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3 10: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书写
1.读拼音,写词语。
二、选择题
2.下列诗句中,字义错误的一项是( )
A.白云生(产生、生出)处有人家
B.知有儿童挑(挑战)促织
C.荷尽已无擎(举,向上托)雨盖
D.萧萧(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梧叶送寒声
3.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课这三首古诗描写的都是秋季的景色。
B.“知有儿童挑促织”不是作者看到的,而是作者想到的。
C.《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刘景文是作者的好朋友。
D.“寒山”指的是作者所游览的山的名字。“一年好景君须记”的意思是一年中的美丽景色你都要记住。
三、填空题
5.辨字组词。
盖( ) 径( ) 挑( ) 君( )
益( ) 经( ) 逃( ) 群( )
6.能说会道。(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 红于:
句意: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傲霜:
句意:
3.只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
句意:
7.学完《古诗两首》一课,同学们在班级微信群里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毛毛虫:《山行》一诗是 代诗人 写的。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傍晚时分的 美景。诗中描写秋日美景的诗句是:“ , 。”
小豆子: 《夜书所见》一诗是 代诗人 写的。诗描绘了诗人在萧瑟的秋风中看到了 、 、明灯,猜想儿童在灯下 的场景。诗中描写作者由萧瑟的秋风引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小蜜蜂:《赠刘景文》一诗是 代诗人 写的。这首诗告诉我们一年中最美好的光景是在 季。诗人通过诗句“ , ”来劝勉朋友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小甲虫:秋天到了,爸爸带我去游香山。看到满山如火的枫叶,许多游客停下来拍照留念。我不禁吟诵道:“ , 。”
小蜜蜂:深秋时节,落叶满地,秋草枯黄。可是看到果园里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景象时,又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生机,这不正 代诗人 的诗句“ , 。”中描写的那样吗?
花蝴蝶:秋天的夜晚,孩子们挑着灯在篱笆下拨弄蟋蟀。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 代诗人 的名句:“ , 。”
四、信息匹配
8.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石径(jìn jìng) 增添(zēng zhēng) 犹如(yoū yóu )
残菊(cán chán ) 赠送(zèng zhèng) 擎雨盖(qín qíng)
挑促织(tiǎo tiāo) 橘绿(jú jǘ) 橙黄(céng chéng)
他经常在图书馆挑(tiāo tiǎo)选自己感兴趣的书,挑(tiāo tiǎo)灯夜读。
9.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停车坐爱枫林晚( ) A.坐下 B.座位 C.因为
(2)菊残犹有傲霜枝( ) A.凋谢 B.残缺 C.剩余的
(3)白云生处有人家( ) A.陌生 B.产生,生出 C.生长
10.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
【挑 桃】 ( )灯  ( )子   ( )起  ( )花
【残 浅】  ( )缺  凶( )   深( )  ( )色
11.读诗句,选择诗句对应的季节。(填序号)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五、语言表达
12.根据要求写句子。
1.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缩句)

2.狂风吹折了树枝。(改为“把”字句)
3.我们在这里遗失了蓝色的一个湖泊。(修改病句)
六、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13.补全古诗。
14.诗的首句中,“ ”字写出了山路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 ”字,既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也写出了“ ”的曲折盘旋;从“ ”字可以看出当时已是深秋时节。
15.诗人为何突然停下来不走了呢?(用原文诗句作答)
16.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诗人在山中行走时看到的景色。
B.后两句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D.这首诗主要写了深秋傍晚山林中的景象。
补充古诗,并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 , 动客情。
知有儿童 ,夜深篱落 。
17.将古诗补充完整。
18.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19.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从诗句中的 、 两种景物可以看出来。我是用 的方法理解题目中“夜书”的的意思,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
20.深秋,山间的景致美不胜收。满山的红叶可真漂亮啊!怪不得诗人杜牧也称赞道:“停车坐爱枫林晚, 。”看到挂满枝头的橙子和池塘里的残荷,不禁想起了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 。”本单元我们还认识了“意欲捕鸣蝉, ”的可爱牧童。
课内古诗阅读。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 。
2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擎: 傲霜:
23.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 、 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 的形象。
24.上联描写残秋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意?联系全诗看,写荷、菊的作用是什么?
