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今年国庆期间,央视走基层调查特别节目展开了"爱国是什么"街头采访 第一篇 从甲午中日战争看邓世昌的爱国情怀第二篇 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看义和团的爱国心声第三篇 从钓鱼岛、国庆现象反思国人的爱国学习重点1:《马关条约》内容及危害学习重点2:《辛丑条约》内容及危害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一篇 从甲午风云看邓世昌的爱国情怀 邓世昌
(1849-1894)
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全舰将士壮烈殉国,威海百姓自发打捞英雄们尸体,当地流传“通商卖国李鸿章,战死沙场邓世昌”的歌谣。 【合作探究】
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根据材料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清政府腐败和避战求和政策哪管国家兴亡 ,生日非过不可。“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 点评提示
1、说明解题思路
2、指出所写答案存在问题
语言是否简练规范、是否符合题意、2.朝鲜: 起义
3.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日益腐朽1.日本:
(1)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 道路,
(2)制定了大陆政策:
侵略 夺取 占领 征服
(3) 1890年爆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朝鲜东北台湾全中国世界东学党预习成果反馈练一练—巩固案第1题1、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不是偶然的,是因为( )
A.朝鲜东学党起义引发
B.日本制定“大陆政策”
C.中日两国军队冲突而爆发
D.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蓄意发动B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 甲午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合作探究】比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分析其危害。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香港岛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破坏中国领土主权,2亿3000万两白银加剧人民负担,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加剧人民负担广、厦、福、宁、上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允许在华设厂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中英协商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丧失关税自主权,便利列强商品倾销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东南沿海门户被打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马》与《南》相比,有哪些新的因素 巩固检测2、《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 、割占领土最多 B、开辟口岸更多
C、赔款数额更多 D、允许在华设厂
3.《马关条约》的各项内容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割占中国领土 B.巨额的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 D.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D资本输出是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如在中国投资办厂,或利用雄厚的资本取得在中国的铁路权、开矿权、或用过剩资本作为贷款。其本质是通过资本控制殖民地的经济命脉。商品输出就是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料,在1840年至1895《马关条约》签订年间里,绝大部分都是商品输出。其本质是控制殖民地的市场。 中华民族的觉醒清政府:
维新派:
革命派:
农民阶级:军事改革戊戌变法暴力推翻清政府
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的关系、时间、条约及危害4.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一位中方官员义正词严地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此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李大钊在一首诗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两度劫”发生在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练一练---巩固案4、5题DD1、义和团运动的原因、口号、性质及意义第二篇 从八国联军侵华看义和团的爱国心声预习成果反馈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拳匪纪事》 材料二: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思考:如何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合作探究】①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具有爱国性质。
②但有一定的盲目排外性,且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这个口号并不是义和团经过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后提出来的。是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的产物。 ①赔款4.5亿
②划使馆界
③驻兵要地
④惩办祸臣
C 税收受列强控制 D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B 置于列强军事控制下便于镇压反帝运动A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能将条约内容与影响链接起来吗?
清朝完全成为
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
标志着中国完全
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
列强从政治、经济、军事上实现了对清政府的控制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段—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程度第三篇 从钓鱼岛、国庆现象反思国人的爱国真正的爱国,首先应该不是语言,而是行动。从小事做起,这是爱国的第一要义。
盲目的爱国可能恰恰是误国。
这是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因此爱国应该主要体现在我们国内的日常工作之中,作为一名爱国者,应该致力于促进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 在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危难时刻,不怕牺牲、为国捐躯,这就是爱国的体现,邓世昌诠释了这一内涵。
爱国需要热情,更需要冷静,需要理性,义和团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这一点。姓名
时彦龙
单位
青岛市城阳第二高级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日本为吞并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政腐朽,军备松弛,虽经浴血奋战,最终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但是本段史实线索清晰,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不大;只是在对“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理解方面有些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对《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进行对比,难点即可突破,理解起来较容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并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教师导学质疑,在演示课件的同时,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利用闻一多和丘逢甲的诗句,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 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学习邓世昌等英 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维护国家统一。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在信息技术方面应用的技术:多媒体课件,微视频,白板
2.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
(1)在课堂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实物,理解爱国主义的真谛。第一: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感悟爱国主义在今天的内涵。第二:通过视频感悟邓世昌的爱国情怀。反衬慈禧太后的卖国嘴脸
(2)在授课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知识的拓展;甲午中日战争的危害。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每一个中华学子的点滴之行。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选题
布置预习任务,提供
教学案、史海泛舟
?
?
?
观看
中央台关于幸福感的社会调查,并多方面
搜集材料
1、下载《幸福感》
的调查,供学生观看。?
2、学生上网广泛搜
集材料
方案制定??
本节设计了解甲午海战
把握甲午中日战争,并广泛思考。
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学习。
交流分享?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进行。当然,也可能有些学生会提一些无关紧要或毫无意义的问题。此时,教师要把握住方向,不能让学生扯得太远。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探讨,又要有原则性、有重点地指导。
引起学生自主把握战争的背景、经过、影响等。
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将会终身受益。
评价反思???
?注重了学生自主的学 习,放手给学生,但涉及内容过多,思路上还有些保守。
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性。
技术是辅助,不能代替学习。
?
?
?
?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一、“新”:教师要对典型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包装。”。? 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他们厌烦一成不变,厌烦条条框框,喜欢与时俱进,这就给信息技术和教学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时机,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引”:把所学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引向更高的层次。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上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和内容都值得我们去揣摩。因此,仅仅解决了历史学习的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教学中,应有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