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配套教学设计(20)

文档属性

名称 雨霖铃 配套教学设计(20)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4 14:50:26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
2.了解词牌“雨霖铃”;
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抓住典型意象,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为基础较差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好的学习习惯未能养成,在语言的组织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上都不是很理想,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我需要将问题设计的尽量简单一些,尤其是在一些相对难度大一点的问题,在引导上,在衔接上,都必须下功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达到真正的自主思考。
3重点难点
1、通过鉴赏,体会词中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1.师生共同回忆有关离别的古典诗词。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回京》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赠汪伦》今天我们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来欣赏一首别离词,感受别离词的千种风情,进一步体悟“黯然消魂已矣”(江淹《别赋》)的人间至理。它就是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
活动2【讲授】作者和词牌简介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翻制而成。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
活动3【活动】诵读指导
诵读指导
1.聆听录音,注意读音、停顿。
2.选学生代表朗读,另外的学生进行评点。
3. 教师指导
① 寒蝉凄切——“凄”字要读得长,“切”字要短促,要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⑥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4.再请学生试读
活动4【活动】整体感知
播放《雨霖铃》MTV,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这首词,并谈谈观看后的一个整体感受。
1.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本词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浓情厚意从低徊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
2.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3.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首词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他离别的伤感之情。)
活动5【活动】词句鉴赏
(一)分析上阕的情与景的关系,重点鉴赏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1、教师:写景抒情诗的最大特点是“情景交融”,俗话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在作者笔下,一景一物,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和伤感。大家讨论几分钟,试以上片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
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4、教师点拨名句,深化学生理解
(二)学习下片,重点鉴赏典型诗歌意象。
1、教师引入:下片字字珠矶,句句含情,很多句子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同样是写景但下片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结合之前所学,讨论3分钟,谈谈看法。
2、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边板书:
典型意象:酒、柳、风、月
3、教师点击PPT幻灯片,出示有关诗歌意象,并点评学生发言,深化学生认识。
活动6【讲授】技法探究
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
其实,点染是画家手法,有些处加点,有些处渲染。这里借来指有些处点明,有些处烘托,点明后用景物来烘托,更有意味。
诗歌中的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如:
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空阔,三样景物来烘托,衬出远别的离情。
请同学们再在《雨霖铃》里再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和效果。
活动7【活动】有感情背诵
学生有感情朗读成诵。
活动8【讲授】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重点让大家把握词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特点。另外还让大家品味词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在此基础上了解婉约词的风格。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出,不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品之一。
活动9【作业】作业
阅读柳永的《蝶恋花》,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鉴赏短文。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