这首诗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是:
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然后写出对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是否写正确,书写时要注意规范和美观。注意“橙、菊、骄、残、赠、径”这几个字的字形和书写笔顺。
2.B
【详解】A.该诗句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意思是: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故该选项正确。
B、D.这两句古诗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文是: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萧萧: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挑:挑弄、引动。故选项B错误。
C.该诗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故该选项正确。
3.A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断句能力。
断句:诵读古书、古诗时根据文义做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处加圈点,称为断句。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所以“荷尽”停顿;“已无”停顿;“菊残”停顿;“犹有”停顿;故正确的朗读节奏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出自唐朝杜牧的《山行》,意思是: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所以“远上”停顿;“寒山”停顿;“白云”停顿;“生处”停顿;故正确的朗读节奏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出自宋朝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所以“萧萧梧叶”停顿;“江上秋风”停顿;故正确的朗读节奏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故选A。
4.D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
A.正确。《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赠刘景文》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夜书所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
B.正确。这句诗的意思是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C.正确。《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D.错误。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5. 盖子 石径 挑选 君子 益虫 经历 逃跑 群众
【详解】本题考查给字组词。
“盖”可以组词:掩盖、膝盖、覆盖、华盖、盖饭、盖碗、涵盖、盖头、翻盖;
“径”可以组词:小径、径直、径自、幽径、蹊径、径行、半径、孔径、曲径;
“挑”可以组词:挑剔、挑衅、挑战、挑脚、挑嘴、挑唆、挑花;
“君”可以组词:君家、君王、君主、国君、贤君、君临、灶君、昏君、储君;
“益”可以组词:益发、益智、益达、益处、益气、益力;
“经”可以组词:经常、经理、正经、经营、曾经、通经、经纱;
“逃”可以组词:逃荒、卷逃、逃脱、逃逸、逃匿、逃汇、逃兵、出逃、逃税、潜逃;
“群”可以组词:人群、群体、种群、成群、群山、超群、党群、群落。
6. 因为,由于。 比……还要红。 停车是因为留恋夕阳映照下的枫林,经霜后的枫叶红得比二月的春花还要鲜艳。 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都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理解与翻译能力。
1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译文: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注释:坐:因为。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2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注释: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3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译文: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注释:挑:挑弄、引动。
7. 唐 杜牧 秋 枫林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宋 叶绍翁 梧叶 篱笆 拨弄蟋蟀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宋 苏轼 秋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宋 苏轼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 叶绍翁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理解与填空。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参考译文: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山行》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作者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原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参考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夜书所见》的第一、二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第三、四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参考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赠刘景文》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凌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这首诗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8.jìng zēng yóu
cán zèng qíng
tiǎo jú chéng
tiāo tiǎo
【详解】考查字音。
石径 jìng,汉语词语,意思是山间石路。
增添zēng,增加,添加,为原来的事物中增加了元素。
犹如yóu,如同;好像
残菊cán,衰败的菊花。
赠送zèng,无偿地把东西送给别人。
擎雨盖qíng,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挑促织tiǎo,挑弄、引动蟋蟀。
橘绿jú,指秋季景物。
橙黄chéng,指秋季景物。
挑读tiāo表示:1.担。 2.选择。 3.挑剔。读tiǎo 表示1.用细长的东西的一头把东西举起或弄起。2.用细长的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拨出。3.挑动等。
挑选tiāo xuǎn,指从一些人或事物中选出合乎要求的。
挑灯夜读tiǎo dēng yè dú ,在晚上拨亮灯火读书,比喻学习特别勤奋。
9. C A 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
(1)停车坐爱枫林晚: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坐:因为。
(2)菊残犹有傲霜枝翻译: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出自唐代苏轼的《赠刘景文》。残:凋谢。
