯泰3、拜伦、雪莱是同时代齐名的两位诗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人都是英国人,且是好友,但诗风却不同
B、两人一起参加希腊民族解放战争,拜伦因此去世
C、“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名著《唐璜》
D、《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是体现乐观精神的浪漫杰作
4、欧洲浪漫主义诗篇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专制
B、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C、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
D、体现了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2、背景:①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绳, ;1、时间: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②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泰戈尔狄更斯(1)巴尔扎克:自称法国社会的“书记员”代表作品:
《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阅读教材p70,思考巴尔扎克为什么创作人间喜剧? 3、代表: 是基于对现实的审视和批判要用小说进行社会研究,力图使他的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欧也妮·葛朗台》 老葛朗台是法国大革命后起家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他精明凶狠,聚财方式充斥血腥味。他有家财百万,却住在破旧房子里,在女儿生日时也舍不得多点一枝蜡烛,客人来了用乌鸦汤招待。为了钱,他不惜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破坏女儿的爱情,剥夺她的继承权。在弥留之际,还要女儿将金币放在眼前,供他观赏,嘱她理好钱财到阴间向他交账。视钱如命的吝啬鬼,贪婪、自私、冷酷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惟利是图和虚情假意(2)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①代表作品:《战争与和平》被誉为“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②评价:是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5、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格外犀利,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更具震撼力,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4、特点:(1)注重细节描写;
(2)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剖析社会本质;三、革命现实主义文学1、时间:19世纪中叶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4、特点:3、代表:代表作品
《母亲》被誉为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高尔基(俄国)通过对革命者的艺术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运行着的革命洪流,并为工人群众树立了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 2、背景: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海燕之歌》同步练习1、确立了托尔斯泰世界文学大师地位的作品是:
A、《战争与和平》 B、《巴黎圣母院》
C、《安娜·卡列尼娜》 D、《等待戈多》
2、下列关于巴尔扎克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法国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师
B、用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C、《人间喜剧》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
D、被恩格斯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3、恩格斯说,他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恩格斯说的作家是:
A、巴尔扎克 B、雨果
C、司汤达 D、哥德现代主义:
实际上是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艺迥然不同的许多思潮流派的总称。20世纪20-30年代繁盛时期的现代主义流派主要有后期象征主义等。此后还出现了许多新的现代主义流派,如荒诞派、美国的黑色幽默派以及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等等。四、现代主义文学1、时间:
2、背景:
3、文学特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 面对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人们从理想主义的幻梦中惊醒,深深陷入怀疑、迷惘和苦闷之中。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用夸张怪诞的手法警醒世人,淋漓尽致的渲染苦闷、迷惘、虚无情绪和变态心理等精神创伤。特点: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反传统的:没有鲜明的人物刻画、台词对话、情节结构、完整的主题等。代表作品:贝克特(法国),代表作《等待戈多》,是荒诞派的开山之作和经典之作。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4、代表——现代荒诞派戏剧全剧自始至终就是两个流浪汉在小路上等待着戈多。戈多是谁?什么时候来?来干什么?谁也不知道答案。《等待戈多》胡言乱语、大段独白充斥整个剧本,这么一部无聊的戏在巴黎首演时,能让观众看得打哈欠,但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加,加上众多名家的推荐,它连续演出了300场,之后风靡世界。显示现代人的空虚单调,机械压抑思考:如何看待《等待戈多》在现代戏剧中的思想价值?围绕“迷惘的等待”这个主题,“戈多”也许只是某种生活的名称,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引发人们对于更深度问题的思考,如:从未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就被投入到了世界,投入了生存——我们如何才能和这个事实妥协?我们是谁?自我的本质是什么?看似荒诞不经的喜剧,却引发人们关于本质问题的深度思索,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正是《等待戈多》的思想价值。 四、现代主义文学1、时间:
2、背景:
3、文学特点:
4、代表:20世纪二、三十年代 面对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人们从理想主义的幻梦中惊醒,深深陷入怀疑、迷惘和苦闷之中。 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用夸张怪诞的手法警醒世人,淋漓尽致的渲染苦闷、迷惘、虚无情绪和变态心理等精神创伤。荒诞剧《等待戈多》5、影响: 现代主义流派给文学艺术领域带来强烈的冲击与震撼,丰富了创作理念和手段,与现实主义流派互相渗透,形成欧美文艺异彩纷呈的多元发展局面。19世纪以来的欧洲文学成就::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主要是因为() A、它从不同角度展现了19 世纪前期法国社会生活的全貌
B 、这是一部历史小说 C 、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 D 、真实地记录了18 世纪末至19 世纪初法国社会动荡的情况 A2、《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其主要依据是( )A、作品体现了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B 展示了十九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社会的社会生 C 、属于小说
D 、反映人们失望、迷惘、痛苦的精神危机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