(3)白云深处有人家:是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山行》。生:产生,生出。
10. 挑 桃 挑 桃 残 残 浅 浅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的辨析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挑,形声。从手,兆声。本义:挑拨,挑动。组词:挑起、挑衅、挑梁。
桃,桃:形声,从木,兆声。植物。组词:桃树、桃子
残,形声。从歹,戋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组词:残忍、凶残、残缺、残疾。
浅,形声。从水,戔声。本义:水不深。组词:浅显、深浅、浅色、肤浅。
11. B A D C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1)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意思是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像与天相接,阳光下的荷花分外鲜艳娇红。描写的是夏季;
(2)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描写的是春季;
(3)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意思是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描写的是冬季;
(4)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意思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面对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我忧愁难眠。描写的是秋季。
12. 我便用吊兰垂蔓蒙盖在鸟笼上。 狂风把树枝吹折了。 我们在这里遗失了一个蓝色的湖泊。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缩写句子、句型转换、修改病句的能力。
1.考查了缩句,去掉修饰语“便”“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在鸟笼上”,留下主干,即:我用垂蔓蒙盖。
2.需要将句子改为把字句,把“吹折了”与“树枝”互换位置,用“把”相连,故答案为:狂风把树枝吹折了。
3.这个句子语序不当,“蓝色的”和“一个”交换位置,结果为:我们在这里遗失了一个蓝色的湖泊。
13.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14. 远 远 石径 寒 1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6.C
【解析】13.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
书写时注意“处”“枫”的正确写法。
14.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与填空。
《山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写的是远景,由下而上,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也写出了“石径”的曲折盘旋。
15.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诗人突然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诗人突然停下不走的原因,这枫林晚景使得诗人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他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16.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
《山行》表达了诗人对于深秋时节的山林景色的赞美之情,作者歌颂大自然的美好秋色,也表现了他非常豪爽的精神状态。
故C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7.送寒声 江上秋风 挑促织 一灯明 18. 南宋 叶绍翁 19. 秋 梧叶
秋风 拆分组合 在晚上写作 20. 霜叶红于二月花 菊残犹有傲霜枝 忽然闭口立
【解析】17.本题考查古诗文的默写能力。
默写时,注意“寒、秋、促、织”等字的正确写法。
18.本题考查对古诗文作者的了解和掌握。
本诗的作者是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
19.本题考查对古诗文词义、内容的理解。
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根据诗歌中“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中“梧叶”“秋风”两种景物表明该诗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夜书所见”中“夜”指的是晚上,“书”是书写的意思;由此运用拆分组合法可知“夜书”意思是:在晚上写作。
20.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积累和默写。
解答此题,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对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以及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的了解,根据上下提示进行直接默写,书写时,注意“霜、菊、残、傲、霜、闭”的正确写法。
21. 宋 苏轼 22. 举,向上托。 文中指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23. 荷尽 菊残 傲霜斗寒 24.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菊枝傲霜独立的品格。写荷与菊意在衬托橙与橘,赞扬它们的盎然。生机和不畏严寒的坚贞气节。 25.即使青春流逝.人生将晚,但还是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解析】2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赠刘景文》出自宋代诗人苏轼。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2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荷尽已无擎雨盖:荷花凋谢,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故“擎”的意思是:举,向上托。
菊残犹有傲霜枝: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故“傲霜”的意思是: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23.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第一句写枯荷。荷出污泥而不染,本为高洁品质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残茎,连枯叶也已无存,确是一片凄寂。第二句便将笔势劈空振起,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残菊与枯荷,虽同为衰飒场面,却以“傲霜枝”三字写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和贞亮之节,看似与第一句对文,有互文见义、相与呼应之势;事实却侧重在“傲”字上。“擎雨”之“盖”乃实写,不过说像伞盖一样的荷叶都已一干二净;而“傲霜”之“枝”的“傲”则以移情手法写出了菊的内在精神,示人以凛不可犯的气概。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24.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
诗中所咏为初冬景物。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渚莲塘荷,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作者说,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25.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